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夏秋冬的养生保命之穴 1、春季的保肝重穴——太冲、鱼际、太溪、尺泽
2、夏季的养心大穴——阴陵泉、百会、印堂 3、秋季的护肺宝穴——鱼际、曲池、迎香、合谷 4、冬季的补肾精穴——南方冬天养生大法重在清除寒湿,每天针灸关元、肾俞、阴陵泉,为自己生起体内的炼丹炉。北方冬天保健大法是祛除寒燥,坚持每晚针灸太溪、关元、肾俞,身体就可以暖融融了。 二、亲手把疾病送上归途
1、为自己的身体提气——脾俞、足三里补脾气虚最好 2、为自己补血——血海和足三里是让肝不血虚的首选 3、让自己心平气和——使用太冲和行间 三、特效穴位使用 1、五脏和谐,人体长青:先天不足后天补,每天针灸双侧肝俞、肾俞、太冲,五脏会分外调和,人也体态心安。 2、肝胆相照,百病难扰---肝阴虚的三种穴位良药:4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有腰酸腿疼、抽筋、眼花、头晕、消化不良等现象,只要每晚睡前针灸双侧阳陵泉、承山、三阴交,这些症状缓解或消除。 3、让肺自由地在正气中翱翔----根除肺阴虚:每天针灸双侧合谷,你会发现困扰自己多年的胸闷气短、多咳多痰、爱发高烧、多出虚汗等症状慢慢消失。 4、肾脏向人体敲响的警钟-----肾阳虚:如果平常老是爱感冒、关节痛、夜尿多、口舌生疮,这就是高血压、肾炎、膀胱炎、糖尿病爆发前的征兆,每天一定早晚坚持针灸双侧合谷、鱼际、足三里,把这些大病在萌芽中消解。 5、三穴鼎立心胸安:坚持每天晚上7—9点针灸双侧内关,9点左右在双侧心俞和膈俞,就可以控制瘀血这个幕后黑手,从根本上杜绝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6、用四个穴位来调养我们的后天之本----脾胃:每天针灸双侧足三里、天枢,从根本上把胃功能扶起来,有效预防慢性胃溃疡、胃穿孔等。每天饭前饭后针灸双侧足三里、脾俞,你会觉得吃啥都香。每天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针灸中脘,在针灸足三里,配合推腹,可有效消除食积,不在腹胀呕吐,让脾胃双好。 7、内关止嗝立竿见影,这几天偶尔会打嗝,就想起了内关,按住左手内关穴旋转手腕,不到一分钟,就止嗝了。神了! 8、孔最治痔疮坚持就会有效果,我的一个朋友这几天痔疮又犯了,我推荐她针灸孔最穴结果不到一天的时间,没有吃任何药物就好了。 9、足三里又一次见识了足三里的厉害,有一个朋友喝酒后恶心的不行,吐了几次,还是恶心,我告诉他针灸足三里加上按摩心包经,十多分钟后症状减轻了许多。 10、肺经的孔最、天府、云门和中府,膀胱经的肺俞和膈俞,胆经的风池。 首先,肾藏精、肝藏血,精血是我们生命中最根本的东西,每天按摩这3个穴可以补益肝肾,肝肾逐渐强大了,身体就会一步步好起来。其次,这两个穴都是背俞穴,背俞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主管人全身的阳气分布,所以,刺激它可以最快地补充人体的阳气。另外,背俞穴为什么要选太冲这个作用偏“泻”的穴位呢?中医里面有句话叫“气有余便是火”,就是说如果所补阳气太多了,就会导致它们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火。加用一下太冲就是给这些“火”透透气,不至于让它们在体内横冲直撞,最后变性发酵。我们在栽树的时候经常会这样:先把树苗放进坑里面,把土都填好后再双手把树苗向上提一下,有一点松动的感觉,为的就是让树苗不被土压得太紧太死,如果那样,树苗就吸收不了多少营养了。 11、清热穴 12、理血穴 13、急救穴 14、利口穴 15、止咳化痰穴 16、消食导滞穴 17、利咽穴 18、通鼻穴 19、明目穴 20、止痛穴 21、调肠穴 22、解表穴 23、理气穴 24、通利关节穴 25、偏瘫康复穴 26、强壮保健穴 27、耳聪穴 聪耳穴是指具有聪利耳窍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耳生疮、耳中痛、中耳炎等一切耳病。常用的聪耳穴有:耳门、听宫、听会。 28、安神穴 安神穴是指具有安定神志、宁心除烦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心悸怔仲、失眠多梦等。常用的安神穴有:神门、内关、心俞、风池。 29、调压穴 如果人的血压是高压值偏高,那么坚持针灸三阴交两个月左右,效果不错。如果血压的低压值偏高,坚持针灸胆经的悬钟穴,效果非常好。 30、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照海穴-----告别咽疼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深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穴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 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疼的随身医师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公孙穴-----摆平痛经及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临泣穴-----一生护身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公孙和内关:多用于心痛、胃脘痛、痢疾及其他消化道疾病。 后溪和申脉: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肢体活动困难及精神神志等病患。 临泣和外关:多用于耳鸣、耳聋、眼病、腿肿、偏头疼、高血压等症。 列缺和照海:多用于言语不利,咽喉炎症,和更年期综合症。 31、针灸足三里、关元-----提神回阳,祛邪、醒脑开窍。尤其适合精神萎靡不振,全身乏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