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禅 . 全面指导手册(三)

 醉牛988 2016-06-29



11习禅者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世间是缘起的,缘起世间的一切,皆假因缘(关系条件)合和方得成立。习禅者欲入禅门,体会禅趣,应有如下因缘条件,方能成办。


  1正确的知见:思想观念是吾人善恶行为的主导,荒谬、错误的禅修知见,会引生盲目颠倒的怪诞行为,譬如不食人间烟火、谤无因果、妄想转生天界,获得殊胜地位:练成神通,成为超人;炫耀自我成就,让别人欣羡等。习禅若如是,就走入歧途了。所以习禅须先确立正见,方不致禅修无功,反而造成身心的伤害。


  2开放的心灵:习禅者,须培养理性、客观的修为,遇不如意事,应检视自心,处理情绪,才能超然于是非之外。


  3清净的戒行:一般人只是爱慕禅定功德,却不知从持戒学起。不知道自己的身心,一直在烦动恼乱中,如狂风骇浪一样,就想凭盘腿子,闭眼睛,数气息等,一下子压伏下去,这就难怪不容易得定。守持净戒,对坐禅有绝对的帮助,生活的散乱,坐禅中的忧悔、妄想,乃至招魔着邪,成为魔王眷属,自害害人,即是来自「犯戒」的过失。所以学禅之人,必须严谨持守生活的基本戒规——五戒、十善。


  4恒长的耐心:禅修是生命学的研究,解脱道的实践,须要循序渐进、细水长流的恒长耐心,否则无法成就道业。


  其它,诸如知足、澹泊、懂顺、感恩、谦卑、柔和、慈悲、智慧(三法印)等德行、操守、修为,皆应致力熏修培养,以助禅修。




12如何保持动态生活中的「觉醒」?


  「觉醒的心」是行者修定、修慧的结晶。初学坐禅,想要在生活中把持自己,必须努力于「密护根门」的修持。什么叫「密护根门」?就是《遗教经》所说的制伏五根及制心。在见色、闻声……等时,要密护根门,才能渐伏恶法,则禅定功德日增。修行人在一般生活中,能事事正知,念念分明,就不会迷失,而堕落错误过失之中。行者须耐烦勤修「数息」、「随息」法门,假以时日,日久功深,自然能开发出正知、正念的功能。




13欲望与习禅的关系?


  想成就禅定,开发智慧,一定要远离欲望及诸不善法,方能成办。若是念念不忘饮食男女,贪着五欲,对人做事不离恶行,却想得定,发神通,这是颠倒妄想!对于五欲境界,要不受味——不为一时满意的快感所惑乱,要看出他的过患相,视五欲为伪善暴徒、糖衣毒药、刀头甜蜜,如是才能不取相染着;染着心不起,名为离欲。在五欲中,男女欲是最严重的;这是以触欲为主,摄得色声香的欲行。男女恩爱缠缚,是极不容易出离的。想习禅入定者,非节淫欲,乃至离欲不可。欲望如毒蛇猛兽,然初习禅者,仍不宜强势驱离或压制欲望,应透视欲望的本质(幻生幻灭),以智慧疏导情欲,让心灵在适量欲望的滋养下,逐渐接受、适应离欲的生活修行。



14生活中的善恶习惯对禅修有何影响?


  生活中,应积极弃除的坏习惯,最主要是「五盖」。五盖,是欲贪、瞋恚、惛沉、掉举、疑虑。这都是覆盖善法、染污心性的,对修习定慧的障碍极大,所以叫盖。欲除五盖,必须修「不净想」来治欲贪;修「慈悲想」来治瞋恚;修「缘起想」来治疑虑;修「光明想」(法义的观察)来治惛沉睡眠;修「止息想」来治掉举散乱。此五盖若能除遣,则定慧自然产生。




15初学坐禅于坐中如何用功?


  《小止观》中说,身体要平稳正直,舒适安和,不得随便动摇,也不使产生紧张、积压的感觉。不可过急,欲速则不达。调心,恒常不间断的使心系念缘中(心的所缘境,如数息),不散乱,不惛沉,不掉举,心意集中(归一)而能平和,自然安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