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上海的画行有一句谚语:“金脸、银花、要饭山水”。形象地道出了上海画家的真实生存状况。即人物画最受欢迎,花鸟次之,画山水既费工又少买客。同治光绪及民国初年的上海画坛,任熊、任薰、任颐足称辉煌,他们挟持家乡前辈陈洪绶的威力,将“海上画派”的人物画推上了高峰。另外,钱慧安、倪田、黄山寿、胡璋等均擅长人物画。花鸟画如虚谷、蒲华、吴昌硕、朱偁等都名留史册。山水画少人问津,只有家境富足者支撑着,如吴大澂、陆恢、顾麟士等。此间的画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能,如任颐、任薰,人物之外兼长花鸟,虚谷也属此类,他甚至频作山水,显示他在绘画上的广泛兴趣。 虚 谷(1823-1896),安徽新安(今歙县)人。清代画家。僧人。俗姓朱,名怀仁,移居江苏广陵(今扬州)。初任清军参将,后出家,名虚白字虚谷,号倦鹤、紫阳山民。以字竹,室名觉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他携笔墨、着僧装,“闲中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出家后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锡僧寺”。他云游四海,清贫于世却笔墨人间。他承古创新,另辟捷径,风格冷峭新奇,绣雅鲜活,广集素材,勤奋垦作,终成一代巨擘!成为“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