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内经》脑功能的发生学研究

 369蓝田书院 2016-06-15

中医理论发生学研究,是反映和揭示中医理论的发生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及规律的方法,其核心是把中医理论回置于其发生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放在中医学理论得以发生发展的具体历史环境的哲学、社会、农业、天文、宗教、伦理道德等背景下加以综合的动态的考察。考察的焦点是中医学理论赖以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尤其是独特的方法因素,从而最终实现对中医学的返璞归真。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对《内经》脑的功能的认识相去甚远,且缺乏全面系统、精细深入的分析研究,故选用发生学方法对《内经》脑功能进行探究,以回归本源。

1
《内经》脑的功能
《内经》脑的主要功能一是脑为髓海,二是与视觉、听觉有关。正如《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可影响目、耳的功能。《灵枢·大惑论》云:“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明确指出脑参与视觉功能,若邪中于脑,则致“目系急”而出现头晕目眩。《灵枢·口问》指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水谷之气若不能向上补养脑髓,髓海空虚,可引起头晕、耳鸣等症,故脑的功能与听觉有关。
 
另外,脑与神也有密切的关系,脑存神,但不主神,主神者为心。五脏六腑的精华物质,上行入于脑,以濡养脑,脑为五脏神汇聚之处。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气,“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精化气,气生神”,故五脏藏神。“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五脏生成》),髓又由精生,故脑存神。


2
《内经》脑功能的发生学探究
2.1古代解剖学的始基
 
解剖学方法是医学研究中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我国古代很早就运用尸体解剖的方法,来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史记·殷本记》载商纣王“剖比干,观其心”。脑理论虽然根本不以解剖学为指归,但其发生却以解剖方法为始基,“脑为髓海” 的记载就是源于古代解剖的直观观察取证,这也是脑在结构上功能。《内经》时代解剖学未能深入的发展,受儒家思想的约束,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解剖学对人体形态的认识仅停留在器官水平,无法解释一些生理病理现象,但人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的在实践中反复观察,并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用猜测、推想、验证等方法来弥补对事实认识的不足。

2.2 医疗实践的反复观察验证

任何经验科学都必须以观察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础”,《内经》脑理论的形成更是离不开观察,观察方法包括解剖的观察、生理的观察、病理的观察。通过解剖观察,初步了解脑的形态,通过生理病理的观察了解脑的功能及脑病的发生。《素问·刺禁论》:“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就是通过观察认识到脑的重要性。脑的功能与视觉、听觉有关,此与经络的联系密切有关,“胃气上注于肺……循眼系,人络脑……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灵枢·动输》)。“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人络脑……络肾属膀胱”(《灵枢·经脉》)。可见,入脑两经络均联系于耳目。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特征即生理病理现象,推导人体内部的变化规律,找出脑的生理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为“以表知里”《灵枢·外揣》则称之为“司外揣内”。通过反复的医疗实践,长期对病理现象的观察又可以来反证脑的生理功能,《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素问·逆调论》云:“肾不生,则髓不能”,《灵枢·口问》指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决气》则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说明髓海空虚或髓海不足,可导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四肢倦怠等症。临床对治疗髓海空虚采用补肾填精益髓以及补益脾胃之法,所出现的治疗效应为反证脑与视觉、听觉有关生理功能的又一重要途径。


2.3 古代政治文化的不断渗透
 
《内经》时代虽认识到脑与神有关系,但认为主神明者为心而非脑。《内经》藏象理论的形成受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口问》:“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五藏六腑均依赖心的统治。《内经》成书于秦汉,此时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皇帝的权利至高无上,孔子提出“尚中”的思想,此后历代学者多有发挥。由于心居人体之中,“尚中”思想引入医学领域后,对心为人体之主宰起到了肯定的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段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其宗大危,戒之戒之。”以治国论治身是将心君主化后的必然。可见心为“君主之官”是社会、政治、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产物。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同时也通过思维、意识支配人的行为,故有“心主神明说”。“心主神明”的提出是有一定文字学依据的。如今凡与神志活动有关的文字,大多有“心”字底或“忄”旁。如“心旷神怡”“心领神会”等词汇中的“心”,均提示“心”与人的思维、意识、情感等有关[3]。可见主神明者为心,而并非脑。

2.4古代哲学的影响
 
脑的功能受古代哲学的影响,尤以五行学说为主,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由肾藏,精血同源,肝藏血,肾五行属水,肝五行属木,故临床中常用滋水涵木法治疗髓海不足所致的眩晕、耳鸣等病证,此从临床反证脑的功能受古代哲学的影响。


3
脑功能的临床应用
现代临床运用脑的功能治疗一些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庆明教授认为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是老年痴呆的发病基础。在古方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制成了专方“脑还丹”胶囊,由人参、熟地黄、骨碎补、石菖蒲等组成,具有填精、活血通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功效。著名老中医张琪教授同样认为髓海空虚、脑失所养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在治疗头晕、头痛等方面,张觉人等通过应用峻补精髓之血肉有情之品、或填髓滋阴之草本之味,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4
研究结论与意义
《内经》将脑归属于奇恒之腑,但由于中医理论以五脏为核心,对奇恒之腑的重视相对较弱,对脑的功能的认识也较少。从发生学角度对脑的功能进行诠释,认为“脑为髓海”的提出以古代解剖学为始基;脑与视觉、听觉的关系与医疗实践的反复观察验证以及“司外揣内”、古代哲学有关;神明之所主为心而非脑是古代政治文化不断渗透的结果。明确《内经》脑的功能可有力的指导临床。“脑主神明说”,《内经》并未提及,但有些人由于受现代解剖、生理学的影响,为了与西医脑的解剖生理相对应,尽量寻找证据来说明脑在人身的主宰作用,认为主神明者为脑而非心。此与中医学藏象思维模式及理论体系相悖,对临床是否有实际意义则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学校:山东中医药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