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易博客欢迎您

 红日春风 2016-07-15

病案分析二
汗牛塞屋 2010-08-13 09:35

我在书上看到这则病案,觉得很有意思,值得讨论和重视:

 

男,26岁,199596初诊:2个月前劳作大汗,冷水淋浴后发热头痛,按感冒服用西药后热退,4天后又发热至今,就诊时已经60余日。每天下午3时许发热至次日黎明热退,热势波动在38.5-39.6°之间。刻诊:体温39.1度。面容消瘦,肢体困重,乏力倦怠,少气懒言,脘痞纳差,口干思饮但饮之不多,舌红干,苔白厚如积粉。

辩证为:湿热内伏膜原,阻于气分,诊为湿温。

处方:杏仁6 白豆蔻6 厚朴6 法半夏6 草果6 柴胡6 薏苡仁15 槟榔9 黄芩12 知母12

 

二诊:服方四剂后,不仅发热不退,而且乏力益甚,口干唇焦,舌红干、苔白厚而燥,查T39.5

处方:西洋参9 五味子9 杏仁6 白豆蔻6 薏苡仁12 枳壳10 川石斛15 麦冬15 芦根18

 

三诊:服方三剂,热虽未退,但身体困重,少气乏力明显好转,口干减轻,舌体明显转润,此乃气阴渐复,有托邪外出之兆。遂转方如下:

杏仁6 白豆蔻6 枳壳6 淡竹叶6 西洋参6 通草6 薏苡仁9 大豆黄卷9 川石斛12 五味子12 麦冬15 芦根15

 

四诊:服方2剂,占汗热退,倦怠乏力,舌红干,少苔,知饥不食,脉细弱。

推荐(0) | 引用(0) | 阅读(597) | 评论(2) | 举报

下篇:由“动脉”想到的脾胃升降机制
上篇:病案分析一

最近读者:
破壼 重生 jyglyl1111 yyh1216 a13877416988 caohuangshuinuan san158 白比白痴白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

  • 中医剑客:

    劳而汗出,脾虚可知,冷水淋浴,外受寒邪。脾虚而感受寒邪,我首先考虑用小柴胡汤,而柴胡的用量是60克以上,面容消瘦,肢体困重,乏力倦怠,少气懒言,脘痞纳差,就是脾虚的明证,而脾虚生湿,与暑热相合,故舌红苔厚如积粉,而暑热乃相火。

    脾虚的人感受外邪,有感受风邪用桂枝汤的,有感受风邪或感受寒邪用小柴胡汤的,同样是脾虚但外邪侵入的层次不同而用药不同,一为外邪在太阳,一为外邪在少阳。

    如果病人没有脾虚的症状,就可以用蒿芩清胆汤,

    你分析的病因是正确的,用药上还有待商量。

    柴胡60 半夏12 黄芩10  党参10  枳壳15  陈皮15 麦冬12


    [2010-08-15 22:58]
  • 汗牛塞屋 回复 中医剑客:谢谢师哥提出自己看法
    [2010-08-19 14: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