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瞎扯汉字之兵器谱(3)

 诗书之华 2016-07-15

好一段时间没继续写了,这次倒不是因为肾虚,而是由几个问题一直没搞清楚,所以拖到现在。继续上一期的长兵器。

3、矛

在先秦的战争中,最主要的兵器除了戈之外,就是矛了。在车战盛行的时代中,拥有像矛这样的长兵器,是取胜的要素之一。故车战“五兵”中,矛不仅是位列其中,而且还分为两种(酋矛、夷矛)。

吴王夫差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图是很有名的“吴王夫差矛“,出土于湖北江陵。这种矛大概就是战国时期南方矛的一个形制。上面的铭文是:“吴王夫差自作用鈼”鈼,就是矛的意思

矛 图片来源于网络,并且经过修改
上图是属于北方矛的形制,北方的矛主要以晋国为典型。
矛最主要的杀伤来源于锋,锋的锋利程度直接决定了它的杀伤力;锋旁有刃,用于扩展伤口;中间的部位叫做脊;两旁为叶,南方的矛叶相对比较窄,而北方则多是宽叶的形制;叶上有饮血,饮血就是血槽,关于它的作用这个帖子已经介绍得很详细;两侧有钮,钮是用来穿绳使矛固定在柲上的,或有悬挂流苏做装饰,有的矛没有钮,而用穿代替,效果一样;下方为骹,骹的本义是胫骨,引申为于柲连接的地方,骹有两种形制,上图是圆形的,另有形制是方形的。
在金文中,突出了矛的锋、叶和钮。在楚文字中矛的左边的叶往下移,比较难看出它的象形。

酋矛 图片源于网络
在车战中,矛分为两种,一是酋矛、二是夷矛。酋矛,又称厹(qiu2)矛。《说文》:矛,酋矛,建于兵车,长二丈。酋矛为三隅矛,隅,即棱的意思。棱之间有三道饮血,这个形状跟现在的三棱军刺很像了。《周礼·考工记》记载:“酋矛常有四尺”,一丈四尺为常,即20尺,根据战国出土的文物进行长度换算,相当于462厘米(这个换算可能有误),拿着四米多的长矛进行车战,不知道会不会太长了。
另一种是夷矛。关于夷矛的形制我还是没有弄清楚,它也属于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之一。长度是三寻,古制八尺为一寻,就相当于24尺即554.4厘米(可能有误)。这估计是战国时期最长的武器了,想想丈八蛇矛换算到今天也就四米三五。
矛在古代往往跟战车一同出现的。这与有名的马其顿方阵不同。《诗经》中记载:“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这里的矛就和战车一起出现(顺便说一下,英就是流苏,挂在矛上的装饰)又如《小戎》“俴驷孔群,厹矛鋈镦。”也是跟战车一起出现的。

吴昌硕书法《小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车战时代过渡到马战时代,人们越来越追求机动性。矛的长度优势在这个时候就成为了劣势(想想拿着四米长的矛多不灵活啊)矛的长度一再减小,形成了后来的枪,到了火器的时代,枪的作用也渐渐减小了,甚至被改进成类似梨花枪的冷热两用兵器。

梨花枪 图片来源于网络

4、殳

殳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了。《说文》:殳,以杸殊人也。这个解释用了声训的办法,殳跟殊同音,殊的意思就是诛,就是杀死的意思。所以殳的意思就是杀人了。
从字形上看,殳的字形是一个手拿着个棍子,棍子上端有球状物体,用于击杀。

殳 图片源于网络
殳也是五兵之一。《周礼》曰:“殳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车旅贲以先驱”。积竹,就是用竹束成束,捆绑起来,有的像剑道中的竹剑,或者是茅龙笔之类的。八觚,就是八条棱,无刃。有的殳有尖峰,如上图,是曾侯乙墓中发现的;有的殳无尖锋,杀伤力有限,一般用于仪仗。长度是2米77。车旅贲以先驱的意思就是在军队中是以殳作为前锋,护卫王师(可能是实用的也有可能是仪仗的),《诗经》中有一篇《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长兵器就介绍到这了,下篇介绍的是护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