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分治理论治疗糖尿病

 草木青青33 2016-06-20

        传统观点认为糖尿病(消渴病)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涉及肺、胃、肾等脏腑。从脾胃论治糖尿病虽早有论述,但或从胃火燥热加以论述,或笼统地概以脾胃功能失调。对脾与胃在糖尿病的各自作用,以及糖尿病各个时期脾胃作用尚未作明确阐述。本文试从脾胃分论来初步探讨脾胃在糖尿病各期的各自作用。

       1 从脾胃论治糖尿病溯源

        脾胃与糖尿病(消渴病)的关系的论述散见于各代医论之中,早在《素问·奇病论》即有:“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提出了肥甘厚味,脾不能为胃行精气,内热致消的机制。赵献可《医贯·消渴论》曰:“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津液故渴。”近代张锡纯也指出糖尿病是由于“元气不升,大气下陷,脾不散精。”现代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很大部分有疲乏、多食口干、大便不畅等症状,提示了脾虚、胃热在糖尿病形成的重要作用。现代研究也认识到了脾胃与糖尿病的关系,如熊曼琪等较早提出了脾虚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并从体质、饮食、情志及误治等损伤脾气而致消渴进行了分析。潘善余认为,脾气虚弱是糖尿病的病机关键。刘承琴认为脾虚湿盛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产物。

        2 脾不散精、胃火雍盛,糖尿病始成

        综上所述,脾胃与糖尿病的关系已被认识,但多以脾胃虚弱作为主因,脾失健运而致水谷精微不得输布,五脏不得滋养,津不上乘则肺生燥热,消渴由生。这种认识突出了脾虚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作用,但于认识上仍不能完全摆脱传统阴虚燥热论的束缚。特别是模糊了脾胃两脏器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各自作用,把脾胃两脏器的不同功能笼统地视为脾胃虚弱。

        脾胃功能在生理和病理上均有不同。生理状况下,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正如《内经·经脉别论第二十一》所言: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病理情况下脾虚主要表现为脾气、脾阳之虚弱,具体体现在脾运化升清功能的失常,故不能为胃行气散精,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四肢百骸;胃之功能失调则表现为受纳异常,有虚实之分,实则多食易饥,甚则生火化热;虚则胃纳不佳,饮食无味。故脾胃功能失调不能简单地概以脾胃虚弱。病理状态下,在同一个体,脾虚与胃实可能同时存在。

        从糖尿病病程演变来看,有几个看似矛盾的症状特点,一是先肥胖后渐消瘦。糖尿病早期(尤其是IGT期)多有肥胖,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往往体重减轻而消瘦;再就是食欲佳,进食多而反消瘦。若单以脾胃虚弱论,脾胃虚当是纳食不佳,大便溏,何反以见多食易饥,大便硬结等胃实有热之征。尚且单以脾胃虚也难以解释糖尿病先肥胖后消瘦的动态过程。我们认为糖尿病同时存在脾虚、胃实(热)这一矛盾病理机制。糖尿病看似矛盾的症状,即是脾虚、胃实(热)这一矛盾病理消长的结果。

        糖尿病早期(包括IGT)即存在脾虚、胃实(热)。胃强多食,但尚不致于食积化火之境地,故无明显多食易饥,多渴多饮之症;脾气虚弱,但尚能为胃“散精、行津液”,故多食而肥胖。此期脾胃功能间的平衡尚未打破,而以脾气虚弱,胃实尚未化火为特点。肥胖是此期的临床表现。对于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现代医学进展提示,脂肪代谢异常是糖代谢紊乱的驱动因素。中医理论关于消渴与肥胖的关系,《内经》有“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并认识到脾虚是消渴、肥胖的共同病理机制,肥胖症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糖尿病期,食积胃中,胃中积热化火,胃强已转为胃中实火。胃火盛则消谷善饥,口干多饮;贼火耗气,脾不堪负荷,脾虚益甚,不能为胃“散精、行津液”,脾胃功失调,故受纳虽多而脾虚水谷精微不得输布,四肢百骸五脏不得滋养,故日渐消瘦,患者由肥而瘦,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此期以胃火盛,脾虚益甚,脾胃功失调为病机特点。

        如未作治疗,病情发展,则胃火益甚,耗伤津液,脾气虚弱,津液不能输布,五脏无以滋养,阴虚燥热由此而生,津伤热燥间杂淤血、痰浊而变生百症。此期以脾虚燥热,多脏腑受累,百症由生为特点。

          综上所述,脾虚胃强(胃热)贯穿糖尿病的各个时期,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我们根据这一理论假设,提出糖尿病治疗以扶脾抑胃为主,白虎人参汤加减,依据脾虚胃强矛盾之主次,兼顾病程之分期,或健脾或泻胃。前期、早期以健脾为主,泻胃为辅。中期以清泻胃火为主辅以健脾,后期以脾胃兼顾,滋阴润燥,辩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