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3时49分,芒种!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巳月的结束以及午月的起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时节天气炎热,雨水增多,湿热之气到处弥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暑令湿胜,必多兼感。”而湿邪重浊易伤,肾气、困肠胃,使人易感到食欲不佳、精神困倦。因此,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这一季节的气候特点特征而定。 起居养生 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情志养生 芒种时风火相煸,人们也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关注中医养生,了解更多健康养生知识 芒种食疗方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要注意“清淡滋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关注中医养生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 养生食谱:养阴生津,“瓜族”当家 【饮食调养】:宜进食养阴生津食物如白茅根、西瓜、凉瓜、西红柿、绿豆、冬瓜、木耳、丝瓜等。 【药膳推荐】:丝瓜粥 鲜丝瓜1条粳米100克白糖少许将鲜丝瓜去皮和瓤;粳米淘洗干净备用将粳米放入锅内鲜丝瓜切成长2厘米、厚1厘米块放入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武火上浇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加入白糖即成鲜丝瓜嫩者可不去瓤直接切块做粥有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润肌肤功效。 防湿热困脾:“五叶芦根饮”最佳 【饮食调养】:应避免暴饮暴食以防损伤脾胃宜进食健脾清热祛湿食物为主如荷叶、荠菜、白茅根、芦根、茯苓、冬瓜、西红柿、西瓜、木瓜等。 【药膳推荐】:五叶芦根饮 藿香叶、薄荷叶、荷叶各3克枇杷叶、鲜芦根、佩兰叶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适量将上料洗净先以枇杷叶、冬瓜共煎汤代水约500ml再加入其药同煎10分钟调入白糖即成有芳香化湿健脾醒胃功效。 清热祛湿:淮山茯苓 【饮食调养】:宜多吃健脾祛湿之品如淮山、太参、白术、茯苓、绿豆、冬瓜、苋菜、枸杞叶、木瓜、椰、香瓜等。 【药膳推荐】:苡仁赤豆汤 苡仁、赤小豆各30克红枣5枚白糖1匙前2味洗净入锅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时加红枣、白糖煮30分钟至豆烂离火当点心吃可清热健脾利湿养肝。 健脾养肝:百合蜜桃正当时 【饮食调养】:宜服健脾益气养阴生津食物如蜜桃、西瓜、香瓜、青瓜、绿豆、木耳、玉竹、苡仁、百合等。 【药膳推荐】:薏苡百合荸荠煲 薏苡仁30克百合30克荸荠250克将薏苡仁、百合洗净用温水发透荸荠去皮洗净从中间切开将荸荠、薏苡仁、百合同入瓦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武火上浇沸再用文火炖煮45分钟可健脾、养阴、清热。 健脾益气:首选薏苡仁沙参 【饮食调养】:宜以健脾、益气、养阴为主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薏苡仁、沙参、百合、苋菜、枸杞叶、木耳、桂圆、木瓜、椰、香瓜等。 【药膳推荐】:薏苡杏仁粥 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薏苡仁、粳米淘洗干净杏仁去皮洗净先将薏苡仁、粳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熬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继续用文火熬煮到米熟粥成加入冰糖即成有健脾祛湿补肝功效。 芒种前后推荐调理方法 吃得香、睡得着要靠一种技巧——“手少阴式” 先把双手合十在胸前,然后两个手掌向外侧翻过来,手心向外,手背贴在一起。 两个小指头相互勾住,让小指带着手指向下、向外翻。吸气的同时把手臂向前伸直,再尽量向头顶伸展。 接下来呼气,双手慢慢地按原来的路线收回来,刚才怎么伸上去的,现在就怎么放下来。双手再回到合十的状态。 每天中午是心经气血最旺的时候,午餐或者午休前伸展这么五六遍,心经通畅, 吃饭更香,午休也更踏实。而且心主喜悦,心经通畅了,人也更开朗、更乐观。 心属火,肾属水。正常状态下,心火会下降至肾,以温养肾阳。而肾水能上升至心,滋养心阴。 心火与肾水相互制约,彼此交融,身心就会安稳,这是中医里讲的“心肾相交”的状态。 经常练习“手少阴式”能打通心经,使心火下降去滋养肾水。所以经常做这个动作,您会睡眠安稳、精神平和。 散寒止痛“温胃诀” “温胃诀”由三个手法组成,分别是点中脘、开四门、揉心窝。 中脘穴在身体正中线的任脉上,肚脐向上4寸处。这个穴位是胃的募穴,专治胃寒、胃痛、呕吐、泄泻。 用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去点按这个穴位1分钟,中脘穴处就会有一种热热的感觉。经常点按不但可以治胃痛,还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四门穴是肝经的最后两个穴位——章门和期门,左右加起来共四个,所以叫“四门穴”。 这四个穴位都在乳下肋部的位置。您用双手掌跟去推揉两肋至发热就可以打通肝胆经。 心窝也就是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位置。这里虽然叫心窝,其实是胃所在的位置。 ![]() 将双手交叠,用掌跟在这里按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这样既保养了胃气,又能减轻压力,使心中畅快。 经常练习这三个手法可以有效止胃痛、祛胃寒、养胃气 二十四节气坐功导引 起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由胸前上提,手心向上,然后外旋,向上托起,两臂伸直,手心向上,十指尖朝后,腹向前挺,背向后压,头后仰,目视双手,略停数秒。 ![]() 双手经体侧徐徐下落。如此反复做三十五次。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主治:腰肾蕴积虚劳,咽干,胃痛,目黄胁痛,消渴,善笑善惊善忘,上咳吐,下气泄,身热股痛,心悲,头项痛,面赤等。 调息退烧功 适应病症:身热,背痛。 ![]() 具体方法:仰卧在床上,不枕枕头,两腿伸直并拢,两臂伸直放在身体两侧,口微闭,用鼻子做深细匀长之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共做64息。吸气时意念直入小腹,呼气时意念由全身汗毛孔排出动作。 点按疗俞功 适应病症:疗痛,恶肿等症。 具体方法:端坐于椅子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呈90度角,躯干伸直,全身放松,下颌向内微收。 全身放松,用左手拇指点按右臂疗俞穴108次,然后再用右手拇指点按左臂疗俞穴108次,每日早晚各点按1次。疗俞穴位置在手腕第三横纹上4寸尺侧缘左右臂各一穴。 卷舌导引功 适应病症:荨麻疹。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 ![]() 全身放松,舌头往上卷,微贴上腭,有唾液分泌,随即咽下,意念注意自己的呼吸,吸气要细长,呼气想全身八万四千毛孔都张开,每次要练10分钟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