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医学讲义(第六章)脉法特色

 半导体zyll6ccm 2016-07-08


@火神门:当前,中医界太需要彭进,傅文录两位师兄的这篇文章了。因为,中医脉法如同中医一样都走入了误区。在脉法实践中,为什么要轻取?为什么又要沉取?为什么切肾脉要至骨?为什么要切五脏脉?什么又是五脏脉的本脉、病脉和真脏脉?五脏脉为什么会出现太过和不及?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就无法明理;就无法探明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就无法了解顺逆强弱;就无法分辨元气,正气和太和之气。

扶阳脉法是以天人合一为旨归的中医真正的脉法,扶阳脉法完全与扶阳的理法方药合而为一,是中医诊断辩证论治的最重要的依据。扶阳脉法又是与理法方药进行无缝对接的脉法,有什么样的脉,就立什么样的法,就遣什么样的药。传承扶阳脉法,圆满扶阳医学,是我们每位火神门人的责任。


郑 卢 医 学 脉 法 特 色

(作者:彭进、傅文录)


郑钦安——卢铸之医学,简称为郑卢医学,其在传承百年以来,形成了独到的脉学认识与方法,而其脉法,是郑卢医学三大特色(脉、法、药)中最为重要一环,也是必须要掌握与学习的基本功。只有进入郑卢医学脉法角色,充分理解与掌握了郑卢医学独到的脉法认识与方法,才能真正进入郑卢医学之扶阳大道!今天,就郑卢医学脉法这一系统内容,精选彭重善老师《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所讲之精髓,结合临床学习进行简要介绍如下。


一、诊脉方法


郑卢医学脉学,与其他诊脉的方法有点不完全一样。首先是,其诊脉的时候,病人诊病的手腕部,不是平放在诊台或脉诊上,而是将其诊病的手腕竖直起来,竖直的手腕微微向身体外侧稍微倾斜一点儿。而后医者,用左手或右手,摸准病人手腕部挠骨突起的地方,将医者其中指放在此处,既关脉之处,然后关部上下部位乃分为寸脉与尺脉。


二、寸关尺三部脉与脏腑关系


关于寸关尺三部脉与脏腑的关系,历代医家在临床认证过程中,多有不同的见解与思考。同样,郑卢医学脉法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特别是郑卢医学脉法与法、药紧密相联系这一个特殊的学术思想体系,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所以说,我们要重新认识郑卢医学脉法在寸关尺三部脉与脏腑的相互关系。


(一)脉诀之一:


(脉诀为卢永定师爷所传)

肺和膈间右寸知,胃脾大肠命关尺。

膻中与心左寸辨,肝胆之脉左关明。

小肠膀胱肾左尺,女子胞宫亦此寻。

轻取六腑重为脏,举寻按取浮中沉。


(二)解释(如图所示):


左手

右手

浮(膻中)中 沉(心脏)

浮(膈间)中 沉(肺)

浮(胆) 中 沉(肝脏)

浮(胃) 中 沉(脾)

浮(小肠)中(膀胱)沉(肾、胞宫)

浮(大肠)中 沉(命门)



注解:

举按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浮中沉脉取法。


郑卢医学脉法特点是:轻取六腑,重取五脏,肾脉重取要至骨。


肾脉沉取至骨的目的是把握坎中一阳。肾为坎水,坎水为阴,但坎卦为外二阴中一阳,坎中一阳,是代表人体阳气升达与旺盛的情况,而且这个尺脉至骨乃有,才能有一阳从坎水中升起,而阳气能否升达的问题,决定了人的生命健康之程度,而郑卢医学脉法之所以重视坎中一阳,正如卢铸之太老师所言:“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传道录》)。


三、正常脉象缓力神


脉诀之二:

脉贵有神且有根,胃气常在人永康;

暗悉脏脉作准绳:肺脉毛而有力佳,

胃脉缓而有力神,心脉洪勾有力喜,

肝脉玄而有力畅,肾脉沉而有力强。


郑卢医学脉法认为,正常人的脉象应该是:缓而有力有神。


胃气是什么?胃气就是缓,有神,还要有根。有根就是指左手尺脉上沉取而能得到。正常人的脉象就是三个字:缓、力、神。


怎样去理解呢?比如我们看到从面前走过的一个行人,走起路来,从从容容,不急不忙,心神淡定,步伐稳健实在,很有精神,一看就是精气神十足。这就类似于脉中之缓力神。


由于四时季节性的变化,而脉象也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内经》描述为:“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素问·脉要精微论》)。具体的内涵是:“春脉如弦……夏脉如钩……秋脉如毛……冬脉如营”(《素问·玉机真脏论》)。彭师解释为:肺脉毛而有力有神、缓,胃脉缓而力有神,心脉洪勾有力有神、缓,肝脉玄而有力有神、缓。肾脉沉而有力有神、缓。


上述的四种脉象随季节而变化,有比较明显的体现。只有撑握了正常人的四时季节脉象,才能分辨出异常之脉象。


郑卢医学中最为强调的是肾脉沉而有力有神、缓。因为这样的脉象代表了一个人正气的功能状态,反映出了一个人肾坎中一阳的旺盛情况,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太和之气的运行情况。所以说,在郑卢医学脉法中,左手尺重按至骨的情况下,来判断肾气坎中一阳的情况。比如,肾脉弱,是肾气不强。没有沉下去,是没有缓象,也可能是阳外越。摸不到肾脉,肾气就没有根。所以郑卢医学脉法中,就是看一下肾脉左手尺部究竟是沉下去没有,而且是切脉一定要至骨。沉,就是沉下去的,至骨才能摸到,肾脉本身要沉,不至骨,摸到的就不是肾脉。缓、沉、神、力四个方面,才能反映肾脉的是否正常,没有力神,肾脉就弱了。


考察脉象有两把尺子:

一把是整体的尺子:十三部(左右手各浮沉六个,加上左手肾脉)脉都要有缓力神,正气就充满全身,而诊病考察人是否健康,就是观察其正气、肾气是否旺盛。比如,如果一个人整取脉短,左尺脉短,我们就可以判断其正气不足,肾气不足。这就是郑卢医学脉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与方法。


另外一把尺子,要抓住五脏脉为标准。因为五脏统帅全身,五脏乃为一块,五行乃为一气,抓住五脏脉的标准,用五脏脉的标准来衡量全身的疾病。


四、病理性脉象


异常性脉象的出现,都是反映出人体内有了疾病之后的情况。郑钦安祖师针对脉象谈的比较简单,他在《医理真传·切脉》中提到“二十八脉”,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八脉中病理性脉学。这在中医教课书《中医诊断学》中讲的比较清楚了,大家回头可以看一下,如果认识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一下《脉诊趣话》(傅文录著,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对于强化脉学认识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病理性脉象,我们重点讲解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几个脉象,特别是郑卢医学脉法中最为特殊的脉象,只有进入这几个特殊的脉象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郑卢医学脉法中的神奇之处。


(一)浮脉

如最为常见的浮脉:如按水中漂木,轻搭即得,轻按有,重按沉而没有,浮脉主风,即伤了风,受了外邪侵袭,六经辨证中的太阳中风,就是这样的脉象。这样的脉象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几乎在人的一生过程中,伤风感冒受寒得太阳病的机会非常多,但是很多人并非是来看感冒的,而是因为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症状表现。郑卢医学脉法中很重视这种脉浮,因为外邪不除,正气难复,而桂枝法正是为此而设,为什么郑卢医学没有把病强调的过度,而按照张仲景的病脉症三位一体的学术思想观点来看问题,只要是有浮脉在,证明其人有太阳病,有外邪就去邪,桂枝法当为首选,邪去而正复,一切身体上的不适都会消失了的。正如郑钦安所说:“是不治邪而实以治邪”(《医法圆通·中风》)。


(二)紧脉

特殊脉象中,郑卢医学脉学常常提到紧脉:紧脉要与我们常说肝弦脉相区别,紧与弦区别应该是比较明显而容易分辨的。紧脉,就像是一个人被别人用绳捆绑住一样,古人形容是:如绞绳索,来去匆匆。郑卢医学脉法中认为此种脉象的出现,表示人体受了寒邪,既寒邪在人体的局部或整个身体,都被绳索捆绑住了一样。这与古人认识的是相一致的,紧脉出现了提示人受了寒邪,或是人体出现了疼痛。而且是,哪部紧,哪部就有寒。如左脉膀胱脉出现了紧象,提示膀胱受了寒邪,太阳气化不开,这样的情况临床上非常多见,这样的脉象出现,既膀胱脉出现了,也是应用桂枝法指征。紧脉的出现,有两种情况,即寒邪在里与在表之分:如果轻取整体都紧,证明有了外伤受了寒,外寒就是应用桂枝法的重要指征;如果沉取脉紧为里寒,里寒一般是伤了饮食或是久病之体,不是桂枝法运用指征,而是应用附子法的指征。如果是某个单纯的部位出现了紧脉,如肺寒,或胃寒,或脾寒,也是应用桂枝法的指征。


(三)沉脉

阳虚体弱之人,最常见的是沉脉:沉脉轻取没有,重按才有。郑卢医学脉法中认为,凡脉不浮只沉的,就是气虚、气弱、阳损,就该运用附片来补坎中一阳。这就是郑卢医学脉法中的最为重的特色之一,而且是没有浮脉,只有沉脉,才是应用附片的指征。若是有了浮脉,就是伤了风、受了寒,有了太阳病,就要先去风、去寒,解除太阳病之后,然后再就用附片。这就是为什么说,郑卢医学脉法中为什么运用附子法的意义所在。那如果说是,既有太阳病,又是阳虚之人怎么办呢?郑卢医学中的附子桂枝法,就是专门为此而设,从脉中就能分析出我们应该用郑卢医学法中那一法,只要顺着脉去学去用,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四)滞脉

滞脉,是郑卢医学脉法中独到认识,滞脉有四种情况出现:

(1)气滞:手指的感觉是,就如同打气筒的管子一样,与轮胎接口没有接触好,打一下就跑了,停那一下也不是很顺畅。此脉表示为气滞,即气不能充分充满之意。

(2)湿滞:手指下感觉如有水流过,但流的不是很顺畅,流的很慢,像有油流过一样,黏黏乎乎,从手下过去很不流畅之感觉。

(3)滑滞:手指下有点滑脉有感觉,但又不是十分的流畅,就是像是一个滑动的珠上面黏上油一样,感觉有点滑,但滑意流动之象又不顺畅的感觉。这种脉象多提示病人湿气较重,或是妇女有白带。

(4)一强一滞:一下子有力,一下子力度滞一点,亦不是代与结,中间无停顿。这样脉象出现多示心脏问题,气虚,或心律不齐会出现这样的脉象。


关于滞脉的问题,我们要去仔细的体验与认识,因为滞脉的出现与用药是密切相联系的,而滞脉在各部都可出现。在肝脉出现滞象时,有其特殊性,提示病人肝气不畅,引起肝气不畅的原因却是比较复杂的,如情绪问题、肝病本身问题。在滞脉中往往还会伴有逆象,什么是滞中带逆呢?就是有的横起跑,我们称之为逆,逆象脉有点上下的意思,逆者回头之意,这要仔细感觉才行。肝部脉的滞与逆的问题,对于我们所说的情绪问题,以及心肾相交的调整的问题,都是比较重要的脉中感觉,特别是用药的选择上,是重要的标准与指征。


(五)劲脉

郑卢医学脉法中的劲脉,也是其独到认识之处。与古代所说的革脉、劳脉、石脉、硬脉等等相类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郑卢医学认为的劲脉:乃是有力且不柔和的感觉。这个脉象在老年人中出现的机会比较多,与血管硬化,高血压等,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如果左尺出现带劲,必然是高血压所致;如果是外邪带劲象,脉弹指有力,表示除了外邪还有燥气(即化热伤阴之意,也有郁滞不通化热之意),有时会感觉胃上发热。这时候用药就要注意化燥了,如运用白芷化阳明之燥热,或油厚朴而通下化燥热从大肠而降。这种情况往往提示,人体右部脉降下不及,郁滞难通,造成后天八卦从右侧降下之路,既离火、坤土、兑金、乾金、坎水,某个环节不通畅,只有使左升与右降互用,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发现外邪去后,脉仍然有劲象,提示病人血压高或血脂高,或是血管硬化比较严重。


劲脉出现提示形成两个极限,一个是化燥生热,一个寒极脉劲。这在临床上我们要仔细结合全身情况而定论,或选择用药要多方面兼顾。


五、脉理与临床


中医历代都比较重视脉象与临床的紧密联系,为什么呢?因为脉不仅仅是人体气血运行于寸口三部总的体现与反映,更是反映了人体内阳气气化情况与程度。这个问题,现代研究已经用全息论的理论完全解释的非常清楚了,我们郑卢医学脉法中对脉法认识,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因为郑卢医学认为气化的所有反映,都可以从脉象上体现出来。郑卢医学强调运用姜桂附以助人体之气作用,正如卢铸之太老师所言:“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传道录》)。这正是基于临床上的考虑而言,特别是脉象与用药选择的密切相联。


(一)反映病人总体状况

我们从临床上会发现,有很多的情况下,病人所患病之后,其自己的反映并不清楚,或者是模糊不清的。如我们诊脉之后,发现病人的整个双侧都是浮紧之脉,这个伤寒太阳病是比较明显,可病人的主观感觉与我们识脉认知可能两个概念。所以说,病人患病之时脉象的信息,是反映其本质情况,既人体已经发病的紊乱状态,而患者自己可能并不是十分的清楚。如很多的肿瘤患者,在几十年的生活中,并没有异常感觉,一旦发肿瘤病就已经到了晚期,而这种情况脉象中早已经能够反映这种得病时的脉象表现。所以说,郑卢医学认为并且提出“以脉为主”的概念。因此说,郑卢医学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脉诊关。


(二)反映具体病处

通过诊脉能够带给我们众多的信息,但是郑卢医学在临床脉象中最价值与意义的有以下几点。

(1)反映出的是肾气的情况,既反映出肾气强弱的情况。考察肾气的情况,郑卢医学一般是考察左手尺脉,有时候也考察右尺脉,即命门火的情况。前面讲的比较多了,强调的重点是,肾脉首先是沉、缓力神,否则就是有病。

仔细考察肾脉弱的情况,要进行具体分析。如果肾脉短,反映了肾气弱;脉不短但弱,反映的是因为长期伤肾而弱下去的;肾脉紧,也是弱,反映里有寒,男子可能是寒湿入骨,女子有可能就是子脏有寒。如果是相反的,肾脉应而有力。若肾脉浮起来了,很容易摸到,且力度大,这并不是什么好的现象,可能就有脱阳、阳浮的危险,而这时就要用回阳、挽阳之法,就是四逆法类方,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考察肾气强弱的同时,还要注意肾气与其它四脏的关系。如果要想使肾气起来,首先就是要疏肝调肝,因为肝在中间,在关位上,上下之通道,心肾相交、坎离互济,首先要经过肝的联系才行。另外,肾气的产生离不开肺,因为肺为气主,肺气充足而后才能使肾气有源泉。

(2)反映心肾相交的情况。郑卢医学之最大的特色,就是要能够心肾相交、坎离互济、水火相融,人体才能真正的健康。心肾不交是现代人诸多疾病的重要核心病机,而调整其心肾相交、坎离互济,就是来调整人体阴阳紊乱之核心的内涵。如心肾相交除了上面我们首先考虑肾脉外,还要考察心脉弱不弱和肝脉畅不畅。如果肝脉不畅,心神相交就要受阻,心是离火,心脉弱了,离火就难以降下,坎离就难以相济;心肾相交的目的就是坎离互济,既肾气上升,离火下降,这就是要我们感觉心肝肾三部的情况,以考察心肾相交的情况。

(3)反映后天脾胃的情况。具传说,郑钦安在晚年就是非常重视中焦脾胃功能的调整,最喜欢用的就是附子理中汤,既我们所说的理中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去研究郑卢医学许多法的时候,发现很多的药物都是走中焦脾胃的,因为《内经》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说法。特别是当代,右手关部脾胃脉有带紧象的人很多,彭师发现在临床上,十个人中间几乎有七八个人胃脉紧,脾脉滞紧,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类似的脉象呢?因为现代污染造成多环节都进入了人体内,加上现代人生活习惯违背了老祖宗的遗训,生活多不规律,造成脾胃功能的下降。考察脾胃功能的情况,就是要看一下右手尺脉命门火的情况,命门是火,火旺生土,这就是肾与脾的关系。如果命门火弱了,也同样是要扶阳气,用好附子法为主,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六、脉诊的原则


郑卢医学脉诊的独到之处,不仅仅是就诊脉而言,关键还是为确立治法依据,同时结合脉诊中的兼夹情况,而有目的性的选择用最佳药物。所以说,郑卢医学脉法的意义重大,所以先人提出“以脉为主”的思想。

(1)以脉为主的目的是:通过切脉而判断病人的正气、阳气、肾阳的损伤情况,以及其目前所兼夹的情况,有针对的选择好用药。如果有外邪,脉紧,君药就是桂枝,而不附片,假如肾气弱为主,而没有外邪的情况,就以扶助肾气肾阳的附片为主,以附子法为主。

(2)病脉的从舍问题:郑卢医学的认为,当病急之时,当从病而舍脉,当慢性病的时候,以脉为主。所以,郑卢医学提出,病急从病,病浅、病慢则从脉。病脉相合,舍病从脉,病脉不合,或从病或从脉。

(3)危脉的出现问题:当病人出现了危脉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分辨,告诉病人家属的预后,积极与其家属密切配合,病与脉的问题一定要仔细分辨清楚,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口舌问题,这是郑钦安反复强调过的。


七、临床医案分析


(一)反复晕倒案

石某某,女,50岁。2014年3月10日初诊。

自述病史经过:从小怕冷。结婚生孩子月子里受过寒,怄过气。产后二十几年,常皮肤痒,手无力,吐清口水,经常心慌,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并有痔疮多年,伴轻微脱肛,走路都不舒服。每天下午头晕,若劳累或着急就会眼黑晕倒,上楼梯气喘,心跳加快,曾上到8楼时晕倒过,还曾追赶公交车而晕倒。因为这个原因,二十多年不敢单独出门。最近一次晕倒是去年年初,几分钟后醒来,脚手粑软,半小时后能平复。西药吃得少,看过很多中医,都说阴虚,吃过很多中药,但至今未能解决问题。

现症见:头晕,头胀,头顶闷,怕冷。吃了燥性食物就口腔溃疡,吃硬食会胃痛,食量小,喜吃菜。久坐腰酸,长有痔疮,大便每天2~3次,每当口腔溃疡发作时,就会出现大便干燥,小便偶黄。睡眠一般,停经一年。


【舌象】

润,苔薄白,有齿痕。


【脉象】

左手轻取:膀胱脉滞短微微紧;沉取稍紧稍滞沉取;气滞带湿滞短,左尺脉微紧无力无神;心包脉沉弱稍紧稍滞;心脉沉弱滞短;胆脉滞短微紧欠洪;肝脉稍紧稍滞细。

右手轻取:肺脉稍洪大滞短微紧;胃脉稍滞微紧;脾脉稍滞微紧;大肠脉滞短微紧;命门脉紧。沉取沉滞微紧。


【辨析】

从脉象可以得知,左手膀胱脉微微紧带滞,太阳膀胱有寒气未解,而沉取也有稍紧,提示目前是表里有寒。左尺部肾脉无力神,肾气不足、阳气虚弱。肝脉滞细、心脉短、心包稍滞弱,提示与肾气不足、阳气不升有直接关系。右手肺脉微紧,胃紧、大肠微紧都提示外寒在表,脾胃脉紧与命门脉也紧,显示沉取微紧表明里外均为寒气困扰而阳气不足。

整体分析脉象可得出:表里俱寒,太阳在表,肾气不足,肝气不畅,脾胃不健。治疗思路是,先开太阳之表寒,再温少阴肾里寒。治法是先用桂枝法,拨开太阳表寒,再用附子桂枝法,开表温里,兼以疏肝健脾之品。


【处方】

处方一:

桂枝30g,贡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生楂肉20g,石菖蒲20g,天麻15g,生陈皮15g,香白芷20g,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60g。三付。


【方解】

用桂枝尖拨动太阳,透达少阴,使里面通达,气机可行。白芷香窜之品,拨开隐微之路,气血流通无阻;再借陈皮透达于皮毛,开腠理,使邪气随汗而出。石菖蒲,开膻中传达神明之意,君主即宣,君火得明,上下气机乃能交通。再用天麻,润木镇风,开阳明之通行道路。借茯神镇心宫而定神魂,使离火降于坤土,贡术燥湿以运脾,半夏降逆化痰浊,而浊邪而自有出路。山楂微酸而甘,调肝理脾,木土共荣。砂仁纳五脏之气以归正,炙甘草奠安中宫,生姜,通达神明,寒凝易消,浊秽可除于自然。


处方二:

去香白芷,加附片60g(先煎2小时),三付。


【方解】

再加附子大温之品,大温下元,使火红而水沸,使气化上行。


处方三:

附片60g(先煎2小时),贡术15g,茯神15g,桂枝30g,炒小茴20g,公丁香15g,砂仁15g,青皮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60g。三付。


【方解】

再用小茴香,暖肝温脾,木能疏土;青皮直达肝经,引诸药归肝而助肝气之升发之性;淫羊藿引三阳之气达于三阴,阴阳自相协合,生化更有妙用。


二诊(2014年3月25日):

病人服药后,出现发热微汗,人思睡眠。服药2天后,痔疮收缩不肿,走路如常。精神好些,头基本没有晕。停药后,右腮出现一个小溃疡,今天停药4天,痔疮稍感胀。今天头顶微晕(昨晚未睡好,早上测血压:104/94mmHg)。没有心慌,不咳嗽,胃口好些,腰腹好转。大便仍然每天2~3次,偏稀,小便稍频。前药服完后,已经停药4天。


【舌象】

有齿痕,稍薄白,润。


【脉象】

左手轻取:膀胱脉沉滞稍短短微紧;稍沉滞微紧沉取,左尺肾脉稍滞稍短;心胞脉沉弱微紧;心脉稍短微紧;肝脉稍短微紧。

右手轻取:肺稍洪大稍滞不缓;胃脉稍滞稍短微紧;沉取脾稍洪大微滞欠缓,命门稍洪大稍滞;沉微紧命门脉。


【辨析】

整体上来看脉象,膀胱脉仍然是紧象,左尺肾与右尺命门仍然是微紧,表里俱寒之仍然没有大的改善。其次是,心肝脉肾与脾胃脉紧,仍然是寒邪在里之困扰。治疗方法依然是开表温里,以附子桂枝法为主,兼顾疏肝健脾之品。


【处方】

处方一:

附片60g(先煎2小时),贡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桂枝30g,生楂肉20g,天麻15g,炒大麦芽20g,砂仁15g,香白芷20g,青皮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60g。三付。


【方解】

大麦芽,谷之本也,调和肝脾,使土运而木达,更使生化之机务期自然。


处方二:

附片80g(先煎2小时),贡术15g,茯神15g,上安桂20g,桂枝30g,生楂肉20g,炒大麦芽20g,砂仁15g,黄耆3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三付。


【方解】

用安桂,佐姜桂附通达阴阳交会之地,引气血运行于全身内外荣卫之处,处处皆春,清浊无混矣。再用黄芪,引水泉之气,上通于巅顶,使诸阳聚会不间,凡神经衰弱,头脑不清,此能润之补之。况且,安桂与黄芪,温血附气,气血运用更能温润五脏六腑,以使天天处处皆春之意焉。


处方三:

附片80g(先煎2小时),贡术15g,茯神15g,炒小茴20g,砂仁15g,青皮15g,天麻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三付。


处方四:

上方药,再加补固脂20g,菟丝子20g,去天麻、青皮,三付。


【方解】

再加补固脂,大壮肾脾,生肾脾之津,得附子之雄烈化此津液为纯阳之气,升于华盖。菟丝子,以助固脂助肾填精,再添坎水之阳使之源源不断。


三诊(2014年4月7日):

前药服完。三方服后,晚上人有点晕乎,头顶压重,人困,次日精神好。四方服后,人晕乎消失。精神好,痔疮已不胀。头有轻微压重。胃好,有食欲,腰微酸。大便稍稀,每日2~3次。小便频好些。睡眠梦多。


【舌象】

苔薄白有齿痕。


【脉象】

左手轻取:膀胱脉稍沉滞短,稍沉滞弱微紧沉取,沉取左尺稍洪大滞;肝脉稍沉弱微紧;心脉微洪稍滞。

右手轻取:肺脉稍滞短,胃脉稍滞紧;脾脉沉取稍紧滞,命门脉稍紧微滞欠缓欠柔,整体是稍紧欠缓欠柔。


【辨析】

整体脉象上目前看改善不明显,仍然是表里俱寒的问题。仍然是运用开表温里之法,即附子桂枝法,兼顾疏肝健脾之品。


【处方】

处方一:

附片60g(先煎2小时),贡术15g,茯神15g,法夏20g,桂枝30g,生楂肉20g,石菖蒲20g,香白芷20g,砂仁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60g。三付。


处方二:

附片80g(先煎2小时),贡术15g,茯神15g,公丁香15g,桂枝30g,炒小茴20g,天麻15g,砂仁15g,青皮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三付。


【方解】

公丁香,温胃热脾,使膻中之气通行于网膜。


处方三:

附片80g(先煎2小时),贡术15g,茯神15g,菟丝子20g,桂枝30g,炒小茴20g,砂仁15g,上安桂2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三付。


处方四:

去菟丝子,加公丁香15g,吴茱萸15g。三付。


【方解】

再用吴茱萸,温木热土,使土木畅达,上下皆通。


四诊(2014年4月21日):

前药服完后,头不晕,不重。口中无溃疡,精神好,近1周胃胀,无食欲,腰稍感酸。大便有时成形,通畅,每天3次。小便稍频。睡觉好。


【舌象】

苔薄白,有齿痕。


【脉象】

左手轻取:膀胱脉稍沉滞微紧;沉取:沉弱滞微紧,左尺脉沉滞稍短微紧;肝脉沉弱;心脉微洪稍滞稍紧。

右手轻取:肺脉稍短稍滞;胃稍沉滞;沉取脾脉滞稍短欠柔,稍滞。


【辨析】

整体分析脉情况可以得知,膀胱脉微紧滞,肺脉稍滞,都提示外感寒气不散,左尺弱提醒肾气不足、坎中一阳弱而不升,肝脾脉沉弱均与肾气弱密切相关。治宜表里两兼之法,但宜先开表,后表里同治。


【处方】

处方一:

桂枝30g,贡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生楂肉20g,炒大麦芽20g,鸡内金15g,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60g。二付。


【方解】

用鸡内金,以胃补胃,助胃消导,以助中宫之运化。


处方二:

上方,去鸡内金,加附片60g(先煎2小时),青皮15g,淫羊藿20g。三付。


处方三:

附片80g(先煎2小时),贡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桂枝30g,炒小茴20g,天麻15g,砂仁15g,公丁香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三付。


处方四:

附片80g(先煎2小时),贡术15g,茯神15g,菟丝子20g,补固脂20g,炒益智仁20g,杭巴戟20g,砂仁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四付。


【方解】

再用益智仁,热肾暖脾,上达心窍,下迎真气上升,水火得济,脾胃畅通,可进食饮,后天乃得运转,先天乃得活跃。杭巴戟,通筋达骨,迎五液濡润筋骨,与辛温一起,迎精血充实于内外。


五诊(2014年5月11日):

前药服完后,昨天上下楼数次,心不累不慌,头也不晕,精神好。食欲增加,大便稍不成形,小便如常,睡眠好。


【舌象】

苔薄白,有齿痕。


【脉象】

左手轻取:膀胱脉稍滞,微紧沉取;左尺脉稍滞(气)微紧;肝脉稍起力神不够;心脉微紧微滞微洪大。

右手轻取:肺脉微滞稍欠洪象;胃脉稍沉滞;沉取脾脉微紧;命门脉微紧。


【辨析】

整体感觉脉以微紧为主,提示寒气在里,坎阳不足,命门火弱,肺气不畅,离火不降,肝气不畅,脾胃虚寒。治宜温里扶阳为主,兼顾肺寒肝郁。治宜附子桂枝法为主。


【处方】

处方一:

附片80g(先煎2小时),贡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桂枝30g,炒小茴20g,石菖蒲20g,砂仁15g,生紫菀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三付。


【方解】

用紫菀,通达肺络,柔润肺金,金润而丽水生,以助坎水之化源。


处方二:

附片80g(先煎2小时),贡术15g,茯神15g,生杜仲15g,桂枝30g,炒小茴20g,油松节20g,砂仁15g,天麻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三付。


【方解】

再借杜仲引五脏之津液归于阴维阳维,交养于筋络骨节,使筋柔而骨坚,乾坤更能健立。用松节与杜仲连续,使筋络与骨节相连,冲任带三脉,更能有用。


处方三:

附片80g(先煎2小时),贡术15g,生益智仁20g,补固脂25g,公丁香15g,黄耆30g,上安桂2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三付。


处方四:

加巴戟肉25g,菟丝子20g,去公丁香,三付。


处方五:

末药:炒炮附片100g,贡术15g,砂仁15g,上安桂25g,补固脂25g,炒小茴20g,巴戟25g,葫芦巴30g,木蝴蝶40g,秦归40g,黄耆40g,生益智仁30g,菟丝子25g,炙甘草15g,淫羊藿30g,筠姜80g,起阳子40g。二付,共研为细末,每日2次,每次10g。


六诊(2014年5月26日):

复诊时发现,左尺末全起,肺脉稍沉滞,短而微紧。脾胃脉稍紧。肾中坎阳已起,肺气不足,脾胃稍差。继续运用附子桂枝法。


【处方】

处方一:

附片80g(先煎2小时),贡术15g,茯神15g,法夏20g,桂枝30g,生楂肉20g,石菖蒲20g,砂仁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三付。


处方二:

去石菖蒲、桂枝,加上安桂25g,炒大麦芽20g,三付。


七诊(2014年6月9日):

复诊时末药已服1周。开始前2天下午,头稍有晕乎感,第3天之后,已无不适。

现症见:精神好,全身微发热,微汗。食纳很好。二便如常,睡觉好。


【脉诊】

左手轻取:膀胱脉微紧;沉取:左尺脉稍滞短微紧;肝脉未全起:心脉稍洪大。

右手:肺脉稍滞短;胃脉稍起欠毛;微紧。按排其服外感汤药2天后,继续服末药。8月份去川西高原旅游,一切如常!


【按语】

本例病人如果从病名来看,其名目繁多,而其症状表现更是无病不在。针对她这样的情况,郑卢医学以脉定法,法定而药随,一切都是围绕着脉的变化而进行,一步一步的调理,一步一步地调整,这样调整依据都是以脉为主。本例病人始终有两个比较明显的脉象,一个是膀胱脉紧滞,一个是左手尺脉沉弱伴紧,因此,全局立法以开表温里为主,以附子桂枝法贯穿整个治疗的全部过程中。虽然说,在每一诊脉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大的变化,以及药的不断调整与更换,但其附子桂枝法的主线始终如一却没有变化。随治疗的深入细致,看似这些药物与病症多无明显的关系,可一路走来我们就会发现,病人的体质与病变都在随着调整而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虽说最后左手尺脉有起来趋势,但膀胱脉紧象还是未安全的消除,所以说其后期的巩固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看似这些方法与药物,与病情关系密切程度并不太大,可病情却在一天天好起来,就如卢铸达太老师所说:“不去邪而邪去,不治病而病消”(《传道录》),这就是郑卢医学脉法与治病的最高境界。

………………………………………………………………………………

>>> 关于我们:

“火神门”微信号:FY0909CC:一个让您在手掌上可以轻松学习扶阳医学的传承平台,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基地'倾力打造、精心奉献!

>>> 我们的使命是,传承和创造出更多的:

医学家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型的医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