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菌败血症

 赵东华 2016-06-27

真菌败血症 编辑词条

真菌败血症,泛指一类由真菌引起的败血症,患者多为免疫能力低下者。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描述

真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

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基本上为院内感染的疾病,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见于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肿瘤滑溜,以及经插管输液(特别是高营养治疗)、透析疗法等患者。以白念珠菌最为多见,多数伴细菌感染。大多发生在严重原发疾病的后期。病程进展缓慢,临床毒血症症状可被原发病及伴发的细菌感染掩盖,部分病例仅尸检时发现。真菌败血症多数为播散型,病变累及心内膜、、脾肺等。当免疫缺陷者感染在应用足量抗菌药物后感染未能控制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除作细菌培养外,应同时作真菌培养。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诱因

真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

1.患者本身存在免疫机能低下;

2.化疗、激素应用使机体免疫机能进一步受损;

3.局部定植的真菌易从受损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粘膜播散入血;

4.长时间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应用,可降低机体对定植菌的抵抗力;

5.中心静脉导管及各种侵入性导管的应用;

6.人工气道及呼吸机治疗。这些因素在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中可能是相互因果作用。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诊断

真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

由于真菌败血症的病原体在血液中存留时间较短,随之即滞留于侵入器官和组织中,因此,血培养阳性率不高(血培养阳性为30%-50%),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尚无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因此,对真菌败血症的诊断不能仅依靠血培养阳性而应综合考虑。

血培养仍是本病确诊的重要依据,同时培养阳性并不简单意味侵袭性疾病的存在,也可以是局部定植,故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真菌败血症血行播散常易侵犯肾脏,尿培养阳性率较高。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继发真菌败血症往往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早期诊断困难,而眼被认为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称为真菌性眼内炎,因此,对疑为真菌败血症患者应及时作眼底检查。

临床多有发热,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但往往难以与细菌性感染相区别。若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后仍有发热,并有肌痛、关节痛、内眼炎或心动过速、呼吸困难或皮肤有红斑丘疹结节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

折叠编辑本段诊断与预防

真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

对高危病人应加强真菌感染的监测,常规定期(2-3次/周)行血液、痰液、尿液及引流液真菌培养,对怀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引起者应及时拔除或更换导管,对原发病严重易患因素一时不能去除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真菌治疗,常用氟康唑50-100mg,每日1次口服,时间5-7天。

临床上真菌血培养结果有滞后性特点,血培养均在5-7d后才有结果,故在临床上如高度怀疑真菌性败血症时,可先行抗真菌治疗。有学者认为真菌败血症48h后才行抗真菌治疗与高病死率明显相关。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治疗

真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

真菌败血症的治疗关键是去除各种诱因,及早期应用有效抗真菌药物。随着对抗真菌药物抵抗增加,药敏试验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1.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抗菌谱较广,但由于即刻的毒性作用(发热、寒战等)以及严重肾损害而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两性霉素B用量要足,对危重患者,疗程至少4周以上。该药毒副作用较大,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两性霉素B用量自5mg/d起,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日递增5mg至1mg/(kg.d),一般为25-50mg/d。疗程根据病情及培养结果而定,一般2-4周。有效率达50%左右。治疗失败多与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多脏器功能衰竭有关。

有学者认为,两性霉素B治疗前使用糖皮质激素(逐步增加剂量)及补钾等对症处理后,可以减少损害发生率。

目前已有两性霉素B脂质体替代。两性霉素B脂质体用法用量同两性霉素B。其脂质体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能充分发挥两性霉素B的最强杀菌效能,其毒性较两性霉素B降低10倍之多,而且同一剂量的这两种药疗效相当。因此,两性霉素B脂质体耐受性及安全性远超过两性霉素B,是一种相当安全而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2.氟康唑:氟康唑用量为400mg/d。,但氟康唑对曲菌、毛霉菌抗菌作用差,且其抗真菌作用远差于两性霉素B。国外资料也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真菌全身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

3.伊曲康唑(斯皮仁诺):新一代的抗真菌药。具有良好的抗真菌作用。

4.两性霉素B+氟康唑

对真菌性败血症患者,主张联合大剂量用药,目前认为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是治疗真菌病的最好联合方案。但应注意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可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代替。

折叠编辑本段其他治疗

真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

真菌性败血症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差,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真菌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支持治疗,增强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防止病情进展。

真菌血症都应尽早进行抗真菌治疗,但药物的选择及疗程的长短可根据病情有所区别。对病情较轻,不需卧床的患者可给予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治疗,疗程7-14天即可;对危重病人合并念珠菌血症强调给予两性霉素B加用氟胞嘧啶治疗,疗程至少4周以上,两性霉素B总量应超过1000mg。

折叠编辑本段药物介绍

两性霉素B

真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

适应证

1.两性霉素B适用于下列真菌所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隐球菌病、北美芽生菌病、播散性念珠菌病、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由毛霉属、根霉属、犁头霉属、内孢霉属和蛙粪霉属等所致的毛霉病,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孢子丝菌病曲霉所致的曲霉病、暗色真菌病等。本药尚可作为美洲利什曼原虫病的替代治疗药物。

2.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ABLC,Abelcet?)、两性霉素B胆固醇复合体(ABCD,Amphotec?,Amphocil?)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AmBisome?),主要适用于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或经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治疗无效的患者。两性霉素B脂质体还可用于疑为真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经验治疗。

注意事项

1.对本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2.两性霉素B毒性大,不良反应多见,但本药又常是某些致命性深部真菌病唯一有肯定疗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必须从其拯救生命的效益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两方面权衡考虑是否选用本药。

3.两性霉素B所致肾功能损害常见,少数患者可发生肝毒性、低钾血症血液系统毒性,因此用药期间应定期测定肾、肝功能、血电解质、周围血象、心电图等,以尽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出现肾功能损害时,应根据其损害程度减量给药或暂停治疗。原有严重肝病者不宜选用本类药物。

4.原有肾功能减退,或两性霉素B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肾功能损害或其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治疗者,可考虑选用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5.本类药物需缓慢避光静脉滴注,常规制剂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为4~6小时或更长;含脂制剂通常为2~4小时。给药前可给予解热镇痛药或抗组胺药或小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推注,以减少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反应。

6.如果治疗中断7天以上,需重新自小剂量(0.25mg/kg)开始用药,逐渐递增剂量。

7.妊娠期患者须有明确指征时方可应用。

8.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氟胞嘧啶真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

适应证 适用于敏感新生隐球菌、念珠菌属所致全身性感染的治疗。本药单独应用时易引起真菌耐药,通常与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

注意事项

1.本药禁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对本药过敏的患者。

2.下列情况应慎用本药:骨髓抑制、血液系统疾病或同时接受骨髓抑制药物,肝、肾功能损害。

3.老年及肾功能减退患者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剂量,并尽可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4.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5.定期进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患者,每次透析后应补给一次剂量。

6.妊娠期患者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应仔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暂停哺乳。

7.不推荐儿童患者应用本药。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预防

真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

加强卫生期保健工作,产前应进行引导分泌物检查,如培养发现B群溶血性链球菌应及时治疗,以免新生儿受染。对新生儿室、烧伤病房及因白血病接受化疗者或骨髓移植者宜采取防护性隔离,防止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慢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的医护人员应暂调离并并给予治疗,有明显或隐匿的感染灶者须及时治疗。对留置体内的导管应定期更换,如有感染须及时去除,同时给予针对抗菌药物的治疗。疥、痈等皮肤感染切忌挤压。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使用期间严密观察口腔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处有无真菌感染,如有发生,须及时处理。对糖尿病、慢性肝病、白血病等易导致感染的慢性疾病宜积极治疗,尽量预防感染。对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和其他免疫缺陷者预防性口服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可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病率。医务人员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规程,勤洗手,尽量应用一次并使用的医疗用品,是减少医院内感染败血症的重要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