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杂志 第20160715期——读《增广伤寒卒病论》感 作者/南阳苏方达 十年一剑再磨砺,不鸣不飞心不息; 读破仲景精粹在,正知正觉君子器。
一直以来,我内心深处是把经方医学当作“剑器”的,常立先生是我接触到的诸多师友中少有的“剑客”之一,大漠孤烟,瑟瑟西风,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默然“铸剑”《增广伤寒卒病论》,他既是特立独行的“剑客”,又是执著精益求精的“铸剑师”。 经方即如一把双刃剑,对证则效如桴鼓,误用非但无效,还会伤人,若剑器在手,当战战兢兢,勤捉摸之,点点滴滴,坚持不息。 西汉成帝时,御医李柱国校方技诸书,并分类为四种,其中即明确提出了经方的概念,“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不仅如此,历史上第一部以经方命名的著作《经方颂说》据成都王庶兄考证亦是出自李柱国之手。 李柱国是划时代的经方第一人,结束了之前“不得其人不传”的禁方时代,而张仲景更是经方之集大成者(仲景是在前人经方成就的基础上继承再创作而自成一家,其它经方也有传承,但是没有这么系统。),被尊为医圣,其传述下来的《伤寒》、《金匮》,时至今日,依然是经方研习者孜孜不倦的经典著作。 目前,业界对经方的认知,有广狭之分,狭义的经方,主要指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配方,也包括汉唐以及后世医家配伍严谨、主治明确、疗效确切而且可以重复验证的中药配方,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实践检验并被证实的经验方,临床实用价值极高;广义的经方,是经方医学的代称,指以经方为主体的经方诊疗体系,强调方证相应,重视药物主治以及配伍的研究,经方医学虽然不是中医学的全部,但是中医学的规范和精华尽在于此! 初识常立先生,是2014年4月23日那一天,像往常一样登录黄煌老师的经方医学论坛学习时,一眼就看到了常立先生的《重订汤液经》自序,眼前一亮,2013年冬在黄煌老师四味健步汤那篇文章的启发引导下购买了《外台》和两《千金》等,已经走马观花大致浏览过,也对《外台》妇人方作了一些整理,这个时候突然看到这样一个对汉唐诸部经方比较精熟的网友,还是很兴奋的,也非常渴望看到常立先生的这部著作,就第一时间迫不及待的加了常立先生为好友。 通过了解,“增广”最早始于2005年,最早是《伤寒》《金匮》以及《外台》的抄录笔记,期间又先后受陈修园、刘力红、黄煌经方、日本汉方、胡老经方、扶阳诸家影响,更加执迷于经方。08年开始常立先生看到老师除《伤寒》《金匮》以及李东垣、吴鞠通诸方外,还使用大小三五七散、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当归汤、温胆汤、苏子汤等千金方,见效迅速,这是初始基于临床而录入增广的第一批良方,受老师的临床启发,从《千金方》开始,进而逐步涉及唐以前诸部经方,这个时候也有了临床机会,经过大量的实战验证后,开始对之前抄录的方集大量删裁,在继续学习与应用伤寒金匮的过程中,千金、外台、本草、脉经、医心等也在继续同步学习、应用、验录,截止2012年,一部以伤寒金匮为主并参合诸部经方的文本基本完成,除伤寒金匮外,基于临床迅速起效的大批新增正方也在此期间奠定,接下来主要是删减挪移为主,既要临床实用,又要协调整个书的行文逻辑,等等等等,其中,书名也几经变易,2014年4月《重订汤液经》,2014年9月《经纬方》,2014年10月《增广伤寒卒病论》! 文本基本确定下来之后,于2014年末及2015年初几个月时间内,在有关师友的帮助下先后购买了《善本翻刻伤寒论·金匮要略》、《东洋医学善本丛书》及《中华再造善本》等校订所需用的诸多最佳影印版本,在常立先生的主持下,校订的过程也是挥洒血汗的过程,累并快乐着,就我个人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是有所收获的,对汉唐诸部经方了解并逐步有所熟悉,思路方面也慢慢在打开,也越来越喜欢经方经典的这种魅力。 从我所详细了解的常立其人与增广的前因后果,强烈的感觉到经方的学习掌握,重视经典、跟诊明师和临床实践是几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增广伤寒卒病论》作为一部经方集著,非常适合新时代的经方研习者备参学用: 1、将伤寒、金匮合为一册,方便学习。 2、精心选录古本草著作中的经方常用药物,方便对照查阅。 3、对于经方所涉及的脉学内容,引用《脉经》一书作为补充参考。 4、根据唐代以前可靠文献记载,补入了伤寒、金匮中没有的张仲景论说。 5、根据唐代以前可靠文献记载,补入了伤寒、金匮中没有的张仲景方。 6、根据唐代以前可考文献记载,增入了扁鹊、仓公、华佗、王叔和等古代名医禁方。 7、增入经过反复实践筛选出的具有卓越疗效的唐代以前药方。 8、附录部分与张仲景伤寒、金匮类似的经方,以引发思考。 9、本书所涉及的古医籍文献共二十一种,均选取唐代以前经方著作的最佳版本。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讲,常立先生所集《增广伤寒卒病论》,虽然是述而不作,但不仅仅是基于文献工作,更重要的是基于两代人的经方临床认知及经验,尤其在古文献与个人体会中做了最大程度的融合,这是一部有文献依据、有行文逻辑、有个人观点、有临床应用经验的汉唐经方医学集,比如中风、脚气、水气、奔豚等,都是常立先生比较擅长的病种,所增广诸方也都是经过验证有卓越疗效者,所增广诸论也补充丰富了内涵有利于引申思考。 方虽是旧,弘之惟新! 值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经方医学作为中华基因文明的活化石,已经被慢慢唤醒而焕发出新的生机,经方诸师辈出,比如胡希恕老、黄煌老师等,极大的普及推广了经方,经方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中医学的经方大时代已经来临,回归经典、重视经典、应用经典、融会新知、发皇古义尤其成为这个新时代迫切的需求,健康中国,经方必行,经方必兴,也必将更加充分发挥出其前所未有的医学价值,我们拭目期待!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昭昭经方,华夏荣光。 源启上古,基肇商汤。 扁鹊禁书,受师长桑, 公乘阳庆,复传太仓, 大哉仲景,弘道章章,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悉依本草,斟酌裁量, 文约叙尽,辞略义当。 叔和撰次,江南秘藏。 陈氏小品,比踪南阳。 抱朴肘后,易简毋忘。 隐居佚卷,残遗敦煌。 千金外台,称著李唐, 医心倭制,芳留东洋, 诸家要妙,三书列详。 名医垂记,累世传良, 各擅风流,不失纪纲。 我心悠悠,我志何求?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 勾践困越,会稽遭侮。 卧薪尝胆,挥甲灭吴。 陈涉有种,将相王侯, 虽为庸耕,志在鸿鹄。 韩信寄食,胯下受辱, 焉知它日,称王齐楚? 吴下阿蒙,刮目而睹。 思我少年,安得碌碌? 医药留神,方术精究, 仲景为宗,诸家作辅, 金科玉律,昔经旧述, 发愤刊削,存真见误, 砺剑十年,撰此新书。 刻卷三十,志在尚古。 刊临天下,高德不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