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瑞亭方与长寿

 金土199 2016-06-24

                                                                            麻瑞亭方与长

 

寿

组方遣药  

   世间万事万物,相互制约,人体亦然。气机有降必有升,有升方能有降,偏顾其一,必致升降失衡,而导致气机紊乱。

   清代黄元御在其所著《四圣心源》一书气滞一节,立一方:    

茯葶、甘草、杭芍、五味子、贝母、陈皮、杏仁、法半夏。

   全方共八味,是为行气消滞而设,名曰:“下气汤”。

 

   麻瑞亭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感到该方以降为主,升者不足,故去掉厚方中的五味子、贝母味,换入首乌、丹皮两味,取“升清降浊”之意,尊先师仍为“下气汤”。

   麻瑞亭统观临症组方遣药,均以上8味药为主方,随病、脉、症乏不同,选用4-8味不同药物加减化城。其变化有肚下规律:    

   遇脾湿重音,常改方中之甘草为泽泻,湿更甚者,改茯苓为猪苓;若遇湿不甚重,然脾胃不和,甚或脾虚不远,则去掉甘草,加入白术。云:“前者是为增强渗湿之力而改用泽泻,后者以苓术合用收健脾和胃之功。”    

   凡因中土不健、升降紊乱导致心火不能下潜,肾水不能上济,心肾不变,水火不济,呈现上热下寒之象者,常改首乌为黄芩炭。告曰:“原方芍药一味,本属清土热之用,今上热重,芍药效力不及,故加入黄芩炭,以加强清上热之力,其效10倍于杭芍。”    

   何以不用黄芩而用黄芩炭?麻答:“黄芩一药,其性苦寒而伤胃气,故用黄芩炭,消除其苦寒伤胃之弊,取其平胆敛肝之长。”    

   遇有气滞、血瘀、四肢麻木者,常改丹皮为川芎。何以作此改动?麻曰;“丹皮性琢,不宜气滞麻木之证。丹皮半夏同用,患者亦常出现口麻之弊。”    

气滞重者,常改陈皮为帜壳、或佛手、或青皮,以增强利气之力。

痰多者,改陈皮为桔红。胸满痞闷者,改杏仁为全瓜蒌。

如系血分有热,常改首乌为生地炭。

如系肝肾不足,常改首乌为熟地。

若遇肝气下陷,清阳不升者,改首乌为桂枝。中、下寒湿明显,改首乌为肉桂。

   麻瑞亭云:“一张药方,恰如其分地变动一二味药,能使原方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犹如‘发干钧之矢者,一寸之机也,拨斛斤之舟者,一楫之木也’一样。此乃下气汤对多种疾病奏效之微妙所在也。”  

  

常中有变  

   为医者应具辨认“常”中有“变”的本领。多见者谓之常,少见者是为变;变中有常,常中有变。守常略变,常不灵;应变弃常,则前功尽弃。

对慢性病,立方要稳,用药要平,忌用猛浪及剧毒急切收功之品,是为常。

凡属慢性病者,多病时旷久,正气不足,功能低下,是为常。

急攻更伤正,过补又犯“虚不受补”之戒,是为常。

治慢性病,培脾土、拨升降是为常;清上温下是应变。

   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此类病多属慢性过程,临床上以虚寒证多见,是为常,治疗重在培本是为常。但也要注意脾胃之运化,有赖于命火之温养,肝气之条达,故在培扶脾胃常规治疗的同时,当加入温肾舒肝之品,佐以固涩之味。若化热伤及脉络而便血者,是为变,当加用槐角炭、棕榈炭或三七粉。

 

温故纳新  

   故有的医技学木,应常温,温故而知新。新鲜的事物,应研究,善采纳。于中医最忌固步自封,门户之见。

   麻瑞亭常乐于吸取采纳西医的临床诊断和理化检查指标,每以西匿的病名入手治疗,理化检查数据正常或接近正常而告终。略举例症教种如下。    

     

常规方;茯苓9克、杭芍9克、丹皮9克、陈皮9克、杏仁9克、法半夏9克、泽泻9克、熟地9克、杜仲12克、泽兰30克、蒲黄15克、冬葵子12克、草蔻6克、防己9克。

加减化裁:    

水肿明显,加车前子9-15克、白茅根30克。

腰痛重,加骨碎补9克。

血压高,加夏枯草12克、茺蔚子12克。

尿蛋白多或长期不消者,改熟地为肉桂3-5克,加炒芡实15克、川萆茇15克。

尿检白血球多,加瞿麦9克。

小便涩痛,淋漓不尽,加滑石粉15克。

合并感染,加半枝莲9克、或焦山栀9克、或桉树叶2-3片。    

脾肾阳虚症状明显者,改熟地为肉桂3 5克,加破故纸9克。

中医治疗肾炎,一般多从肺脾肾人手。麻瑞亭异于众者,在于注重疏调肝气。何故为之?麻曰:“肝以疏泄为性,若肝郁不能疏泄,则小便不利。”肾炎之小便不利,不责肾,而责肝。他认为:“肝气条达,肾气温升,精血秘固,红、白血球及蛋白自不渗出,而复其常也。”

   

常规方:茯苓9克、甘草6克、杭芍9克、丹皮9克、首乌9克、帜壳9克、全瓜蒌9克、法夏9克、郁金9克、台乌9克、川楝子9克、半枝莲9克、菖蒲9克、草莲6克。

加减化裁:    

谷丙转氧酶高,加板兰根9-15克或炙五味子9-12克。

呕吐、饮食不受者,加生姜6-9克。

肝区疼痛明显者,加丹参15克、元胡9克。

肝脾大,加泽兰30克、鳖甲15克。

有黄疸者,加茵陈15克。

腹胀重者,加广木香6克。

认为:肝炎的病因病机,不外乎脾湿肝郁,胆胃上逆。

故其治疗大法离不开健脾渗湿,平胆舒肝,佐以和胃调中。

 

再生障碍性贫血  

常规方:茯苓9克、白术9克、赤芍12克、首乌15克、当归9克、陈皮9克、杏仁9克、法半夏9克、杜仲12克、党参15克、北沙参15克、破故纸9克、草蔻6克、阿胶9克、山萸肉15克。

加减化裁:  血检白细胞在3000以下者,改党参为人参6-9克。

有出血倾向者,加棕榈炭14克、侧柏炭15克、三七粉1.5克(冲服)。

皮下有出血点或紫斑的,加浮萍草9克。

   在温故纳新的启迪下,麻瑞亭对某些中药的传统功效立新意,创新路,验证于临床,拓宽临床用药范围。诸如将妇科调经药泽兰用于消除尿蛋白,而列为肾炎常规方药;将白檀香、半枝莲、桉树叶用于泌尿系感染,消除尿中之血球、脓球,而列为肾盂肾炎常规方药等,疗效可靠。

 

制海鹿丸  

   以医为业,服务人民,多读书,善思考,重实践,业精于勤。精不精,以熟为衡。所谓熟能生巧,巧中有创矣。

   麻瑞亭自60岁起,每感精力衰乏时,食服海参如拇指大3-5枚,十天半月之内,衰乏消,甘食眠,精神爽。正值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年,自揣其中之奥秘,查文献,翻资料,明确肾虚是“再障”的发病主因。因为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血,肾虚则骨髓不充,髓虚则血无化源,必致血虚。文献记载,海参为平补肾阴肾阳之佳品,又有自身补虚之体验,故以海参、鹿茸为君组方,创正海鹿丸,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及久病体虚者,每取效始料不及。

   如今麻瑞亭已过93岁之年,尚健食健少。有问其高寿秘诀何在?麻笑曰:得益干海参也。

 

:

 

麻瑞亭,山东省安丘县人,是清代名医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黄氏乃经方派大师,麻瑞亭是全面继承与发展黄元御医术的佼佼者。

1987年退休,谢绝省、市多家医疗单位高薪聘请,仍坚持在西安市中医医院专家门诊部应诊、带教。1992年,麻瑞亭步入90高龄,方正式退休,颐养天年,1997逝世,享年95岁。

 

 

麻瑞亭用下气汤通治百病之我见

 

麻瑞亭老先生对黄元御老先生的下气汤加减后的汤方在此称为下气升血汤。先看下面的比较。

比较表:

 方剂始创者

麻瑞亭

黄元御

药物作用

方剂名

下气升血汤

下气汤

 

组成

云茯苓9

茯苓9

健脾渗湿,治在脾助其升。

(相同部分)

粉甘草6

甘草6

治在脾胃,和中,助其升降。

 

法半夏9

半夏9

和胃降逆,治在胃助其降。

 

炒杏仁9

杏仁9克(泡,去尖)

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

 

炒杭芍12

芍药6

疏肝升陷,兼以平胆。

 

 

 

 

组成

粉丹皮9

贝母6

 

(不同部分)

制首乌20

五味3

 

 

广橘红9

 

 

 丹皮,首乌:疏肝升陷,兼以平胆。

 橘红: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

 贝母,五味:入气分,敛肺止咳。

 五味:即五味子。味酸、微苦、咸,气涩,入手太阴肺经。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泄,善收脱陷,最下冲逆。

 贝母: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金泻热,消郁破凝。

 丹皮: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阴肝经。达木郁而清风,行瘀血而泻热,排痈疽之脓血,化脏腑之癥瘕。

 首乌:味甘,性涩,气平,入足厥阴肝经。养血荣筋,息风润燥,敛肝气之疏泄,遗精最效,舒筋脉之拘挛,偏枯甚良,瘰疬痈肿皆消,崩漏淋漓俱止,消痔至妙,截疟如神

 橘红:味辛、苦,温,归肺、脾经。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杏仁:味甘、苦,入手太阴肺经。降冲逆而开痹塞,泻壅阻而平喘嗽,消皮腠之浮肿,润肺肠之枯燥,最利胸膈,兼通经络。

 

 麻老将黄元御治右路气滞药改为治右路气滞与升左路血陷并举

 

阳密乃固之我见:麻老的下气汤脱胎于黄元御的下气汤,但效果不同,麻老用改良的下气汤为主方,一生愈病无数,可以说一个下气汤成就了麻老一世英名,麻老的下气汤究竟好在哪里?

 

黄元御的下气汤是名符其实的下气,几乎所有的药味都是右路降药,它就是一个降药的大集合,然而升降出入不独立存在,升与降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圆运动,升降要平衡,升也是为了降,没有升,降也难以实现,所以麻瑞亭稍稍加入升左路的丹皮、首乌,尽管用了升药,但依然是降大于升,目的还是以降为主,但有了升药的帮助,就如同我们用了两个力臂去旋转一个转盘一样,效果比单纯的用降药要好得多,这符合物理学原理,这是其一;

 

其二,为什么可以用此方作为治疗各种杂病的主方呢?因为人体气机以降为顺,只有通过降才能恢复气机的升降出入的循环。不能用升为主,以升为主容易虚阳外越,相火离位;也不能以调拨中焦为主,调拨中焦,鼓舞脾胃,尽管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还是上面的物理学原理,动力臂太短,不省力,气机转起来费劲,所以要以降为主,这是最省力又符合以降为顺的做法。

 

其三,与全息汤相比较,丹皮必用,生地换首乌,桂枝也算升药,其余降药力量占8成以上,所以全息汤也符合以降为顺的机理,也是左右两路同时调整。

 

其四,从病理上讲,治病应该先去除阻滞,清除病理垃圾,等人体内部清静了,再去恢复气机运动的复原,所以第一步应该是以通为主,第二步恢复一气周流,气机的升降出入循环,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时刻关注阳气的兴衰,只有在能攻的时候才能去攻,该守的时候只能守。

 

这样的思路就将火神派、黄元御与全息汤等三大理论统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