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说课稿

 lztiandi 2016-07-13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说课稿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在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基础上,对技术的价值及性质的延伸,又是设计构思的前沿。它与后一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的知识内容共同为第三章——“设计的过程、原则及评价”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教材内容:本节内容共包括三个知识点(人机关系的含义、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从知识内容上来分析,三者之间是层层深入的关系,需要2个课时来完成。其中人机关系及其要实现的目标用1个课时,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用1课时。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技能

通过对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学习,学生对技术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知道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

在本章的第一节中,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感悟,对技术和设计的关系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对设计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对设计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动手实践的欲望更是强烈。

 

三、教学目标

【确定依据】

①对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的结果。

②依据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素养为最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人机关系的含义及其所要实现的目标的理解。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合理的人机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案例分析和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客观地、科学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树立“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2)通过学习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依据】

①新课标的客观要求和新课程理念

②学习是把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学习的目的是把知识最大限度应用于生活和实践中。

③社会对人文素质的需要

教学重点:对人机关系含义及其要实现的目标的理解

教学难点:树立“以人文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五、教法与学法

【确定依据】

①新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

立足实践,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知识。

②学情和教学目标

教师教法

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尽量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任务驱动法引导、组织课堂的教学。

学生学法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通过不断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主动地探究知识,应用知识,并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墨水笔、纸条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及

设计意图

(一)

 

 

猜谜活动:

一个五岁的小孩家住十楼.每天都要到楼下玩耍,下楼时乘电梯,而上楼时经常是爬楼梯回家,为什么不乘电梯回家?

参与猜谜活动

 

讨论

情景活动创设,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和兴趣。

 

 

(二)

 

 

 

 

 

 

 

 

1.人机关系的含义

 

人机关系是指人在使用物品时,人与物品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

 

人机关系中的“机”——机器、工具、设备、仪器、仪表、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

当人处在某种环境中时,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关系。

练习:

请说出下列人机关系

教师拿着粉笔板书

农民用锄头锄地

渔翁在河边用钓鱼竿钓鱼

司机手握方向盘开车

妈妈拿着拖把拖地

 

活动:

观察、发现,挖掘生活中更多的人机关系。

请一位同学演示:背着书包走进教室,打开电扇,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走上讲台,擦干净黑板,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联系生活实际讲解,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学生在活动的愉悦气氛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掌握知识点。以此突破本小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1)高效

案例分析:

铁锹的作业效率

被称之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勒进行了著名的铁锹作业试验。它分别用5kg、10kg,17kg,20kg的铁锹来铲煤,结果发现用10kg的铁锹作业效率最高。

 

 

 

(2)健康

选择提手比较宽的水桶对人的健康比较好。水桶的提手比较细,质硬,在提水的过程中,用物理学上的力学原理分析,受力面积小,压力大,这样就容易勒到我们的手,造成血液循环不畅通,留下一些红印。

 

 

(3)舒适

案例比较分析:

①  教室里的凳子

②  有靠背的椅子的设计

③  椅子上加上坐垫之后

④  沙发

 

 

 

 

 

 

(4)安全

设问:如果教学楼二层以上没有了护栏,下课后同学们在走廊上嬉戏,会发生什么情况?

 

图片展示:

楼房的护栏

汽车的安全带

菜刀的设计

水杯

 

(5)知识扩充

思考:

在设计中,人机关系除了要考虑以上目标外,还要实现哪些目标?

经济、美观、环保等。

 

 

 

 

归纳小结:

人机关系要是要实现的目标——“高效”

 

 

知识迁移:

选择合适的水桶来给水池灌满水

 

 

讨论:

规格大小一样的蓝绿水桶,选择哪只水桶最合适?

 

归纳小结:

人机关系要是要实现的目标——“健康”

 

实践:

观察比较教室里的凳子和多媒体教室的椅子,体会椅子设计时应考虑的人机关系。

 

讨论、归纳: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舒适”

 

知识应用:

例举与“舒适”目标相关的例子。

 

 

 

 

归纳小结: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安全”

 

 

观察图片,感悟生活,并举出更多相关的例子。

 

 

 

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更多的目标。

 

 

案例分析,使用了趣味性的故事语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将知识点内容迁移转化成生活中的实例,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应用,增强学习的效果。

 

 

 

 

 

 

 

 

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体验学习,体会人机关系中健康的重要性。并从生活中的例子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机关系,以及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创新。

(三)

学习

巩固

 

讨论:

    1.观察你们的课桌,分析在人机关系的设计上,应该实现那些目标?

    2. 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分析有哪些人机关系?应该实现人机关系中的哪些目标?

 

主动配合老师,积极参与讨论,将知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巩固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树立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地理解技术为人服务的本质。

 

 

(四)课程

内容

小结

 

1.人机关系的定义

  人在使用物品时,人与物品之间产生的人机相互关系。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环保、经济、美观

回忆本节内容

梳理教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增强记忆。

(五)课后

练习

 

作业:

选择生活中的某一产品,找出其中的人机关系,并分析是否实现人机关系的目标,如果没有,提出改进意见?

 

完成作业

进一步巩固和应用知识

 

八、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 主板书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本节的教学内容大纲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2. 副板书则在活动练习环节,将学生主动探索的知识内容作归纳、小结

简洁、整齐的书写和有效的组织形式,引起学生极浓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

的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的效果。

 

 

 

 

(副板书:用于学生活动)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主板书:书写教学内容大纲)

  1. 人机关系的概念

 

 

  1.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九、教学反思

1.教学的准备过程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好教材和教师用书,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和添加必要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及体验。

2.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课堂的气氛很重要,就是要学生通过更多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在一个很写实且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感悟,所以课堂要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

3.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最好是通过课堂活动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刻意去引导和启发学生。。

4.教学方法要层层深入,不断地让学生进行思考练习、再思考再练习,在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