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

 我是朱飛宇 2016-06-19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

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新年啦,俞霏为大家奉上年菜啦……

很荣幸的,在2016年某网站年菜PK活动中成为@西马栀子姐姐的资深美女战队的一员,俞霏是作为候补队员上场的,在这里,感谢资深美女战队队长@西马栀子姐姐和其他队员的信任,让俞霏这个小卒小兵可以与大家一起肩并肩,一起群策群力,参与活动,分享过年美食。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

俞霏今天为大家奉上的是我们资深美女战队8道年菜中的第4道,也是取自我们资深美女战队的活动主题“福禄寿禧财贺新春””中的“禧”字。

禧或喜,是两个意思相同的异体字,那么,在这里,我们就顺手取巧了一下----禧即是喜,吉祥喜庆的意思。

喜,出自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的“小登科遇大登科”的典故。据民间文选记载,大红双喜字是大才子王安石在拜天地的那一天再喜闻自己金榜题名后大笔一挥写下的。敬佩大才子的急智文才,又出自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在后来,大家在逢有新婚吉庆时,都爱在门户、厅堂和洞房器物上贴上红纸的双喜字,表达了人们盼望喜事成双来临的心理祝愿。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

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其实也就是广东的传统甜品【莲子百合红豆沙】。

【莲子百合红豆沙】,不仅是广东的传统甜品,也是广东人民在喜庆宴席上必备的甜品。大家都知道,宴席上我们所用到的烹饪食材,大多取其寓意吉祥又喜庆的食材来烹制。俞霏今天奉上的这道贺年甜汤,奉行的也是咱们老式的这个作法,也就是所用到的都是寓意讨喜的食材。

百合,人们赋予它一个百年好合的吉祥寓意,而对于莲子,大家又为它冠上一个连生贵子的唯美预言,加上还有着红色又喜庆的这个红豆食材,几样喜庆讨喜的食材这么滴一混搭,再那么一炖煮,一道有着美好祝愿的的甜品【莲子百合红豆沙】就这样滴甜甜蜜蜜的面世了。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

【莲子百合红豆沙】主要材料有红豆、莲子和百合。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莲子有养心安祥的功效,中老年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经常食用,可以健脑,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百合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是著名的保健食品,也是老少皆宜的食物。所以说,【莲子百合红豆沙】——百年好合,连生贵子,除了名字喜庆,吉祥,这些补脾、和胃、清肺等功效也是很受大家欢迎的。因此,团圆时刻,年夜饭菜上,在品尝大鱼大肉后,我们再喝上一碗有着很好的保健功能又有开胃消腻作用的甜汤,是非常适宜的。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

【莲子百合红豆沙】:

主材:红豆150克、莲子30克、百合10克、陈皮1片、水450克

辅料:冰糖(或者红糖、糖桂花)适量

步骤: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

1、莲子百合陈皮用水浸泡2小时左右;2、浸泡好的莲子和百合倒入小汤锅内,再加适量的水;3、煮至莲子和百合熟透,倒掉汤汁后,用冷水过冷河后再滤干水份待用;4、陈皮用泡软后用小刀刮去橘络,也就是陈皮里面白色的衣再切成细条待用;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

5、红豆用水浸泡一个晚上,再洗洗后倒入电饭煲胆内,加入陈皮,再加入3倍的清水;6、盖上电饭煲锅盖,选用宝宝粥功能键,煮1.5小时;7、1.5小时后,红豆己煮开花,用勺子搅拌几下,有好多豆沙,沙沙的;8、一种吃的方法是:加入莲子和百合再加入适量的冰糖,煮沸至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另一种方法,可以将红豆沙装在碗里,再加入适量莲子和百合,然后加入糖桂花,拌匀后即可食用。

小贴士:

1、要用冰糖或冰片糖,白糖会转水,使红豆沙不容易粘滑。

2、红豆要煮至裂开后再加入糖,太早加入糖,红豆不容易煮至起沙。

3、红豆之所以在煮之前加入浸泡,是为了缩短煮的时间,如果不浸泡的话,可适当延长煮制时间。

4、喜欢用新鲜食材的朋友也可以用新鲜莲子和新鲜百合,如果用新鲜食材就不需要浸泡再煮。

5、由于百合和莲子干品都有少许的酸涩味道,故需要另外烹煮,且不需要使用其汤汁,这样处理是为了保证红豆沙最后的味道的不混沌。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

#美食分享#喜迎门,银珠恋红沙----红豆甜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