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卢喜烈《301临床心电图学(第2版)》 5、QRS波群 代表室间隔、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QRS向量相互综合抵消以后,仍保持较大的电势。因此,心室除极波比心房除极波更为高大,但心室除极时间并无延长。 典型的心室除极波由3个紧密相连的波群构成,总共时间不超过100ms。第一个负向波命名为Q波,Q波之后的正向波,命名为R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命名为S波,合称QRS波群。继S波之后又出现一个正向波,命名为r'或R'波,继r'或R'之后再出现一个负向波,称为S'波。有时还会出现R''及S''波等。当整个QRS波群为一个向上的单向波,称为R波,整个QRS波群为一个负向波,称为QS波。心室除极向量的变化在各个导联轴上的投影图像不同,产生了不同形态的QRS波群。波幅<0.5mV,用英文小写字母q、r、s代表;振幅≥0.5mV者,用英文大写字母Q、R、S代表(图1)。 QRS波群形态、振幅、方向和时限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变异型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先心病,风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心脏手术,低温,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室肥大等都可能影响到心室除极程序,使QRS波群形态、振幅、方向和时限发生改变。 1.R 2.QS3.qR 4.QR 5.Qr 6.Rs 7.RS 8.rs 9.rS 10.qRs 11.qRS 12.qrs 13.QrS 14.RSR' 15.RsR' 16.rSR'17.rsR' 18.Brugada波 19.RSR's' 20.qRSr's' 21.R升支钝挫 22.R升支切迹23.R顶端粗钝 24.R升支错折 25.R波平顶 26.R顶端切迹 27.R波降支错折28.R波起始部粗钝 29.预激波 30.负向预激波 31.S波宽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