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辨证

 秦岭之尖 2016-06-14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及其所联系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辨析经络及其相关脏腑在病理情况下的临床表现,从而辨清病证的所在部位、病因病机及其性质特征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的若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病理机转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经络辨证分十二经脉证候和奇经八脉证候两部分。


  理论依据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的独特系统。


  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说:'经脉为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


  厥阴经为纲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分别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进退及其相互传变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


  凡是抗病能力强、病势亢盛的为三阳病证抗病力衰减病势虚弱的为三阴病证。


  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运用六经辨证不仅仅局限于外感病的诊治对内伤杂病的论治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的若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病理机转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经气运行的通道又是疾病发生和传变的途径。其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故当外邪侵入人体经气失常病邪会通过经络逐渐传入脏腑反之如果内脏发生病变同样也循着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脉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或见脱屑、结节等。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经络的定义

经络的系统组成

现代经络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临床应用

经络的循行走向

经络的循经传感

经络的作用


交会穴

腧穴的作用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的定位方法

经络-根与结

经络-标与本

经络-气街

经络-四海


背俞穴

十六郄穴歌

募穴(十二募穴)

十二募穴歌诀

八会穴

八会穴歌

八脉交会穴

下合穴


原穴(十二原穴)

原穴动力

原穴的原理

原穴的应用

十二原穴功能【图文版】

郄穴(十六郄穴)

十六郗穴分布与功用【图文版】

郄穴的应用


五输穴

经穴

奇穴

阿是穴

阿是穴的位置

阿是穴的取穴方法

阿是穴的临床运用

阿是穴的基本性能


十二经脉

  1. 手太阴肺经

  2. 手阳明大肠经

  3. 手厥阴心包经

  4. 手少阳三焦经

  5. 手少阴心经

  6. 手太阳小肠经

  7. 足阳明胃经

  8. 足太阴脾经

  9. 足少阳胆经

  10. 足厥阴肝经

  11. 足太阳膀胱经

  12. 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阳跷脉 阴跷脉


奇经八脉

  1. 奇经八脉简介

  2.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3. 奇经八脉-八穴歌

  4. 奇经八脉的作用

  5. 奇经八脉的特点

  6.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7. 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

  8. 奇经八脉名称


十二经脉

  1. 十二经脉简介

  2. 十二经脉歌诀(十四经脉歌诀 任脉-督脉)

  3. 十二经脉的名称

  4.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5.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6.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经络学说

  1. 经络简介

  2. 经脉简介

  3. 络脉简介

  4. 别络简介(十五络脉)

  5. 浮络简介

  6. 孙络简介

  7. 十二皮部简介

  8. 十二经别简介

  9. 十二经筋【图文版】

  10. 十二经筋的病变

  11. 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12. 十五络穴【图文版】

  13. 十五络穴歌

  14. 经外穴(经外奇穴)


藏象学说

  1. 藏象学说简介

  2. 藏象学说理论形成

  3.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4. 藏象五系统

  5. 脏腑关系


  1. 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2. 精气学说

  3. 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


阴阳学说

  1. 阴阳简介

  2. 阴阳特性

  3. 阴阳变化

  4. 阴阳属性

  5. 阴阳关系

  6. 阴阳临床应用

  7. 阴阳相倚

  8. 阴阳渊流


五行学说

  1. 中医五行简介

  2. 五行归类的方法

  3. 五行的相乘、相侮

  4. 五行的相生、相克

  5. 五行的制化、胜复

  6. 五行的母子相及

  7. 五行指点

  8.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9. 中医五行归类表


相关文章

  1. 中医学简介

  2. 中医史

  3. 中医治病的实质

  4.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5. 中医的起源

  6. 中医的历代称呼

  7. 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1. 中医辨证“辨症”

  2. 病因辨证:外伤证候

  3. 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

  4. 病因辨证:七情证候

  5. 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

  6. 脉象分类与主病

  7. 浅说对中医药的基本认识(原题:从合理使用中药说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