分享

已婚哲学大师与18岁女学生偷情,为功名将其抛弃,结局令人唏嘘

 伟天英 2016-06-04

网上有个热词叫做“向死而生”,某著名企业家写了本畅销书,书名就用了这四个字。

那么,你知道这四个字是谁最早提出的吗?它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这四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人物——德国哲学大师马丁·海德格尔的名言。

已婚哲学大师与18岁女学生偷情,为功名将其抛弃,结局令人唏嘘

海德格尔认为人是一个介于生死之间的存在物,死亡不是一个人奄奄一息时才到来的,在生存的过程中,它一直在场。人只要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死是过程,亡是结果。这种一直处于“死着”的生命的本真状态,就是“向死而生”。

海德格尔的这一观点,意在引导人们参透生死,从而勇敢地直面生命,直面死亡。

马丁·海德格尔,1889年9月26日出生于德国,是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17岁的暑假,海德格尔从教堂神父那里借阅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的意义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哲学之路从此开启,此时,他还预见不到自己未来会成为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因为年少的他,理想是成为一名牧师。

因怀抱对宗教的浓厚兴趣,1909年,20岁的海德格尔进入有400多年历史的德国著名公立大学——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期间阅读了大量哲学著作,闲暇时还给天主教期刊写文章,抨击文化衰落。

一战期间,海德格尔应征入伍,在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做气象兵。1918年,从战场回来后,海德格尔成为其大学老师——也是德国历史上另一外著名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的私人助理。海德格尔曾阅读过胡塞尔所写的“现象学”著作,深受胡塞尔哲学思想的熏陶,他很享受与老师之间的哲学对话,在与其一共工作的5年里,两人宛若父子。

已婚哲学大师与18岁女学生偷情,为功名将其抛弃,结局令人唏嘘
已婚哲学大师与18岁女学生偷情,为功名将其抛弃,结局令人唏嘘

1923年,海德格尔成为德国另外一所著名公立大学马堡大学的哲学教授,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独立学术职位。此时的海德格尔,已经在德国的学术界、思想界声名鹊起,一大批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成为他哲学思想的追随者。

其中,就包括汉娜·阿伦特——18岁的她不仅仅成为已有了两个孩子的海德格尔的情妇,也成为海德格尔哲学生涯中最重要的学术伴侣。海德格尔曾称《存在与时间》的写作归功于阿伦特的激情。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思想深邃,影响了后世的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

汉娜·阿伦特,1906年生于德国汉诺威的一个犹太家庭,1924年,18岁的阿伦特慕名来到马堡大学副教授海德格尔的班上,她的第一次出现,就吸引了海德格尔的注意。

已婚哲学大师与18岁女学生偷情,为功名将其抛弃,结局令人唏嘘

这位短头发、大眼睛、喜欢哲学的犹太少女,身上有一种非同凡响的气场,每次当她在学校餐厅开口讲话的时候,周围会马上安静下来。

海德格尔后来告诉她:第一次在教室见到她时,他就爱上了她。海德格尔永远忘不了阿伦特第一次走进他办公室的样子:披着雨衣,帽子有意遮挡着脸庞,羞怯,腼腆,连讲话的声音也发生了变化。完全不同于她平常的气场。

海德格尔问了一大串的哲学、宗教、家庭、社会等问题,她几乎是靠着呼吸才吐出些“是”与“不是”的答案。她已经完全融化在对老师的崇拜中。

没几天,阿伦特就收到了老师的来信——那是一篇篇文采斐然又充满激情的情感散文——“我永远不能够拥有你,但从今以后,你将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的存在将因你而获得提高……”“在冒着暴风雨回你住处的路上,你显得尤为优美和崇高。而我,我愿意每个夜晚都这样陪着你走。”“当暴风雨在小木屋外肆虐的时候,我会记起‘属于我们的暴风雨’……”

阿伦特对海德格尔做出了积极地回应,在马堡大学附近一座阁楼上,阿伦特的寝室里,年龄相差17岁的师生,点燃了爱欲之火……

同时的海德格尔已有家室,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且拥有了极高的社会地位与声誉,他并不希望他与阿伦特的事情公开,他更希望将这一切放在地下进行,他不但要瞒自己的夫人,还想瞒住学校的所有人。

已婚哲学大师与18岁女学生偷情,为功名将其抛弃,结局令人唏嘘

于是,一场想革命党地下工作者式的爱情展开了,海德格尔为两人之间的交往制定了纪律与规则,比如用密码写书信,约会的时间精确到分,约会时使用暗号——开几下灯为有人,几下为无人,敞开窗意味着有机会,打开门表示危险。在两人的关系中,海德格尔占据了完全的主动,而阿伦特则心甘情愿地听从他的安排,既无抱怨也无要求,全力配合。

当你真心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丧失了一切主动权。阿伦特对海德格尔唯一的希望就是“使我对你的爱不至给你带来比现在更多的困难”。而海德格尔则严苛地要求她:没有他的允许,她不能给他写信。

1927年,海德格尔的惊世大作《存在与时间》问世了,并大获成功。1928年,他收到弗莱堡大学哲学专业胡塞尔讲席的聘任邀请,这次邀请终结了他与阿伦特的“地下情”,因为他不想因为作风问题耽误远大前程。他一封信打发了她。一年后,阿伦特与同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冈瑟结了婚,并一起搬到了法兰克福。

已婚哲学大师与18岁女学生偷情,为功名将其抛弃,结局令人唏嘘阿伦特与第一任丈夫君特

两人真正的决裂是在二战来临前夕。

海德格尔从1931年年底开始就公开表示对纳粹的支持,1933年4月他就任弗莱堡大学校长,一个月后就加入了纳粹党。在德国各地举办讲座后,他一定会在结束之际高呼“希特勒万岁!”。他跟包括自己的恩师胡塞尔在内的所有犹太同事割袍断义,他还在写给纳粹官员的秘密信函中,告发自己的同事和学生。当他的好友质疑希特勒的缺少教养与文化时,他说:“文化并不重要。他才能非凡。”此后,再不与这位好友相聚。

而身为犹太人的阿伦特,在逃亡中被盖世太保逮捕,获释后与丈夫一同流亡法国,在巴黎为犹太人救助机构服务,日子过得非常艰难。1940年,阿伦特与德国诗人、哲学家布吕赫结婚,二战爆发后,法国也纳粹德国占领,犹太人再次遭到洗劫,阿伦特再次被捕,在狱中她组织数百名犹太妇女一起逃亡。此时,她与海德格尔已经完全失去了联系。

这段恋情,自始至终,海德格尔未向她承诺什么,阿伦特则试图通过嫁给他人,转移自己对海德格尔的爱,但并不成功。直到二战后,海德格尔因支持纳粹而遭到审查时,她还要为他辩护。

多年后,当她有机会再见到正处于失魂落魄的他时,她仍激动不已:“当服务员说出你的名字时,好像时间都停止了。”

已婚哲学大师与18岁女学生偷情,为功名将其抛弃,结局令人唏嘘

海德格尔于1951 年恢复授课,1959 年退下讲坛,从此避居于乡下的山间小屋,极少参加社会活动。

已婚哲学大师与18岁女学生偷情,为功名将其抛弃,结局令人唏嘘

在海德格尔生命的最后八年的时间里,阿伦特每年都会去看望他,与他一起漫步,讨论与别人解释不通的哲学问题,他们之间的信件富有温度,但哲学意味更浓烈些。

1975年12月,阿伦特遽然辞世;5个月后,海德格尔辞世。

真正伟大的爱情就像文学杰作一样不同寻常。

——巴尔扎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