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证五苓散治验三则

 廖泰 2016-07-09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 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组成,历来以治下焦气化不利,膀胱蓄水证著称。笔者近年取该方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功来治疗汗证,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自汗

林某某,男,25岁。2005年11月28日初诊。患者自汗3年,时时周身津津汗出,尤以手足及腋下为甚,常似水洗。若情绪紧张可顿时汗流如注,内衣尽湿。伴恶寒发热,疲倦乏力,手脚冰凉,鼻塞口干,小便短少,大便干结,无夜间出汗现象。饮食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3年来多次就医无效,苦不堪言。证属太阳气化失常,水湿外溢肌肤。治拟温阳化气、利水渗湿。处方:桂枝15g,猪苓20g,泽泻30g,白术20g,茯苓20g,柴胡12g,白芍15g,防风12g。上药服5剂后,自汗缓解,其余诸症均消失。效不更方,继进5剂,自汗明显减轻,一天中已有无汗时。随后随证加减十余剂而愈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按:本例病案因外邪不解,寒邪束表,太阳客寒,阳气不展,膀胱气化乏力,不能行气布津,津聚成水湿,水饮内停,出现自汗,恶寒发热,疲倦乏力,鼻塞口干,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脉浮数等症。清阳不展则手脚冰凉;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故情绪紧张后自汗加重。方中白术健脾补土治水,桂枝辛温通阳化气行水,猪苓、泽泻及茯苓淡渗利水行津,佐以柴胡合白芍疏理肝脾之气,防风散寒解表助桂枝鼓舞阳气达于四肢。共奏温阳利水,宣通太阳膀胱气化功能,则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自汗自止

盗汗

赵某某,女,36岁。2006年7月8日初诊。患者全身夜间出汗5年,每夜换衣一二件,凌晨自行缓解。平常恶寒怕冷,至夏亦以绵衣裹身,居室门窗时常紧闭,稍有不慎则受风外感,常年感冒不除。伴口干纳差,小便短黄,舌淡苔白厚腻,脉沉涩。证属太阳气化无权,水湿泛滥全身。治拟化气行水、温阳利湿。处方:桂枝20g,猪苓30g,泽泻40g,白术30g,茯苓30g,苍术30g,薏米30g,附片6g。服药5剂复诊,自述诸症大减。原方再进7剂,诸症如失

按:此患夜间出汗不止,凌晨缓解,乃因寒湿外束,阳气内郁,午夜阴气隆盛,阳气不能外达,肌腠失于收摄,津自溢成汗。凌晨阳复阴退,故出汗缓解。口干纳差,小便短黄,舌淡苔白厚腻,脉沉涩均示太阳膀胱气化无力,阳气郁闭,水饮内停。方中桂枝通阳利水固摄,加附片助阳升腾,宣闭开郁;重用泽泻使有形之水下行,且能使无形水气上升滋润诸脏;二苓渗湿利水治标;白术、苍术及薏米健脾化湿利湿。阳气宣通,膀胱气化有度,肌腠开合正常,则盗汗自愈

头汗

刘某某,男,42岁。200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1月前不慎外感,经西医输液治疗后外感症状基本痊愈,唯遗留头部齐颈以上汗出,以额头后枕部出汗为多。伴口渴头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寒湿之邪搏击太阳,玄府开阖不利。治拟温阳化湿、调和营卫。处方:桂枝10g,猪苓20g,泽泻30g,白术20g,茯苓20g。服药3剂后头汗缓解,余症消失。继服3剂病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按:易之坎卦象征肾,一阳生于水中,而为生气之根。气既生,则随太阳膀胱布护于外。然气生于水,即能化水;水化于气,亦能病气。今病外感,伤及太阳之气,不能化水,水饮停积,上攻头部则汗出头痛。太阳之气不达,内则津液不行,导致口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运用五苓散原方温通坎阳,祛除水邪,使太阳之气开阖正常,则头汗自愈

内经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此常理也,故世医见汗投寒以清热,亦可收敛。然水津运行以至为汗,是膀胱化气行水之功,不只一热。以上三则病案,不用一味寒凉,反投大热桂附而治愈,可见一斑。 内经六微旨大论云: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说明太阳为寒水之经,本寒而标热,中见少阴之热化。少阴之气为热,而与太阳膀胱相通,它能温化寒水变而为气,使太阳膀胱气化上行外达,充于皮毛,达于外以卫气而为固。正如 灵枢营卫生会云:卫出于下焦。太阳膀胱是卫气的发源地和运行起始之处。同时该气化作用能载营阴上行外达,出而为汗,则有云行雨施之象。故膀胱称为太阳经,谓水中之阳,行一身之表,为人体之藩篱,所谓太阳主乎外也,乃阳之最大者也。 内经!也认为,位居于下焦的膀胱腑,与人体皮毛腠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 灵枢本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维持膀胱与腠理肌表这种密切关系的中间纽带是卫气。进一步说明人体汗液的排泄与伤寒六经太阳病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太阳以寒水主令,外合皮毛,维护周身,借助少阴之蒸腾气化作用,将人体水液既可宣发到皮表,代谢后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又可下输于膀胱,代谢后化为尿液。以尽 内经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篇,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之能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治伤寒太阳病就是治水。这就为我们临床治疗汗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汗证的出现,说明太阳膀胱经气化功能障碍,不能化气行水,水液不循常道导致汗出。至于阴亏阳盛,或邪热内郁而成汗者,是汗之常理。张仲景在 伤寒论!中创化气行水的五苓散,乃取其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功,以振奋太阳膀胱之气化,待膀胱气化一行,则小溲通利而蓄水得化,汗出畅达而表邪得解,太阳之气恢复化水功能。加之小便通利,水湿下行,汗自当止。传统认为五苓散是祛湿剂,而我们用以治汗,这不是我们的发明,而是遵医理以行事。可见习医者,必先精理,掌握实质,而不是见汗就清热,遇咳只止咳。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洞悉伤寒论太阳病篇与水液代谢的实质,则五苓散可治汗证就顺理成章了。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1141180094/blog/142536769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