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再谈一个问题,就是内外伤辨,这也是钦安卢氏非常重视的问题。内伤主要是伤情志,对这个问题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认识。为什么很多肿瘤,手术了或者通过其他的治疗已经好了,但是很多后来又复发或转移了呢?很关键的就是生气的问题没有把控好。生气多的就会复发,就会转移;生气少的,甚至不生气的,就很少复发或转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中医讲的内伤。
外感就是六淫所伤,那么内外伤的缘由是什么呢?心阳不足,君火虚衰,易为七情所动,则多内伤。大家注意,心阳不足了,君火虚衰,就是离火虚了,那么就容易被七情所伤,为七情所动。为什么有些人生了气以后不生病,有的人生气了不久就生病,甚至大病呢? 《内经》里面讲“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些人大怒以后就完蛋了,有的人大怒之后却好像没事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这就在于离位、君位的阳气是处在什么状况,阳气虚衰了七情就能够动心,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如果心阳足就没有这个问题。这是内伤的一面,内伤的问题是个大问题。
肾阳虚弱,相火不足,则易为六淫所感。肾与膀胱相表里,太阳膀胱为六经之藩篱,所以实际上肾阳的虚弱,相火的不足,是外感的一个根本;心阳的不足是内伤的一个根本。这里就又统一到一个共同的问题上来了,如果君相的火都不足,也就是上下的火都不足,那么上下二火往来熏化中土的作用就会变弱,中土一弱,化源就没有了。化源受到损伤,反过来就没有能力供养君相,这也叫“不知常,妄作凶”,这样所有的问题都来了。如此南北不能贯通主事,阴阳必至失和,此百病之所由生也。阳气为什么那么重要?阳气一充足,君相一充足,尤其就像师父讲的,“你从极上一立,实际上相足君就足,君相一足,中土就足,这样外感能够杜绝,内伤能够杜绝,化源又充足。”这就进入常道了,进入良性的循环了。 前面说到师母给我寄的小纸条,里面还有一份报纸,这个报纸是《成都晚报》的一位记者写的有关卢师的一篇报道,题目叫《一把姜桂附成就火神名》。顾名思义,是讲卢师怎么用姜桂附,怎么成就了他火神的名字。姜、桂、附的药性温热,可以温阳,这是众所皆知的。不过三者之间又有所偏,古人讲桂入心。桂本身是红的,主要居上,当然肉桂也入下,但是从偏重来讲有这样一个习性;姜是黄的,主要是主土,当然上下都可以到达;附子主要是在下面。所以一君一相一中土,姜、桂、附次序井然。
这样,君火壮了,相火足了,中土又旺了,百病由何而生?内伤、外感没有了,火神的名为什么不能成就呢?当然就成就了。我们看《扶阳讲记》最后列的病案,还有卢师的两万张处方总结,用姜的占99.7%,桂占98.8%,附子占96.8%。为什么?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种偏好,而是完全从根底上面去考虑,他的生命理念与临证完全是一体的。相对于我们,理念是理念,临证归临证,两者是分开的,还没有成为一体,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会摇摆,我们需要真正下工夫去熏习。 ——本文选自刘力红老师2008年在第二届扶阳论坛讲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