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六经发病规律探析

 杏林独者 2016-06-29

经方古籍
讲述经典的故事......
在“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将《内经》中的本标中气论运用于《伤寒论》六经发病规律的研究,认为仲景所创的伤寒六经辨证,是建立在人体经络、脏腑及气化系统基础之上的。就六经病变的本质而言,是人体受外邪影响, 其经气气化失常所致的病理反应。诚如张令韶在与门人魏子干讨论六经病传时所示:“无病之人,经气由阴而阳,始于厥阴,终于太阳,周而复始,运行不息, 莫知其然。病则由阳而阴,始于太阳,终于厥阴,一逆则病,再逆则甚。”若仅将六经病变局限在经络、脏腑形质上,而不从气化的运行去研究六经病变的发生及转归,不仅与仲景立论之旨相悖,且有刻舟求剑之弊。故倡六经之为病,乃六经气化之病。
 
因伤寒六经与本标中气论中的六气具有“同气”关系,故六经发病规律就必然受到六气本标中气论的两个规律的支配和影响。以下就《伤寒论》六经逐经加以总结:
1
太阳病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太阳本寒而标阳,本标异气,其气化从标从本。故太阳病篇178条原文,除为了辨证而列入它经脉证外,其发病皆不外从本化寒和从标化热。如《伤寒论》1条,2条,3条等均为太阳从本化寒的脉证,第6条为太阳从标化热的证候,虽述证简略,但较客观地点出了热化病的病性特点。
2
阳明病
“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阳明本燥(燥属阴)而标阳,标本异气,其气化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阳明中见之气为太阴,太阴主湿,故当外邪侵入或它经病变影响了阳明经气而阳明发病时,其发病规律如下:

1)外邪侵入或它经病变影响了阳明经气而阳明发病,燥从湿化,若其人体阳盛或湿热之体,经气从中化湿,与阳热并或湿热相交织,热蕴湿阻,则发为阳明湿热三黄证。其条文199条、236条、260条、261条为阳明受邪后,经气从中化湿,湿郁生热,热湿合邪而致的阳明黄疸证,治用清热利湿之茵陈蒿汤类。

2)外邪侵入或它经病变影响了阳明经气而阳明发病,阳明从中化湿,湿邪易伤阳,中焦湿困,脾胃阳伤,致中寒不能食证,若寒湿内盛,或因病家禀赋虚寒,进而壅滞肝胆,亦可出现阴黄之证,其条文如下第190条,第191条、第211条阳明从中气之化的脉证,故治宜:“于寒湿中求之”。

3)阳明受邪后,素体热盛,湿从燥热转化,胃津受伤,燥热偏盛,丽成“胃家实”之证,“胃家”包括肠胃而言,“实”指胃热炽盛旁及全身(经证)或肠中实结(腑证),阳明燥热炽盛,邪热自里出表,表里俱热,燥热津伤而见,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心烦,目疼鼻干,脉洪大的,属阳明外证,通称经证:燥热内伏肠中与糟粕相结而见潮热、谵语,腹满痛,大便秘结,脉大沉迟有力的属阳明病的内证,通称腑证。其条文如182条、207条、213条为阳明受邪后,素体热盛,湿从燥热转化,伤津夺液,病转属阳、热、实的胃家实证。此时阳熟炽盛,且与肠中糟粕内结,恐有涸阴夺气之变,杯水车薪已属无救,釜底抽薪方为其法,故用寒咸峻下之品,荡热逐实。

从上可见,阳明病虽错综复杂。但在发病过程中,从条文分析,根据病家个人体质不同,发为湿热内蕴的三黄证,中寒不能食证和湿从燥化热邪炽盛之“胃家实”的经证和腑证。


3
少阳病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少阳本火而标阳,本标同气,其气化从本。故邪犯少阳致病后,皆发为热证、火证。观少阳一病篇9条原文可知。如263条、264条、265条、266条俱为少阳从本化热化火之证,治宜清泄热邪,因少阳位居半表半里,故正治法当为和解清热。
4
太阴病
“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太阴本湿标阴,本标同气,其气化从本。因湿易伤阳,故太阴受邪后皆发为湿证、寒证。太阴病篇所列8条脉证均无热象。如273条、277条、280条均是太阴从本化湿伤阳而生寒的脉证。治当温化寒湿,宜服四逆汤类。
5
少阴病
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少阴本热而标阴,本标异气,其气化从标从本。少阴病篇所列45条脉证,其病不外乎从本化热和从标化寒。如:303条、320条、321条、322条均是少阴从本化热的脉证。治宜热者寒之。304条、314条、323条,以方测证,均为少阴从标化寒之证,治宣寒者热之。
6
厥阴病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厥阴本阳(风属阳)而标阴,本标异气,其气化不从标本,从乎中气。中气为少阳火气.火热伤阴,动风耗血,而致出现热盛于内,逼阴于外的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热深厥深”之证。如326条、335条、350条、373条,均为厥阴从中气之化的热证、火证。 

厥阴病在临床上除热证外,还可见寒证、寒热挟杂证等从本经本标经气而化的复杂脉证。这是厥阴经气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厥阴是六经病中最后阶段,有阴尽阳生之机,具有阴阳二气相杂的特点。又因厥阴病多由它经病不愈而向里传变所致,当病邪犯及厥阴或经病传变到厥阴,未及中气之化而已随其本经本标二气之性,就产生了寒证及寒热挟杂之证。这是一般规律支配下所发生的特殊现象。且正虚已极,兼杂之邪变的突显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厥阴病历来争议颇多,素有“千古疑案”之称。有从火热论者。如丹波元坚氏:“亢则害,承乃治,火气亢极,反兼水化。”汪苓友:“厥阴经邪热,横逆于脏腑间,故见以上诸证。”(诸证指厥阴病提纲所述证)尤在泾:“厥阴为阴之尽,而风木之气又足以生阳火而灼阴津,津虚火实,脏燥无液,求救于水则见消渴……利不止者;胃家重伤而邪热下注也。”柯琴则把太阴与厥阴相比较,太阴寒,厥阴主热”。笔者认为上述诸说可从。
小结
综上所述,《伤寒论》六经发病尽管证候繁杂,表现多样,但可用六气本标中气论的两个基本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都不外乎从本化,从标从本,从中气化。正如刘完素在伤寒研究中云:“明斯六气之标本,乃知伤寒之规矩”。一语道破玄机。
公众号 ID:jingfangguji
经典 | 传承 | 交流 |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