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一光面'刀鱼汁面,'老半斋'真正的杀手锏。

 刘十香 2016-06-13

福州路上的老半斋,堪称沪上餐饮的遗老遗少,已有百余年历史,以经营淮扬菜点著称。名菜如“三头”(清炖狮子头、拆烩鱼头、红扒猪头)、蜜汁火方、蟹粉豆腐、炝虎尾、红烧鮰鱼、肴蹄等,各有秘制配方。老半斋店堂有些昏暗,从买面的票根、餐桌椅,到服务员的衣着,都流露出一种上世纪80年代国营饮食店的气息。不过因其价位亲民,总是食客云集,大堂里闹哄哄,就像个单位食堂,这一点要比某些拿腔拿调的饭店好很多。

老半斋真正的杀手锏,当属有着“天下第一光面”之称的刀鱼汁面,也是这个百年老号成名的招牌和脸面。每年清明前半个月,只消门口挂出“时令佳品刀鱼汁面”的牌子,便可引得那些懂经的食客纷至沓来。

老半斋的刀鱼汁面

好吃如我者,自然不会错过这春天里的至味。买好了票,坐在老半斋陈旧的店堂内,熟悉的味道,满心的期待。
店里的生意依旧红火,大多是冲着刀鱼汁面来的老顾客,甚至有步履蹒跚的老者。他们总是踏准初春的脚步来吃一碗刀鱼汁面,哪怕是家已搬迁,大老远的也要跑来尝个鲜。
刀鱼汁面,其实还有个确切的名称——刀鱼汁煨面。刀鱼之珍贵,一是在于产量极少,由于长江刀鱼已濒临灭绝,所以市场上每年都在涨价,如今卖价贵得让人咂舌;二是供应时间短,佳期也就三月中旬至清明前的两个星期,过了这段时间,也就成了明日黄花。清明前的刀鱼堪称人间美味,首推的做法当然是清蒸,肉汁鲜美,细嫩如滑,不是其他鲜味所能比的。只是刀鱼固美,憾于多刺,稍微不慎便会卡喉,令人望而生畏。


(长江刀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刀鱼出产最盛的镇江、扬州一带,明代的官僚和盐商实施“变法”,他们让厨师变化出没有鱼刺的吃法——刀鱼汁煨面。将新鲜的小刀鱼蒸熟了去骨,用纱布包好了放锅里熬成汁;然后以刀鱼汁煨面,虽然不见刀鱼,但鱼的精华早已煨入面里边。如今的刀鱼汁煨面,制作工艺和明代时已不尽相同。老半斋的厨师在这碗面上边狠下了一番功夫:将新鲜刀鱼宰杀后入油锅,加葱姜反复炒,直至炒成鱼松状,才盛入纱布袋,然后投入锅内,与鸡脚、猪骨等一起熬成浓稠的奶汤,捞去骨刺、鱼渣和猪骨等,并将汤汁用筛子过一遍,再放入黄酒、盐、胡椒粉等调料,烧开后把面条煮熟,盛碗里加原汤即可上席。

刀鱼汁面是现做的,因此要有耐心。在等了很长时间后,一碗刀鱼汁面端到了我面前:白瓷碗,圆润的碗口,粉嫩的纯色,洁白如玉的面条纹丝不乱地码放中央,整齐得就像古代美女刚刚用蘸了桂花油的梳子梳过的头发;而清清软软的面上无任何浇头浓得发稠的汤水,似有凝固的感觉。
一口汤汁入喉,香味到处乱撞,一股刀鱼特有的鲜味会在舌尖四散开来,这股鲜味还真不好形容,总之是让人不舍得放下。它瞬间冲破你的唇舌,滑过你的喉咙,落入你的胃。刀鱼汁面就是这样以最质朴的形式在释放刀鱼最难得的精华。
夹起一些沉浸在浓稠汤汁里的面条,汤也跟着转了起来,飘浮着的点点油花,在鱼汤表面轻轻律动。同时,一股更浓的香味散发而出。面入口软软糯糯的。由于面条是“煨”熟的,所以面条在吸收了鱼汤里的精华后,很是入味。
刀鱼汁面当令的时间极短,那块牌子只在门前挂半个月,且每天限量供50份即收官,晚来者只能是望面兴叹。刀鱼汁面,让如今的上海人在悠嘬细品间,存了一丝对“长江第一鲜”的念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