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把手教你学习腹部解剖(六)

 全看的见 2016-07-03

一位合格的外科医生,首先要对人体的结构了然于胸。


来源:Grant 解剖学操作指南(第十五版)图书

作者:Patrick W.Tank

主译:欧阳钧


肠系膜上动脉与小肠


解剖概述


解剖操作顺序如下:检查肠系膜。追踪分布至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的肠系膜上动脉。由于横结肠系膜的阻挡,暂不追踪分布至其他脏器的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十二指肠和胰腺)。观察空肠和回肠的外观特点。


解剖指导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发自腹主动脉前壁,于腹腔干下方约1cm处(L1水平)发出。起

始时该动脉位于胰颈后方,向下经胰腺钩突、十二指肠下部和左肾静脉前方,进入肠系膜。肠系膜上动脉在肠系膜内向右下腹走行至回肠末端。


1.将肝置于解剖位置。


2.上翻横结肠和大网膜至肋缘,此时横结肠系膜后层朝向前面(图4.31)。


3.将空肠、回肠襻移至左下腹,显露肠系膜右部(图4.31)。观察肠系膜根自左上至右下附于腹后壁。


4.剔除肠系膜右侧的腹膜层,暴露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可用探针撕开腹膜,然后用拇指和示指固定,用镊子慢慢将腹膜从下面的血管上剥离。


5.自肠系膜右侧的腹后壁剥除壁腹膜,尽量向外侧至升结肠。


6.辨认肠系膜上动脉。钝性分离并向近端追踪,可见动脉跨过十二指肠水平部前方。注意十二指肠水平部和左肾静脉可能在肠系膜上血管和腹主动脉之间受压。


7.钝性分离并修洁肠系膜上动脉各分支。解剖时要注意缠绕血管的自主神经丛属于肠系膜上神经丛。修洁血管时可清除这些神经纤维。


8.辨认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图4.31)。


图4.31 向左下腹移动小肠解剖肠系膜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为肠系膜动脉的首条分支。该动脉将与十二指肠同时进行解剖。


·小肠动脉分布于空、回肠,有15~18条(图4.31),终于直动脉。有动脉弓连接小肠动脉。观察空肠近端的血供,可见在相邻小肠动脉间只有1~2级动脉弓,因而直动脉较长(图4.32A)。观察回肠远端,注意在相邻的小肠动脉间为4~5级动脉弓,致直动脉相对较短(图4.32B)。


图 4.32 小肠动脉的比较。A. 空肠动脉; B. 回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供应盲肠。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壁,在腹膜后向右下方走行。回结肠动脉发出阑尾动脉(图4.33),并与小肠动脉及右结肠动脉分支吻合。




图4.33 回结肠动脉的分支


·右结肠动脉分布于升结肠。该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在腹膜后右行,分为上、下两支。


·中结肠动脉供应横结肠。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前面,穿横结肠系膜,分为左、右两支。


9.辨认肠系膜上静脉。该静脉通常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其属支名称对应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名称。该静脉于胰腺后方汇入脾静脉,形成肝门静脉。


10.肠系膜内有200多个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上血管的分支寻找1——2个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管与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伴行,于肠系膜上动脉在腹主动脉的起始处汇入至肠系膜上淋巴结。为便于解剖观察,可清除淋巴结。


小肠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其功能是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小肠黏膜皱襞发达,增加了黏膜面积,血供丰富,便于运送吸收的营养物质。空肠约占小肠的2/5)和回肠(远端的3/5)相互延续,缺乏直接分界,可在解剖时一并观察。


1.将小肠襻移至腹腔左侧,向近端追踪空肠(图4.34A)。找到十二指肠空肠曲。


2.注意观察十二指肠悬韧带,它是起于右膈脚的纤维肌性韧带,在十二指肠空肠曲处固定小肠(图4.34B)。悬韧带在胰腺后方穿过,此时观察不到。


3.触摸小肠,注意空肠壁较回肠壁厚。


4.辨认回肠末端,其在回盲部与盲肠相连(图4.34A)。


5.观察肠系膜根,其自十二指肠空肠曲处至回盲部跨过腹后壁(图4.34A)。肠系膜根长约15 cm,而其至肠系膜小肠附着缘长达6 m。



图4.34 A. 将小肠移向左侧,找到十二指肠空肠曲;B. 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指肠悬肌(韧带)悬系固定


肠系膜下动脉和大肠


解剖概述


肠系膜下动脉于L3水平起自腹主动脉前壁。解剖目的是显露该动脉的分支分布区(横结肠的左侧1/3段、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大部)。除了乙状结肠分支穿经乙状结肠系膜分布至乙状结肠外,肠系膜下动脉主干及分支均位于腹膜后。


解剖顺序如下:解剖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观察大肠的形态特征。


解剖指导


肠系膜下动脉


1.向上翻转横结肠和大网膜至肋缘处,显露横结肠系膜后层(图4.35)。


2.将小肠移向右侧,显露自结肠左曲至乙状结肠的全部降结肠(图4.35)。


3.肠系膜下动脉起自十二指肠水平部后面。若寻找困难,可先在乙状结肠系膜内找到1条分支并追踪至主干。继续解剖其他周围支。


解剖要点:左侧输尿管可能被误认为肠系膜下动脉或其分支。肠系膜下动、静脉以及输尿管均位于腹膜后间隙,但血管位于输尿管前方。


4.用探针修洁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图4.35)。


图4.35 右移小肠并解剖肠系膜下动脉


·左结肠动脉—供应降结肠和横结肠的左侧1/3段。左结肠动脉与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中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的升支吻合。


·乙状结肠动脉—分3~4支营养乙状结肠。该动脉穿经乙状结肠系膜。动脉分

支形成类似小肠的动脉弓。


·直肠上动脉—营养直肠近端。分右支和左支,沿直肠两侧降入骨盆。此时不必追踪解剖盆腔。


5.观察肠系膜下静脉的属支。这些静脉属支与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同名。肠系膜下静脉为肝门静脉的属支之一,于肠系膜下动脉左侧上行,于胰腺后方汇入脾静脉或者肠系膜上静脉(较少见)。


6.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引流淋巴管伴行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引流至位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肠系膜下淋巴结。


大肠


大肠包括盲肠(及其附属物阑尾),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直肠和肛管。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在粪便形成过程中吸收水分。大肠黏膜表面相对光滑,不会妨碍逐渐变硬的粪便移动。


1.将小肠和横结肠恢复至解剖位置。


2.于右下腹寻找盲肠(图4.33)。其系膜的长度和移动性存在个体差异。


3.阑尾连于盲肠末端,其位置常存在个体差异(图4.36)。阑尾系膜连接阑尾与肠系膜,其内可见阑尾动脉(图4.33)。


图4.36 阑尾的位置变异


4.辨认升结肠,其自盲肠延伸至结肠右曲(图4.34)。


5.辨认横结肠,其自结肠右曲延伸至结肠左曲。结肠左曲较右曲位置略高。居于右曲和左曲间的横结肠活动度较大。


6.观察降结肠,其属于腹膜间位器官,自结肠左曲降至左下腹(图4.35)。


7.于左下腹寻找乙状结肠,并观察乙状结肠系膜,系膜的移动度大。乙状结肠进入盆腔后,于第3骶椎水平续于直肠。


8.直肠完全位于盆腔内,留待盆腔解剖时观察。


9.观察大肠的外形,注意其区别于小肠的3个解剖特点(图4.35)。


·结肠带—3条纵行肌性窄带。


·结肠袋—为结肠壁向外的膨出。


·肠脂垂—脏腹膜包裹的脂肪垂。


10. 复习分布于大肠的肠系膜上、下动脉分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