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令 | 今日小暑,上蒸下煮,吃这些东西才能防暑除湿!

 睡觉人图书馆 2016-07-07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今天,太阳到达黄经105度,

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

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

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在这一节气中,

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人们即将迎来高温、高湿的“桑拿模式”。

节气内津城平均气温为25.9℃,

最高气温平均为34.9℃,

平均降水量达49毫米。

预报显示,今起到本周日,

本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

没有明显降雨,

地面为东南风。

未来几天最高气温在33-34度

超过35度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因空气湿度大,比较闷热



显而易见,

小暑的养生要点是从清热转为祛湿消暑

大家要多吃消暑祛湿的食物,

绿豆、薏米、苦瓜等,

不要嗜食过寒过凉之物,

以防将暑湿转化为寒湿。



小暑时节要重点提防皮肤病的出现,

比如丘疹荨麻疹。

中医认为,

其病因是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侵犯皮毛,

内因是过食油腻厚味、荤腥等助火动风之物,

如鱼、虾、蟹等所致。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

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

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

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

表面看上去是干的,

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

“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

“六月六,家家晒红绿”

家家户户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

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

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早先北方地区种的小麦、南方种的稻子,

此时都开始收割了。

伴随新粮食的收获,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隆重的祭祀仪式

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还会祭祀“土地公公”。

古时小暑节气有“食新”的习俗

即品尝最新收获的粮食,

人们还会将最新鲜的面粉蒸成馒头等吃食献给祖先。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

鲜藕以小火煨烂,

切片后加适量蜂蜜,

可随意食用,

有安神入睡之功效,

可治血虚失眠。



南方比较流行“小暑黄鳝赛人参”

北方则会在小暑、大暑期间喝羊汤,

第一可以滋补身体,

第二“羊”与“阳”谐音,

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这样能够增加阳气。


今年7月17日入伏

小暑期间正逢三伏天的头伏。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

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伏日人们食欲不振,

往往比常日消瘦,

俗谓之“苦夏”,

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对于天津人而言,

暑伏天最爱的消暑饮品当属绿豆汤。

熬制绿豆汤也有讲究,

不妨把煮沸10分钟之内的汤取出单独饮用

因为这时绿豆汤的颜色为碧绿色,

溶出的物质主要是豆皮中的活性成分,

而且氧化程度最低,

清热能力最强。

倒出汤后,

余下的豆子可以继续煮成绿豆沙,

或加大米煮成绿豆粥。



绿豆汤虽具有消暑益气的功效,

但以下几类人不适合饮用:

寒凉体质者

如四肢冰凉乏力、腹泻便稀等。

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者

这类人群肠胃消化功能较差,

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正在服用各类药物的人

绿豆中解毒成分会与药物的相关成分反应,

从而降低药效。



此外,小暑节气比较适合吃薏仁。薏仁,又称苡仁、薏米,是我国传统食物,相传“夏禹之母吞薏苡而生禹”。它也是常用中药,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功能的功能~~夏季气候闷热,8款薏仁的美味做法,吃货们速速收下:



最后,广播君温馨提醒: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

要提防情绪中暑。

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

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