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分寒湿、湿热、寒热错杂

 健康生活一点通 2016-06-28

很多人对湿气有一定了解,也知道许多症状都是由于湿气重引起的,但是却不知道湿气分为寒湿、湿热及湿寒错杂。

中医常以阴阳划分人体:一类体性属阳,形成热性体质;另一类体性属阴,形成寒性体质,与湿交集,形成寒湿、湿热,细辨后,可趋利避害。

湿气分寒湿、湿热、寒热错杂——原来去湿竟这么讲究

【区分】

寒湿、湿热都具有脾虚湿浸的特点,常出现纳食少、腹胀、肢体倦怠、气虚懒言、头身困重、浮肿、虚胖/消瘦、舌边齿痕、脉濡缓等症状,但症状有细微差异,很多人难以辨识,且寒与热常常同时存在,形成湿寒错杂症状。

  • 寒湿

寒湿指湿浊内困肠胃、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致水内停,寒湿困脾,中阳受阻,腹胀痛、泛恶欲吐、便溏、口淡不渴、肌肤面目发黄如烟熏、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

病因:寒与湿相合的病邪。致病因阳气不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

  • 湿热

湿热蕴脾,会出现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面目发黄、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

病因:湿与热相结合的病邪。致病会引致脾胃、肝胆及下焦大肠、膀胱等脏腑或皮肤筋脉病证。

可对照下图,自测寒湿与湿热体质:

湿气分寒湿、湿热、寒热错杂——原来去湿竟这么讲究

寒湿也有湿、湿热也有湿,先除湿,而在除湿的过程中,要解决寒与热的问题,而这两种病症的治疗并不矛盾,可以兼顾。使得人体阴阳平衡、调整湿寒平衡,平衡了,就没有去不掉的湿。

【具体方法】

运用中医辨证原理治疗湿气是很好的除湿方法,如果单纯通过拔罐、艾灸等不能彻底的针对性除湿,调理寒热,因此建议大家进行综合调理,彻底将湿气排除。

湿气分寒湿、湿热、寒热错杂——原来去湿竟这么讲究

  • 寒湿体质的人,在去湿的同时要驱寒,一定不要吃一些寒凉性食物

推荐古方:茯苓、砂仁、香薷、小茴、甘草

该方可驱寒散湿、健脾养胃、利水消肿,适用于寒湿体质,目前有一剂中药袋泡茶是以此方合成,名为沁元茶,大家如果不想花时间熬煮中药,就直接冲泡这个茶喝吧。

  • 湿热体质的人,在去湿时要注意清热

推荐古方:枳椇子、薏仁、红豆、淡竹叶、栀子、决明子

该方能清热解毒、健脾益气、祛湿利尿,祛湿茶怡清茶以此方为原理,结合现代热湿热体质的成因及特征,精确研制而成,得到众多消费者认可。

由于湿热湿寒形成原因复杂,湿气在我们的体内并非单独存在的,二者经常同时存在,如果只是单纯的去湿,效果并不明显,需要兼顾调理,因此如果出现寒湿与湿热错杂的情况,建议在去湿过程中同时使用怡清茶和沁元茶。

更多祛湿方法,请关注老莫茶事微信公众号:沁贡堂,说点健康、养生、保健之道,让你懂健康我们就知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