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心雕龙》的艰难问世

 文锦书屋susped 2016-06-16

    文学爱好者和研究文学的人,都熟知《文心雕龙》是一部世界罕见的文学理论巨著,这部书问世以来,获得历代文人墨客的高度关注与好评,现代文学大家鲁迅先生曾将它与希腊大文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就这样一部世界名著,人们只知道它是一本好书,对其艰难的问世,大多数人并不了解。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出身贫寒,社会地位低微,但他勤奋好学。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刘勰的祖父灵真,宋司空秀的弟弟。父亲名刘尚,曾担任越骑校尉。刘勰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发愤图强,热爱学习。早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藏书丰富的(北)定林寺里,帮助当时有名的僧佑整理藏经。因为家里太穷而没有娶妻结婚,和沙门的僧人住在一起,十多年后,他对那些经文都很精通。他分门别类地整理了这些经文,抄录下来,还为经文写了序言。如今定林寺里面藏的经文,都是刘勰编写修订的。天监初年,刘勰开始担任奉朝请,兼职做中军临川王宏的秘书,后升职担任车骑仓曹参军。担任太末县县令时,政绩清正廉洁。兼任东宫咨询专家时,刘勰向皇上建议佛教和道教都应该与其他的宗教祭祀一起改革。皇帝下诏书讨论此提案并按刘勰所提建议通过。后升任步兵校尉。奉皇命和慧震在定林寺撰写订证经文,后请求出家,帝允许出家,改名慧地。不久去世。

 

    刘勰历经十多年,日夜苦熬,终于写成了这部名扬天下的文学理论巨著。但因其地位卑微,他的这本书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当时有个社会名人叫沈约,此人博通群籍,是梁代的开国功臣,官至尚书仆射。刘勰想把自己的著作呈送给沈约,但因身份关系,不敢到他的府邸去,只好象小贩似的背着书稿,在路旁等着沈约的车子经过。幸运的是,沈约是一个明白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官大、学术地位高而看不起刘勰这个小人物。他把刘勰拦路送呈的书稿拿来仔细地阅读,甚为震惊,说它“深得文理”,对刘勰更是括目相看,随即拍板帮助刘勰印刷出版《文心雕龙》,于是,这部巨著这才得以引起重视而流传下来。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由刘勰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写下。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核心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从《明》到《书记》的20篇。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文心雕龙》谈文学理论,胜义纷披,警句迭出。为了明理,刘勰也说了很多形象生动的话。如《情采。谈过分追求文采,不利于表达思想感情,他说;“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就是说用青丝带作钓丝,用肉桂作钓饵,漂亮是漂亮了,但钓不到鱼的。《知音》说人主对人才的赏识,往往贵古贱今,举秦始皇、汉武帝的典型事例为证。他说:“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意即从前韩非子的《内储说》、《外储说》等著作初出来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写成时,秦始皇、汉武帝见到了,都以为自己和作者不同时代,没办法见到,感到遗憾。等到知道是同时代的人,并且见过面,韩非子却被抓去坐牢,司马相如也不被重用。

 

  《文心雕龙》是一部古典文学理论巨著,其文字是比较深奥的,一般读者阅读原著还是有不少的困难,不过现在已出版了许多版本的翻译本,读者阅读起来是不会困难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