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出语言的留白,与文本展开情感对话 ——《想北平》教学设计

 江山携手 2016-07-01

                读出语言的留白,与文本展开情感对话
                                                                        ——《想北平》教学设计  作者:严剑
一、文本简析
    老舍创作的语言具有其独物的美感,《想北平》便是其典型的代表。笔者以为《想北平》达到了三个方面的协调融合:
    (一)小切口与大主题的复合
    1936年,上海《宇宙风》杂志开展有关北平的征文活动,老舍所写的《想北平》就是应征的作品。老舍生于北平,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北平。老舍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叙述自己离开家乡思念家乡切入散文创作与抒情的。这无疑是一个小的切口,它让文章的情感由滴滴甘露汇成涓涓细流,毫不做作,款款而来。在开头段,老舍说“九牛的一毛”,是“‘我’的北平”,这也显得出老舍落笔的自然和情感的真切。
    “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源自“‘我’的北平”叙述和描写,表现出老舍和北平的亲密关系,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老舍真正融入了北平,他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
    老舍的笔下不仅是寄托个人化的思乡。据相关资料显示,1936年,老舍当时正寓居青岛,且任教于山东大学。那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整个华北狼烟四起、阴霾笼罩之际,北平的命运亦岌岌可危,沦陷在即。读完这篇文章,读者无不感动于老舍先生对北平的满腔深情。“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也能从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的“想说而说不出”的深沉至极之情,体味到他对北平无限的爱恋,以及建立于此基础上的深深忧虑。“谁言乡思非国恨?一腔热血为北平”,笔者以为,这恰恰是老舍先生在《想北平》中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
    众所周知,文艺创作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在观察、思考、认知水平、表现角度等方面,无不带有作者强烈的独立性。画坛中流行着这样通俗的一句话:“画自已”,即是此理。如果在作品中,了无自我,连自己也感动不了,那又怎能感动别人?因此,尽管老舍的《想北平》是命题之作,却倾注了他个人丰富复杂的感受,并未屈就于大众的浅表情感,于是本文将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时代紧密相联,是“记录”了家园之思、“反映”了时代变迁的。
    (二)平静文字与深沉情感的融合
    老舍从小生活在北京胡同,可以说,老舍对北京的了解是极富泥土气息的,其感受也可谓格外深切。通过对胡同的风情、习俗与各色住户的逼真描绘,老舍让我们看到北京市民社会的横断面。而这是他观察和反映生活的一个独特角度。
    《想北平》没有激烈昂扬的文字,仿佛如茶余饭后的闲聊,是有趣味的、引人向上的闲聊,毫无不自然之感。正如书法界所说“无法之法,法于自然”。甚至有人直言,看完《想北平》,即可明白一个事实:像老舍那样爱北京的人不少,但像老舍一样爱北京爱得深切真挚的不多,也可以说老舍是最爱北平的作家。
    老舍对北平的追忆,显得亲切温馨,充满着一股执著的喜爱。北京虽然是古都,但是这份古意和老舍的生活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老舍排除了其他的种种视角,而是用一个生长在北京的老百姓的视角来写北京。他关注到的是“自然温和”、“物产可爱”。实际上,这就是老舍的“乡土情结”。他写到北平的特点也是平实淡泊的,然而这些细枝末节的描写,使人看到一片生机灵动的世界,你不能不对作者细微的观察与描写而赞叹!
    老舍对北京的深恋,显得纯洁专注,饱含着一汪晶莹的泪花。北平赐予了作者最初的知识与印象,甚至作者的血里、他的性格与脾气都深深地烙上了北平的印记。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北平含蓄而深沉的爱。仿佛老舍的内心已经整个儿属于北平,已没有空间容纳其他任何的美丽城市。而这深入骨髓的挚爱也进一步触动了他对北平命运的忧虑,以至于“要落泪了”。
    (三)轻松快乐与庄严悲伤的配合
    老舍说,“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其实,他对北平并不甘心独自微笑或落泪,《想北平》就真实地向读者展示了家乡北平令老舍欢然微笑或黯然落泪的文字。
    《想北平》中,有着不少轻松快乐的场景描写。包括:作者尽力通过描绘营造气氛来表现北平的安然舒适。写到积水滩、城墙、小蝌蚪、蜻蜓,短短几句,而喜爱之情表现得很到位;作者点出“草花儿家家都有”,讲到蔬菜水果,突出了其新鲜可爱,很有生活情趣;作者写出“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这样的语句,若不是热爱生活、热爱北平的作家是决计写不出来这样轻松快乐的句子的;还有“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从这样接近天真幽默的口语化语气中,不难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北平的真挚的热爱。
    喜剧性的调侃发生了,接着悲剧性的感慨也出现了。老舍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浓厚的思乡之情体现在每一句、每一字当中,虽然篇幅短小,但文章中却处处流露出一种动情带泪的思乡之情。“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圆不了的乡梦,展不开的心头,剪不断的乡恋,随这一声呼告,喷涌而出。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二、目标定位
    (一)知识积累:记住与老舍有关的文学常识;全方位掌握以下词语:安适、愧杀、清福、九牛一毛、黏合。
    (二)审美阅读:(1)指导个性化朗读,体味老舍语言的独特性;(2)依据简洁的叙述、借助想象,对文本进行扩充性阅读,进而把握“想北平”的含义,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3)把握句子“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体会文中有关“微笑”和“落泪”的文字,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与忧虑之情。
 
三、方法阐述
    读出语言留白,与文本展开情感性对话。
    老舍的文章用朴素的语言来表现生活,只有给学生足够的阅读空间,依据这些简洁的叙述,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象力,走到文字的背后,对文本进行二次加工,才能真正读出这篇课文的味道和内涵来。
    具体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字背后的许多故事,许多情感,揣摩作者不说和说不出来的理由和好处。
 
 
四、教学流程
 
环节一  导入课文
    在中国文学史上,漂泊他乡的游子们往往会迸发出无限的深情,书写出旷古奇绝的思乡之作。比如李白《静夜思》杜甫《月夜忆舍弟》等等,当然,老舍的散文《想北平》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环节二  自然的微笑
    请阅读《想北平》,找出作者所“想”的北平有何特点?
    (初步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爱与依恋)
知识:
1.老舍笔下的北平特点是——动中有静、人为中显出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
2.“我的北平”——“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地像一张彩色画片浮现在我心中。”
3.重点词语:“安适”、“愧杀”、“清福”
4.写作手法——对比反衬,平实的表述。
提问:
1.文中哪些段落写出了北平的特点?
2.哪些语句表现了北平的特点?(分组朗读、赏析)
3.老舍笔下的北平与同学们印象中的北平大不一样,老舍不从人们熟知的北平的标志建筑和著名景点(大处)着眼,反而选取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画面来写,有何理由?(学生讨论)
   这种对北平的挚爱,就体现在“还不愧杀”、“还差点事儿”、“挤的慌”、“带霜的玉李儿”、等这些蕴涵极其深刻的话语中。而这些话语一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的举重若轻的语言功力。
朗读训练1
    A带着陶醉、依恋的心情朗读“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了解安适的意思,体会贴切的比喻,感悟平实朴素的语言所独具的感染力)
   B带着赞美和自豪的情感朗读“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
    C带着欢快和幽默的情感朗读“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对比,拟人。品味“愧杀”一词所表达的幽默)
    D带着满足和悠闲的心情朗读“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课文小结1:自然的微笑——老舍选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凡事物,用平淡、亲切、朴实的语言,不仅体现出北平城的温和、自然、平淡的文化氛围,而且向读者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情怀,展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平凡、淡泊。
 
    设计意图:散文重在情、理,而景和事不过是个依托,其情其理含在景和事之中,让学生明晰其核心内容是读懂文章的关键点。同时进行适当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加深学生个性化理解文本,领悟老舍对“我的北平”的喜爱与赞美。
 
环节三  说不出的爱
(读第2、3段,进一步体会“真爱北平”的不张扬与深厚、真挚之情)
知识:
1.“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像对母亲一样(类比手法);
2.作者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的理由——北平城太大,爱北平太深,心血相连。
3.饱含的“想念”——知之甚少的后悔,像对母亲般的爱(非同寻常)和无法用好词好句赞美北平而产生愧疚。
4.老舍《我的母亲》选文,体会老舍对母亲的真挚牵挂与热爱。
提问:
1.  老舍怎样“爱北平”?
    A“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言语不够表现”——爱得深厚;
“独自”“只有……才……”——不需要别人知道,体现出情感的自足性,作者不去张扬也不需要张扬。
“这个”——代词,指“对母亲的爱”,使用类比手法。
    B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解释“黏合”——交织在一起、混同在一起。
    C北平的每一个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本句作用——把北平放在心里,体现我与北平血肉相连融为一体。
    D “说不出”——“无话可说”、“欲说还休”、此时无声胜有声……
2、追问:具体谈谈“说不出”隐含怎样的情感?
朗读训练2
    A自由读第2、3段,用一句话表达作者“真爱北平”——“我真爱北平,这是一种……的爱”)。如,“像母亲一般”、“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由音乐和图画所引起”
    B齐读第2段,读出“说不出(来)”所饱含的情感
课文小结2:说不出的爱——1、北平城太大,我对她知之甚少!2、北平像母亲,我对她爱之甚深!3、我与北平心心相印、血肉相连!
 
过渡句:
    可以说,北平用寻常风物深刻影响了作者,作者铺笔写就本文,表现了出他陶醉、依恋在世俗生活中并向北平表达了热爱和赞美之情。然而,文章的结尾处竟然写“快落泪”了?真是不可思议。请问:为什么落泪?
 
环节四  动人的泪花
(扩展结尾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愁与家园之忧)
知识:
补充写作背景——1936年,抗战前夕,老舍在山东青岛教书。
补充相关知识:(1)老舍的诗《乡思》;(2)西南联大校园诗歌《南湖短歌》
提问:
1.找关键词:落泪、想念
2.扩展语句:“因为……,所以要落泪了”,例如,“想念在老家北平的老母亲”
3.辨析讨论:扩展后与原文的差别,体会言简意丰——情之所至,写不下去了。
“真想念北平呀!”的作用——直抒胸臆,高潮,意犹未尽,耐人寻味。
朗读训练3
赏读这个噙着泪花的结尾——“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A自由读,找出重音并体会结尾的深情。
B带着                 的语调,读出伤感的味道;
  带着                 的语调,读出迸发的真情。
C齐声演绎这段噙着泪花的文字
朗读方式:自由悟读+阅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全班齐读(两遍)
课堂小结3:品味语言的方法——找关键词、朗读吟诵、联系背景
 
 
结    语:“寻常之景量非轻,平淡语言也深情。”不一定要用好听好看的字来表达对故乡的爱,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只要发自人性的天真的爱,那么即便是寻常事物、平淡文字,照样可以感人肺腑,打动人心。
 
板书:
 
                                                          微笑
想北平……………………………真(情)………………………………爱北平
                                                          落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