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父当如梁启超,亦师亦友亦同窗。谨以此篇,为父亲节飨。

 风过竹笑 2016-06-19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举足轻重的大学者之一,参与并领导了中国近代数次重大的事件,同时,他又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家长,凭着自己的学识和过人的家教,他培养的子女都成为了社会贤达,造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奇迹。

这是梁启超在学者和政治家两个身份之外,所取得的最为人瞩目的成就。

早先接触到梁启超的教育方式时,就一直被他“以身为范”的教育理念,和充满爱与尊重的家书所感动。特地在父亲节到来之际,将梁启超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各位分享。

我相信,能成为伟人的几率很小,但我们却几乎都可以,从细微处开始,做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为父当如梁启超,亦师亦友亦同窗。谨以此篇,为父亲节飨。

1事业与家庭不矛盾,都是育人“授汝等以自立之道也”

几乎所有的职场父母们,都面临过“事业”与“家庭”的博弈,然而,这个困扰却并没有难道梁启超,他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与实际政治相比,梁启超更看重的是国民的自觉,即从专制之民变为具有现代人格的“新民”,而要实现这一转变,首务即是变革教育。梁启超认为,唯有“新学之青年”大量涌现,让有自由、有个性、有权利、守义务的新国民改变这个“老朽社会”,中国才真正可以燃起希望。

因此,在护国运动即将成功之际,作为这场行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梁启超决定告别政界。他在写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此次义举虽成,吾亦决不再仕宦,使汝等常长育于寒士之家庭,即授汝等以自立之道也。”

梁启超的一生,曾留下数量可观的书信,其中300多封是他写给夫人和子女的家书。翻检这些家书可以发现,护国运动之后,梁启超把相当大的心力放在了子女教育上,在治学、读书、生活、婚姻等方面事无巨细地与孩子们沟通。

从一封封家书中,可以看到,虽然他社会事务繁多、学术与写作压身,但是他总是会挤出时间对子女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是全阶段的:从早期幼教,到学校教育,到子女出国留学,再到学成归国、就业择业,他都抽出时间参与,和孩子们商议、探讨。

为父当如梁启超,亦师亦友亦同窗。谨以此篇,为父亲节飨。

2言传身教,格物致知“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他自己本身作为一名爱国者,梁启超以实际行动和卓然的文采,熏陶着子女成才。他曾在《变法通义》中强调:“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他阐述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儿童教育的规划。为了从小培养子女的爱国之心,他还创作了著名的《爱国歌》。

1927年5月5日,他写信给梁思忠说:“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

如今已年近九旬的梁思礼还常常想起父亲:“他与孩子们之间,除父亲与子女之情外,还是知心的朋友。孩子们提出不解的问题及个人前途的选择,这一切父亲均能逐个给以详尽的解答并予以鼓励。除了以上谈及之外,他更关注对子女们人格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在这方面他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循循善诱。”

言传身教之外,他亦重视格物致知,让孩子们通过实践去更好的理解知识。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数理化,梁启超在家里建了一个实验室,让孩子们在遇到想不通的理化问题时,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强理解。

1926年年底,梁启超听说李济等人要去山西发掘西阴村遗址,就力主学习考古的儿子梁思永参加发掘行动,后来虽由于时局太乱,梁思永最终没有成行,梁启超就不断写信向他通报发掘情况。1927年1月10日,梁启超又写信给梁思永:“你将来如何才能当得起‘中国第一位考古专门学者’这个名誉,总要非常努力才好……你回来后看时局如何,若可出去,他们便约你结伴;若不能出去,你便在清华帮他整理研究。两者任居其一也,断不至白费这一年光阴。”

为父当如梁启超,亦师亦友亦同窗。谨以此篇,为父亲节飨。

3做人与致学并重,分数次之“天地间堂堂的一个人”

梁启超在教育上,常勉励子女首先要做一名负责任的国民。1919年,他欧游归来前夕,在写给梁思顺的信中说:“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1923年11月5日,他在写给梁思顺的信中,又写道:“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便是天地间堂堂地一个人。”

在治学方面,他勉励子女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在给子女的信中说:“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然而,他虽然鼓励子女顽强学习,但是并不在意他们的考试成绩,梁思庄一次考试得了第十六名,大大伤了自尊心。梁启超得知后写信给她:“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能在37人中考到第十六名,真不简单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在写给梁思庄的另一封信中,他又说:“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

为父当如梁启超,亦师亦友亦同窗。谨以此篇,为父亲节飨。

4无论如何,做有趣的人“拿趣味做跟柢”

无论是治学还是在生活上,梁启超都主张趣味和乐观。

梁思成所学的建筑学是一们非常专业的学科,梁启超在写信给他时,就特别建议他“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

对于次女梁思庄,梁启超也有同样的建议:“专门科学之外,还要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

梁启超曾自述,他所信仰的是“趣味主义”,人生观“拿趣味做跟柢”。他曾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

在他的影响下,梁家人大多性格开朗,风趣幽默。梁启超甚至如老顽童一般,给每个孩子都起了小名,梁思顺是“大宝贝”,梁思庄是“小宝贝”,梁思懿被叫做“司马懿”,小儿子梁思礼是“老baby”,被梁启超译成“老白鼻”。

为父当如梁启超,亦师亦友亦同窗。谨以此篇,为父亲节飨。

一边整理这些文字,一边再次拜读梁启超家书的字里行间,只觉得字字有理,满口余香。这些家书,非爱不能写就,非情不能动人,非理不能服众。我们教育一个孩子,维持一个家庭的和睦,或者并不需要研读许多理论,也不需要耗费许多精力。能做到作为自己,身正为范;面对子女,爱与尊重。就足以。谨以此篇,为父亲节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