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窦桂梅:花香课堂

 江山携手 2016-07-07

窦桂梅:花香课堂

 

   《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这本书,实实在在来自实践,来自课堂,实现了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教师的梦想。

   一、超越教材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西方民谚也有“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始之豪末,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高。”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芸芸众生能做大事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是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琐碎,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 “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 “细微之处见精神”,

    《精彩的课堂不要忽略了细节》一文中,窦老师谈道:“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教师每天上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来不及修改,是一次性快照,永远定格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也将定格在学生的成长历史图景中。” 在教学过程中,对“细节”敏锐的发现,常常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亮点。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这是一条通往课堂深处的小路,课堂的本质在枝叶的蕴藏中;这是一种披沙拣金的教学研究,在对细节的梳理中,课堂显露真相。”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认真恒切理想课堂和现实课堂的追问与反思,就从关注课堂细节开始,只为少一些遗憾“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在济源市研修茶座上,我看到了李叔同(弘一法师)的教育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给我教育与启发。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後,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自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於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著。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後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出去的人大都脸孔发红,带著难为情的表情(我每次在教室外等著,亲自看到的)。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後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的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後,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转到,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最不易忘却的,是有一次上弹琴课的时候。我们是师范生,每人都要学弹琴,全校有五六十架风琴及两架钢琴。风琴每室二架,给学生练习用;钢琴一架放在唱歌教室里,一架放在弹琴教室里。上弹琴课时,十数人为一组,环立在琴旁,看李先生范奏。有一次正在范奏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放一个屁,没有声音,却是很臭。钢琴及李先生十数同学全部沈浸在亚莫尼亚气体中。同学大都掩鼻或发出讨厌的声音。李先生眉头一皱,自管自弹琴,(我想他一定屏息著)。弹到後来,亚莫尼气散光了,他的眉头方才舒展。致完以後,下课铃响了。李先生立起来一鞠躬,表示散课。散课以後,同学还未出门,李先生又郑重地宣告。[大家等一等去,还有一句话]。大家又肃立了。李先生只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说:[以後放屁,到门外去,不要放在室内]。接著又一鞠躬,表示叫我们出去。同学都忍笑不住,未出门时先吱吱地格格地响。一出门来,大家快跑,跑到远处去大笑一顿。

     李叔同(弘一法师)的教育故事,很独特。从这个故事里,看到李大师教育学生,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後,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 “下次。。。。。。。”,我学到了一点道理: 教育指向未来。这篇文章是我敬仰的大师----丰子恺写的《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从教育的行家里手,文章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看出对李叔同(弘一法师)的教育特色的总结与欣赏。(一)、“有一个人”,视学生是一个人,与我们平等的人,是莎士比亚歌颂的人----(二)、“有一个人”有问题,是引导他“下次”的行为,不是给这一次行为做鉴定。(三)、文章介绍的李大师教育学生的三个“下次” ,一个“以後”,说明教育指向未来,是对学生的明天负责,不是对学生的昨天抱怨。(四)、教育态度严肃而郑重,温而不利,威而不厉,和而不暴。(五)批评在课后,期待与盼望,有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这个观念,我有了主意。

    二、梳理课堂

    要在40分钟内把课上成功,让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完美,那的确很难,因此,为了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精彩,她时时反思,处处反思,给自己的课堂“捉虫”,让课堂焕发青春的活力。农民种庄稼,播种、浇水、施肥、整枝、捉虫、收割、储藏,收获大丰收与喜悦。她教学生,备课、上课、听课、研课、作业、考试,收获人才、感情与创造。

    窦桂梅梳理课堂,“课堂捉虫”有一套方法,例子很多,这里不在一一赘述。她最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追问孩子出现的状况,反思产生的原因,评说其中的弯曲是非,示范做人做事,善于“认清虫子的外形”“辩出虫子的名字”“摸准虫子的习性”“掌握消虫子的方法”,从而赢得一个一个丰收的课堂,也赢得一个一个灵魂的提升。比如,女儿很不乐意写读后感,因为写读后感强迫不得,要有感而写,有真情实感,而非“强迫”写作,才能写出好文章。学生不乐意“强迫”学习,就是“学习虫子”,消灭“强迫”学习,她要放手,学生要自由,学习就乐。

    我们做家长,女儿不乐意写读后感,不乐意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要强迫孩子没感也得写,应付、低效,要做到:(一)倾听孩子的心声,(二)追问孩子的思想,(三)反思孩子的原因,(四)评说利弊,(五)给孩子做示范,言传身教。我们做教师,学生学习要进步,找到隐藏的“课堂害虫”、“学习害虫”,就要将危害学习积极性的,消减掉,时刻保持孩子有良好的积极学习状态。

    平等使人获得快乐。《简爱》里,有一个细节描写,很感人。在罗彻斯特庄园,家庭女教师简爱,生得贫穷,低矮,普通,平凡,但是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品格高贵。月光下的后花园,罗彻斯特庄园庄主与简爱相遇,并有一场精彩的对话。罗彻斯特转弯抹角试探简爱,她极力维护尊严,从心灵深处发出一种声音:“在上帝面前,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这真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我们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为他们着想。

生活需要我们,“为人民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曾读《教学工作漫谈》一书,看了《教学要民主化科学化》的文章,让我知道民主与科学的真正含义,教师在教学中的“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学生服务。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应强迫学生学习,而应适应学生,给他们提供学习场景,给他们提供学习材料、交给学习方法;应该帮助学生适应老师,适应班级与同学,共同组成和睦大家庭,应坚信学生能幸福成长,坚信学生的好学上进,坚信学生是助手,他们会帮助我完成教学任务。

    教育民主化,就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参与学习。教师教什么?怎样教?该不该教?师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学生学什么?该不该学?怎样学?比如:某道习题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常常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商讨,请学生来决策。课堂上、班级里,所有的大小事务,都可以通过学生研讨解决---投票表决----学生执行,就像国家每一次的两代会一样,国家的大计方针,人民代表出谋划策,形成共识,民主决策协商。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优化师生关系,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三、超越教师

    窦桂梅在网络上的《难忘,难忘……》,我想窦桂梅难忘什么呢? 窦桂梅提出的两个观点:1、“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2、“优点说够,方法给够,缺点不漏。”评课在于研讨,在于给别人思考与启发,而不是鉴定。霍懋征提出的观点: 1、“我喜欢小生命”2、“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 十六字方针的教学改革3、“我们的教育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专家学者、司长、部长,可我们应该把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好工人、好农民,好公民。”4、“语文课的人文性要适度”。5、“讲读一篇带动阅读多篇”。霍懋征解读窦桂梅,“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其实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把课堂上的主动权和课外时间还给孩子,学习质量就提高了。” 窦桂梅难忘霍懋征前辈的教导与引领,每个教育人有谁能忘记根本,有谁能脱离我们民族的文化与先辈们传下的传统基础,只有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登高可以望远,取法乎上,才能看得远,走得远。她周围的人们,彼此同行的人们,一起新教育的实践,群策群力,让她走得那么远,那是集体的力量。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却不可以走得很远。窦桂梅与霍懋征,她们互相协助,彼此都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走得很远。窦桂梅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善于探究,“讲读一篇带动阅读多篇”,“语文课的人文性要适度”,她在实践中都有切身的体会与经验,她的超越是成功的,从平凡走向不平凡,从语文走向教育在线大家来学习。

    初次学习美丽女教师窦桂梅,是在《教育日报》介绍窦老师的《玫瑰与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开始的。“不管何时何地,谁收到玫瑰花都会怦然心动。你看,一朵有一朵的意义。比如,“1朵”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18朵”是“真诚与坦白”;“99朵”是“天长地久”。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与你分享玫瑰与教育的情怀,滋润课堂。

    教育是一首岁月之歌,生命之歌,幸福之歌,健康之歌,探索之歌,快乐之歌,感恩之歌,团结之歌,和谐之歌,发展之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快乐。同样的事与物,不同的人,选择快乐和不快乐的权利一样,态度不同,结果不同。选择快乐和不快乐,每个人的习惯不同。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养成选择快乐的习惯,养成的乐观、豁达的性格,和选择不快乐,培养的悲观、狭隘,命运也不同。比如周俞、项羽的悲剧,有时候,选择快乐,是习惯、风格、德行、智慧。“你们要常常喜乐。”什么时候,才能快乐?俗话说:“百花没有读书香,万事怎有为善乐。”“至乐不如读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的三大快乐事。兴趣不同,快乐不同。真正的快乐,不是自得其乐,“先天下之忧为忧,后天下之乐为乐。”大家快乐才是真的快乐。无论什么时候,遇到难事情烦事情,放下就快乐。乐是最佳选择。因为缺憾是人生的常态。因此有了爱心与帮助,所以,我们要研究快乐,提升快乐起来的能力,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天。快乐无理由,变成快乐无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