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认识高血压

 新浪跃春江 2016-07-22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SBP≥140 mmHg和DBP<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家庭血压≥135/85mmhg;动态血压白天≥135/85 mmhg,或24小时平均值≥130/80="">

据估算,2012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4%,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亿,每10个成年人中至少有2人还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死亡首位危险因素,每年300万例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预防的切入点和关键措施。


误区1: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服药


高血压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头昏、头胀等,严重者可表现为气喘、呼吸困难、浮肿、视力障碍、恶心、呕吐、偏瘫、少尿、胸痛等并发症症状。

有典型症状者不多,而临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很常见。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是否需要服药是根据测量的血压值,而不是症状,如根据是否有症状来决定是否服药是非常危险的。“跟着感觉走”是非常危险的!


误区2:家庭测血压,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不准确


分类:诊所血压、家庭自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 

测量方法:汞柱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动态血压计等对于既往没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成年人,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每周都需要测量数次血压,有时需要同日不同时间多次测量。一般测血压前,最好休息5-10分钟,半小时内避免情绪激动、饮茶、咖啡、吸烟等。目前认为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与传统的汞柱血压计一样可靠、准确。使用时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并做好记录。家庭自测血压,建议选择符合国际标准( ESH、BHS和AAMI)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建议使用腕式或手指式的。

测量的频率(次数)与时间(天数):

    ①应每日早(起床后)、晚(上床睡觉前)各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  

    ②治疗早期或虽经治疗但血压尚未达标或不稳定患者,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

    ③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测量1天。

记录内容:测量日期与时间,收缩压、舒张压与脉搏等

诊断标准:≥135/85mmHg时为高血压,<130>

对于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误区3:高血压只需要服药,生活上就不需要注意什么了


长期坚持生活方式改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合理使用降压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两者缺一不可。

内容

目标

收缩压下降范围

减少钠盐摄入

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要低于6g,甚至更低

2-8mmHg

体育运动

强度:中等量,每周3-5次,每次持续30min左右

4-9mmHg

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

8-14mmHg

控制体重

BMI<24kg>,腰围:男性<>,女性<>

5-20mmHg/减重10kg

戒烟限酒

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每天白酒<>或葡萄酒<>或啤酒<>

2-4mmHg

调整情绪

释放精神压力,保持乐观的情绪。



误区4:只要血压测量高了就要吃药


血压高不等于高血压病,因为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如紧张、眩晕发作、药物等等,当去除了这些诱因后,如果没有高血压病者,血压就会恢复正常,是不需要服药的。

人24小时血压水平是不恒定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量血压,其数值有所不同,而且也受气候、心理、身体因素的影响。

过分关注自己的血压,频繁测血压、血压不稳就紧张,自行调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

无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的轻微高血压,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观察3个月后再评估。

轻度高血压经过合理的非药物治疗后血压仍然高者或者中重度高血压应该药物治疗。 


误区5:快速短期内将血压控制到目标值


一般除高血压急症需要紧急快速降压,大部分患者应该采用逐步平稳降压,尤其是老年人,快速降压也可能导致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

除了高血压急症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持续、平稳降压才是正确的降压原则,血压达标通常需4~12周。


误区6:降压药不能轻易吃,一旦吃了就得终生吃,会有副作用


继发性高血压早期治愈这种原发病,大部分患者血压会恢复正常,不需要终生服药。

占绝大部分高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绝大部分都需要终生服药,主要目的是心脑肾等各种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这和“毒品成瘾”、“烟瘾”完全不是一回事。

是药物都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是不存在的。

只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药物,副作用是可控的,获益一定远远大于风险。


误区7:降压药从贵的药开始吃,这样的话就得一直吃贵的药


药品的价格是主要由药品的药品本身的生产成本、研发成本、流通成本、上市时间、适合人群(销量)以及物价部门定价等很多因素决定的,和药品的作用机理关系很小。

目前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按药理作用主要分为5大类;

按照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药物;

无贵药和便宜药物的分类。

选择降压药物时,首先选择一线药物,然后尽量选择长效制剂。


误区8:血压高了就需要输液


除非高血压急症需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在监护下控制血压,而绝大部分患者控制血压主要靠口服降压药来达到目的。

目前许多患者输注西药、中药等静脉制剂,除可能改善患者症状外,对长期降压来说是作用是不大的。


误区9:中(成)药降压副作用是不是比西药副作用小


单纯中成药降压疗效并不理想,市面上纯中成药降压药物品种也不多

而一些从字面上看是中成药,其实都是加了多种西药成分的,且部分西药成分也不是推荐的一线用药,因此中(成)药降压药物副作用不一定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