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伏倒计时|三伏天艾灸,胜吃千年参

 steventwotwo 2016-07-16

7月17日,也就是本周日,我们将迎来一年之中阳气最盛之日——三伏天。不少人认为,艾灸是温补的,夏天不适合,否则容易上火。实际上,夏季艾灸效果更好,三伏天更是养生保健的最佳时机。

夏季天气闷热,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又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因此,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除了食疗、运动及平和心态外,用艾灸调理气血,驱湿寒之气,更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日,天地阴阳交变之时。人身之疾为阴,太阳是纯阳的,古人法于阴阳,于端午节取天火,点燃艾草,用于艾灸,温通经络、驱除寒邪、补充阳气,人得以恢复健康,这就是传统文化中艾灸之法的起源。

在三伏天艾灸是夏季扶阳必不可少的养生方法。三伏天期间自然界阳气鼎盛,根据“春夏养阳”的原理,三伏天艾灸,可谓是顺天应人。在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旺之时,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使得身体气血循环加快,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同时,三伏天艾灸符合中医的“冬病夏治”理论。一般在冬天容易发作之疾,大都由于体质阳虚,体内阴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发。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阳能驱寒。另外,三伏天天气热,人体毛孔大开,艾草的药性更容易渗透。因此三伏艾灸借助天时,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防止冬季复发。养生:三伏灸常用穴位艾灸的好处不仅在于强劲的疗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适用范围相对更为广泛。很多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是这样的,针疗产生的只有物理作用,而艾灸做到了将药物和物理作用相融合,就是所谓的“针之不为,灸之所宜”。

《扁鹊心书》提到:“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三伏天,我们可以艾灸这些穴位进行养生保健。

补一身之元气——关元穴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具有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

一穴暖全身——气海穴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肚脐下两指宽处。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人身真气由此而生,具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效。

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所在。

六腑功能,均有调节之效——中脘穴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艾艾君有话说:艾灸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因为体质改善需要一定时间,要循序渐进,不能想着一蹴而就。一般而言,要想得到最佳效果,还是要坚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