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胰腺体部囊性病变CT病例

 aleczhang 2016-06-10




来源:影像园论坛bbs.xctmr.com

投稿邮箱:2519330936@qq.com    

版主微信号:gx1747523627



下载放射沙龙APP

进行专家视频专家读片


【临床病史】


患者,男性,56岁,中上腹隐痛1年。



【影像表现】


胰腺体部见囊性分叶状低密度团块影,边缘清楚,肿块沿胰管分布,邻近器官无明显侵犯,脾静脉显影良好。


【影像诊断】

胰管乳头状粘液瘤


【讨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tumor , IPMT),也称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是发生于胰腺的肿瘤性疾病。于1982年首次描述,它有几种不同的命名和分类,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胰管绒毛状腺瘤、粘蛋白分泌过多和粘液导管扩张,1997年统一命名为胰管乳头状粘液瘤。男性多见,大多数发生于70岁以上的老人,患者常常有胰腺炎的症状,可能是由于粘蛋白阻塞胰管引起。


根据肿瘤的起源不同, 通常将IPMT 分为3 种类型: 

①主胰管型: 主胰管扩张且肿瘤主要存在于主胰管; 


②分支胰管型: 分支胰管扩张, 肿瘤不存在于主胰管; 


③混合型: 肿瘤既存在于主胰管又存在于分支胰管。病理上其特征性的改变是柱状粘液细胞呈乳头状增生,病变一般为良性,生长缓慢,手术切除效果好。

      

在CT影像上主要表现为葡萄串样或分叶状囊性病灶堆聚,同时伴有胰管的明显扩张,病灶与胰管相通,通常病灶实性成分不易显示,表现为结节状类圆型软组织影,由较小囊性病变融合而成。平扫均为低密度影,增强后边界稍有强化,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程胰管扩张、伴有假乳头形成,但如发现较明显的实性结节,应考虑恶性IPMN。

      

需与黏液囊腺瘤( 癌) 鉴别诊断。相同点有:两种肿瘤均起源于胰管上皮、均产生大量粘蛋白、胰管内乳头突起为一常见病理特征。不同点有:IPMT 好发于男性, 60 岁左右,多见于胰腺头部, 以胰管扩张为特征, 预后较好。相反, 黏液囊腺瘤( 癌)常见于女性, 40 岁左右, 以胰腺体、尾部多见, 形状通常大而圆, 周围完全由纤维组织包围, 与胰管不相通, 预后欠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