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 | 看“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如何教育小孩

 Purefact 2016-06-17

陈鹤琴

现代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上世纪20年代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创办中国最早的实验幼稚园——江苏省南京鼓楼幼稚园,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开现代儿童教育研究先河,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陈鹤琴告诫父母,小孩子开始学习时,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犯错误。儿童教育的根本是父母教育。



陈鹤琴外孙、儿童教育学者  柯小卫


90多年前,教育家陈鹤琴的两本教育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相继出版,受到国内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前者是陈鹤琴根据对自己的长子从出生至808天的连续观察、试验、记录、研究,采用国外心理学研究方法写作而成。后者是陈鹤琴继长子之后又得一女,继续自己的观察实验,总结归纳家庭教育的心得、方法。他曾写道:“我们知道幼稚期(从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打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陈鹤琴将自己对儿子和女儿的教育过程及心得记录下来,结合儿童心理学原理与儿童发育、成长规律,归纳、总结为101条教导原则,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儿童教育传世经典。教育家郑宗海阅读书稿后,不禁拍案叫绝:“我阅过之后,但觉珠玑满幅,美不胜收,有数处神乎其技,已臻乎艺术的范畴。”教育家陶行知称这本书为“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陈鹤琴认为,儿童具有独立人格与自身价值,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不同,应该爱护儿童在儿童期所具有的特有本能,爱护儿童的烂漫天真。他的观点很明确: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与成人不一样。在儿童时期的教育,不能使儿童“早熟”,过早成为穿着“长衫马褂”的“小人”。同时,由于儿童期的可塑性、可教性,不同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将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

陈鹤琴强调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根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实验、研究,将儿童特点归纳为7项:儿童是好游戏的,儿童是好模仿的;儿童是容易产生好奇的;儿童是喜欢成功的;儿童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儿童是喜欢合群的;儿童是喜欢称赞的。陈鹤琴将“怎样做父母”与“怎样教小孩”的主线贯穿其中。在他看来,家庭教育不仅是伦理、责任,也是科学、艺术。他说:“我们现在不要一般顺民式的儿童,而要勇敢、进取、合作、有思想、肯服务社会的儿童。”

陈鹤琴重视教育环境对育人的重要性。在他眼里,影响儿童智力发展有两大因素:遗传天赋,环境刺激。“学习就是先感觉外界的刺激,然后将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合起来,再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他还进一步将外部环境细化为人的环境和物的环境。陈鹤琴所指的“人的环境”,首先是“父母的环境”。因此,他强调父母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小孩子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另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比如,儿童看见父亲随地吐痰,也会模仿着吐吐看。反之,父亲的勤奋、敬业、智慧、做事条理化与母亲的善良、温柔、耐心、持家等良好性格、道德、生活方式、待人态度等,都会对儿童性格、生活态度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儿童今后的生活更美好。

因此,陈鹤琴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良好习惯最重要。陈鹤琴告诫年轻父母,“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犯错误。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儿童教育的根本是父母教育。

那么,父母到底怎样教育儿童呢?这位被称作“永远微笑的教育家”提出,要热爱儿童,一切为了儿童,要以慈爱关怀代替粗暴干涉;以积极鼓励代替消极制裁。如果父母采取强硬方式,甚至恐吓、打骂,儿童不仅不会改过自己的行为,反而会产生怨恨情绪或不以为然,父母的教育也就会渐渐失效。

陈鹤琴强调,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儿童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观念:顾虑到别人的安宁,有同情心,彬彬有礼,不傲慢、不撒谎、不作伪、不打人,在家里帮父母做事情等。陈鹤琴在家里养了一只小猫,长子喜欢拉扯猫耳朵取乐,陈鹤琴见后便模仿小猫各种痛苦的表情,暗示儿子应该爱惜、怜悯小动物。

陈鹤琴的儿童教育理念,让我们受益终身,他不愧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