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激励理论创设有益于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的通用技术课堂心理环境

 lztiandi 2016-06-30

运用激励理论创设有益于学生创造潜能

开发的通用技术课堂心理环境  

陈晓凤 琼台师专(海南省海口市) 571100

叶朝晖 海南中学(海南省海口市) 571100

 

 

摘要: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使得学习者能安全、愉悦、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综合。课堂心理环境要素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体验、师生人际关系、课堂评价及活动模式等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人文要素。本文尝试把已成熟运用于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运用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借鉴激励过程的心理学分析来优化通用技术课堂的环境要素,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有效贯彻通用技术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激励     课堂心理环境     创造潜能

一、        激励过程分析

  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激励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道格拉斯·麦克雷格(美国)认为激励有内滋激励和外附激励。内滋激励是指在激励过程中,通过引导组织成员的内发性需求,而达到激励其积极行为动机的过程。外附激励是指在激励过程中,通过借助外在刺激而达到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行为动机的过程。不管是内滋激励还是外附激励,我们都把它定义为通过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这里有三个关键因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当一个人被激励时,他会努力工作和学习,当然努力不一定带来高的工作绩效和学习效果,除非努力指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或个体目标,同时它是一个满足需要的过程。

  未满足的需要—紧张—驱力—寻求行为—满足需要—紧张降低

  这个过程可以解释为个体有一种未满足的需要会带来紧张,进而在躯体内部产生内驱力,这些内驱力会产生寻求行为,去寻找能满足需要的特定目标,如果目标达到,需要就会满足,进而降低紧张程度。

  顾建军教授在分析通用技术的课程理念时指出,通用技术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创造创造潜能的开发,教学设计要注意培养学生批判常规及问题解决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不仅对技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甚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在通用技术课堂中以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目的的激励过程就是激励者了解被激励者的未满足的需要源,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激发其强烈的内驱力(我们可以理解为强烈的创造欲望),促使个体进行积极的创造行为来满足自身的创造需要的过程。

二、        激励理论下通用技术课堂环境优化设计

  达内尔.G.科尔等学者就影响积极的课堂环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和相应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他们认为,有益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积极的课堂环境包括四个重要特征:1、教师与学生的私人关系;2、积极评价;3、宽泛与自由的选择;4、课堂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私人亲密关系,这是教师逐步建立起来的。这种关系是课堂激励方式的基础,这是不同于企业的激励。我们激励的对象是区别于工人的理性工作,希望获取的是价值与利益的回报。学生是比较感性地参与课堂教学,希望得到的也许是成长和尊重的满足,正是这层私人亲密关系可以使课堂环境更舒适,学生或者用行动回报,或者感激教师把他们看作“真正的个体”而不是数码。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经常能产生许多有益的其他课堂关系,而且包含着学生学会珍惜与教师进一步亲密接触的机会,以及学生会珍惜课堂上的独立和他们表达创造性观点的机会,而不是畏惧其他人的评判。

  达内尔.G.科尔的研究给我们的课堂激励方式提供了一些切实的建议,更主要的是提供了外部环境的激励内容。实际上很多时候个体的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总是在相互转换之中,比如教师和学生的私人关系可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它也可以引导内发性需求,从而产生积极的课堂行为。在讨论课堂激励方式时,对这种转换应该是有意识的。

(一)              激励理论下的目标(任务)优化设计

  目标管理是1954年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把许多关键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有意识地瞄准、有效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目标管理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个人的需要与组织的目标紧密的结合起来,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以下一些功能:(1)指明了行动和努力的方向;(2)激发了完成目标的工作动机;(3)激发和维持的人的觉醒水平,使知识、时间等投向目标行动 。

  目标激励方式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中的目标(任务)通常都会涉及到教师的预期效果。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教学中的目标(任务)不要从教师这个对象出发,而应该从学生的角度为他们设计,考虑怎样的目标(任务)对他们才具有激励作用。对于学生来说,首先目标(任务)越“真实”,越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怎样才能使学生觉得目标(任务)具有真实感呢?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景,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自己来发现问题,产生任务和目标。比如在通用技术课堂向学生介绍运用画草图来构思方案时,我就想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来用草图来构思方案,从而体验画草图这种构思方案方法。任务也已定好,就是让学生用草图设计一个圆形(QQ笑脸形状)mini收音机的支撑方案。怎样才能使这个任务对学生来说具有真实感呢?我当时没有把设计任务直接抛给学生,而是拿出这个可爱QQ笑脸收音机真实实物向同学们展示,并边播放收音,边向同学介绍收音机在外形设计及功能等方面的优点,介绍完后就随手把收音机放在讲台面上。这时,由收音机是圆形的,收音机滚落到一边(真实情景)。收音机支撑方面的设计缺陷就自然地被学生自己发现了,于是任务就自然产生了。而这个任务的产生,使学生对任务的真实性产生很高的认同感,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接下来没有等我布置,学生自己就开始设计改进方案了。其次目标需求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学生的创造行为。我们还发现需求程度通常与个体的体验有关。这种体验越深,价值越大,越有激励。回顾很多的学生的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他们在生活中发现以及已经影响到自己生活的问题,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林恒韬小朋友发明的充气雨衣,就是因为她经常身受下雨时雨衣打湿裤脚的麻烦所引发的创造欲望,这种欲望激励她进行充气雨衣的发明。

(二)激励理论下的课堂活动优化设计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D C Maclelland)提出了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即成就、权力、社会需要。对于个体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对成就的需要,因此他的理论常常被人称为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是指渴望和重视成就,积极设定挑战性目标的心理需求。挑战性目标并不是说目标越难,挑战性就越大,挑战也要考虑目标的达成度。我们发现在自主探究中,学生往往偏向于难度适中的目标,太简单和太复杂的问题都不能引起学生的成就感。对成就的重视,不仅指成功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得成功的过程和人们对成功的及时评价。因此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要给予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利用成就感去激励他们。比如在课堂中进行支架式教学,运用自主探究进行激励,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主动建构,完成对问题的解决。探究总是从问题出发,探究过程需要学生的创造力来完成目标,这个过程把已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联结成对自己适宜的结构而使信息更有意义,学生会认为这种信息由于自己的努力而来之不易,会倍感珍惜,这就是成就的需要。

  比如进行“设计过程”教学时,我采用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发布到网上,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动态及时地收集这些问题,精心选择,形成一个个的研究性课题,并以Webquest的形式公布在网上。教师通过Webquest为学生的设计过程提供“脚手架”,引导学生像熟练的设计师那样对问题进行分析、构思、设计、制作、测试、优化等。将那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的大项目分成一个个小的任务目标,并将它们根据一定的规律“搭建”起来,让学生循着一定的思路探究下去,逐渐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模式,并设计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同时教师还通过Webquest为学生提供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需求大量资料或资料的查找工具和途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随时通过Webquest查阅相应资料、或通过相应途径和工具查阅资料,也可随时可能进入Webquest提供的论坛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在这种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中,设计并提出科学性的探究问题、评价并分析学生探究性的成果、帮助并解决探究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师的指导性作用非常重要。自主探究可以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与课堂教学目标有关的内容,给学生宽泛的选择空间,激发他们达成期望的驱动力,激发创造性。运用自主探究模式,学生普遍感觉能自由地经历和承担风险,感到在表达自己个人观点时受到鼓励,可以自由运用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让学生感觉非常舒适。

(三)激励理论下的师生群体关系的优化设计

  群体动力机制指由于受到周围其他人的工作精神的感染,或者由于相互比较、竞争的作用,导致个体焕发出更大的能量为这个组织工作。同时由于个人相互之间的接触、影响和作用,彼此之间会形成默契、配合、理解和沟通的氛围,从而对个体本人的行为起到调节作用。

  互动意味着学生的参与,它体现出的是一种平等的参与意识,即激励者和被激励者之间的平等交流,课堂互动体现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不管是哪种互动都是双方的一种思维互动,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重他们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即学会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促进思维的互动、想象的驰骋和灵感的萌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各尽所长、共同探索和发展。

  现在教师非常重视这种群体动力机制下的互动合作模式,在通用技术课堂常用到的头脑风暴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群体动力机制下的互动合作活动模式,也是一种智力激励型的创造技法。如何在通用技术课堂中组织好组织头脑风暴活动,让活动真正产生“头脑风暴”应有的效果呢?我认为关键在营造一种气氛,头脑风暴法就是要营造一些自由畅想的氛围,大家相互影响,强化信息刺激,从而促使思维者展开想像,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构思方案打下基础。为了营造气氛,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把学生的课桌,由传统的的秧田型改成了马蹄型,马蹄型是目前普通认可的最具向心力的小组讨论格局;二、在课堂上要大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不仅老师对学生,学生相互之间也要使用激励性语言;三、在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下功夫。其次头脑风暴活动强调群体中的个体在活动中的贡献,每个人发言的价值是等同、不可忽视的,这种活动形式体现了平等的参与意识。实践证明这样组织课堂是比较成功的,课堂的气氛起来了,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并积极发言,通过活动在短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非常有创意的想法。

(四)激励理论下评价体系的优化设计

  发展性评价是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成长和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与教学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也不是单纯为了得到一个评价结果,评价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学生评价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评价时,应注意淡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的改进和激励的功能;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终结考核或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不要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和作用;提倡客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和量化(打一个分数或评一个等级);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把学生在课堂活动、方案构思、作品制作、试验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转变教师在学生学习评价中的裁判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当然,还要注要评价操作性和实效性,不要让评价流于形式,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一个负担。

  技术学习过程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学生也许会气馁和失望,教师就要通过评价、帮助、分析和鼓励,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技术技能兴趣。在技术设计实践中,不可能保证每一次活动都能成功,但是不成功的技术活动不等于没有价值。有的学生的技术作品,暂时得不到预期的结论,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在这一技术活动中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以及从中获得的一些技能、方法、经验和对技术的独特体验等。因此,发展性评价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对学生中显得非常重要。

范例:某教师通用技术作业评语实录:

  “设想独特有新意,请进一步分析设计的可行性”

  “从作业中可以看出你有过硬的绘画功底,如果再加上你巧妙的构思,你将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你的设计功能全面,能处处为人着想,谁能拥有这样一件产品,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考虑其制作成本,产品价格一定很高,如果要把价格降低到普通消费者都能接受的程度,你将怎样改进你的设计,降低成本?”

  点评:有针对性的评语对学生设计活动起到了有效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这比一个简单的分数或等级要好得多。

  以激励为取向的课堂心理环境应具有以下特征:(1)从学生的心理体验角度看,它应该是安全的、宽松的空间,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温暖而安全的气氛 。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者应感到很舒服,可以提问题、有质疑,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2)从学生学习行为状态角度看,它应该是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乐学的愉悦环境。(3)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激励型的课堂环境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和谐、平等的。 (4)从学生学习过程角度看,激励型课堂环境应该是能促进学生积极建构、主动探究、自主发展的开放环境。这种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心身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七版。

2、(美)罗伯特·西格勒:《儿童思维发展》,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