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841 杨威 美食感悟—白斩鸡

 晨光人 2016-06-20
        二十年前,上海的鸡粥店很时兴,小绍兴,振鼎鸡,正丁鸡.....现在,只剩下不多的几个品牌了。一般选用三黄鸡(一种黄羽的速生肉鸡),用90度左右的热水烫熟,再用冰水迅速降温,精致地切好,整齐地摆盘,用姜米酱油佐蘸。特点是鲜,嫩,皮脆,充分体现了上海人的口味;其缺点也很明显,除鸡翅,鸡腿以外部分的肉质很差,用味同嚼蜡来形容,也不过分,全靠蘸料支撑着。这是由于原料所决定的,直到现在,三黄鸡也是菜场里最便宜的品种,上海人的精明,也体现在这化平凡为精致的能力上。近些年,在各地美食的围追堵截下,鸡粥店式微了,与之形成对照的是,阿拉上海人的包容度,却大大提高了。
      紧贴着上海西北面,太仓,人杰地灵的地方,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有个只有一条街的小镇-老闸镇,因为有“老闸草鸡”而出名。鸡是正宗的草鸡,煮法是普通的白水煮,大小不一的切法可以用豪迈来形容,摆盘全无章法。鸡很香,因为是正宗的草鸡,也很鲜,但是嫩不嫩要凭运气,鸡肉的部位和厨师今天的发挥。食客如云,趋之若鹜,随来随吃。老闸草鸡,名字好听,并充分体现了白斩鸡,这一平民美食随遇而安的特点。
       汪阿姨,上海著名的私房菜厨娘(上了“舌尖”的)说过一句话:在没有阉鸡的季节,她的店里是没有白斩鸡这道菜的。因为这句话,可以确信,汪阿姨不是浪得虚名的,她对食材的要求,可谓精益求精了。我没有品尝过汪阿姨的白斩鸡,我想一定是极美味的,希望有机会品尝一下,并和我父亲的作品,做个比较。
      五十年前,一群真正的知识青年,聚集在大西南,四川省富顺县的山沟沟里,成立了一个科研单位,很大,人很多,整天忙忙碌碌的.....我们小孩并不关心父母在干什么,我们只关心玩的开心不开心,有没有肉吃。在物质匮乏的六,七十年代,很幸运生活在天府之国的四川,不仅有肉吃,还经常有鸡吃。阉鸡,就是打鸣前被去了势的公鸡,没了心事,光长肉,可以长到10斤左右,肉质却极鲜嫩。取光鸡,用盐,花椒,加川酒,腌制两天;随后用大锅,水煮到断生,起锅,冷却;斩块,很重要,需大小适中,一致,不美观绝对影响味觉感受;精致摆放整齐上桌。外观看上去,整齐干燥,绝不似上海鸡粥店的水汪汪的三黄鸡(详见配图)。夹起一块鸡腿,看横截面,肌肉纹理清楚,分几个层次,红白肉相间(貌似红白肉相间的都是美味,比如:三文鱼肉,雪花牛肉,我个人推荐价格亲民的青鱼尾,见插图。那位看官,你说什么?五花肉?恭喜你,脑洞足够大.....)。蘸上自制的沾水,轻轻咬上一口,无需用力,已被完整切断,随即是丰富的弹牙感,第一道感觉就是嫩,滑,还有嚼头;第二道感觉来自舌尖,鲜,鲜的单纯,直白,无任何杂味,第三道感觉来自鼻腔,那特有的香味;弥漫着,整个配合在一起,就是极致享受了……那是我童年回忆的重要一部分。
       我在父亲节的深夜,写下这篇不很正经的小文,来祝父亲,父亲节快乐! 

注:作者为杨之光 唐莲芝之子杨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