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 第三章_凸喆凸_天涯博客

 天一天一天一天 2016-06-16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本章意味深远,看懂了就说明懂了一大半道德经。

因为本章是一道应用题,这道应用题需要用的公式就是第二章。其他很多章节都是在以这两章作为例题来解出真正老子想告诉大家的答案。

 

 

逐行翻译:

不树立好的榜样,百姓就不会去争当好的榜样。

不制造繁琐复杂有价值的商品,百姓就不会去偷去抢这些商品。

不把食色性欲制造出来并让百姓看到,百姓就不会因此而乱了心神,刺激到百姓的欲望,为之做出过激言行。

所以圣人想治理出太平盛世,只需要消灭一切会给百姓带来欲望的东西,同时让百姓能吃的饱;消灭百姓的志向,同时使百姓身体健康。

使百姓没有求知欲和欲望,使那些有志向的人们没有市场去应用他们的已知所学。

只要能做到这些就不会得不到一个太平盛世。

 

 

以上为本章的直译。但这不是老子的真正意图。

 

大部分人会对本章的内容产生歧义,因为这和之前第二章所提到的规则以及天道酬勤完全相反,也不合逻辑。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老子给我们出的第一道题。题目就是:解决本章中的逻辑矛盾

 

首先,按照这个方法治国,治出来的是一个没有脑子的管理阶层和一群健康的且有劳动力的百姓,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才会因为没有市场而离开这个国家。那么这样的国家是一个强国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现今世界中有很多国家在真正按照本章字面意思去治理国家,也有很多国家在很多重要事宜上根据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不管是小事还是治国大事,按照这些方法去做的结果都是错的。后果也相当严重。

 

既然这里提到的这几点的后果危害如此严重,为什么老子要在第三章这么重要的地方放这些内容呢?答案很残酷,也很简单。这是个陷阱,可以让不懂装懂的人掉进这个陷阱;让真正懂的人利用这个陷阱。从而使不懂的人失去一切;使懂的人得到一切。换句话讲,懂的人会从不懂装懂的人手里接管这一切人力资源及商品资源。

 

真正的圣人(懂的人)看到这章的时候会将这几点通过第二章的公式生成正确的解决方案,并且加以利用。

 

 

本篇真正的原文应该是:

 

尚贤,制难得之货,见欲

制安民之律,开可上之路

是以真圣人之治

实其心,腹;强其志,骨

常使民有知有欲,使夫知者敢为

为有为,则有治

 

这里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道德经》中的“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不做与“道”相悖的事。为什么做符合“道”的事情是“无为”?之后有很多章节都会具体解释。

 

 

本章的目的是:

1. 一个陷阱

2. 告诉大家如何读《道德经》

3. 读懂之后的好处

4. 提出一个问题:“无为”是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