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BI下食管部观察要点

 penazy 2016-07-24
此系列文章主要整理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汪旭教授在医学界消化内镜群中的授课内容。其内容精彩实用,深受广大群友喜爱。在此特感谢汪教授的无私奉献。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班长

  NBI原理介绍


  苹果为什么是红色的?

  苹果的果皮中所含有的色素可吸收掉白光中400-550nm的光(蓝、绿色),而其他不可吸收的光(红色)被反射。

  为什么要以苹果为例?

  苹果是红色的,人体血管内,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也是红色的。即血红蛋白可吸收蓝色(415nm)和绿色(540nm)的光,故NBI即是选用了这两个波长的光来进行成像。

  那么NBI下血管显色如何呢?

  NBI仅应用415nm和540nm两个波长的光,其所照射的物体,仅有灰度的变化。而光的波长越长,其穿透能力越强,故415nm的光仅可穿透黏膜层,被表层的毛细血管吸收,而540nm的光既可穿透黏膜层被其毛细血管吸收,又可射入黏膜下被深层的血管吸收。

  故黏膜层的血管显色深,呈茶褐色,而深层的血管显绿色。

  NBI下食管部观察要点

  IPCL

  IPCL即为上皮内乳头的毛细血管攀,由树枝状血管垂直向上分支而成。正常情况下,常规白光观察几乎看不到。放大内镜观察,正常黏膜的IPCL为小红点。ME-NBI下观察为茶褐色的小点。而食道的树枝状血管网呈绿色。

  而在食管癌黏膜中IPCL变化要素有4个:扩张、蛇行、口径不一,形状不等。

  井上分型


  Type I、II主要存在于正常黏膜。

  TypeIII、IV、V出现在茶色领域内,即背景黏膜着色BC(+)。III型为临界性病变,故IPCL变化不大,为茶色领域内相对正常的IPCL;IV型血管增粗、成环;V1型侵润至m1,基本成环但像一朵梅花状;V2型为V1型的延长,侵润至m2;V3型血管结构高度破坏,侵润至m3-sm1;Vn型血管不再垂直于黏膜走形,其变为横行,血管较前更粗,侵润至sm2。其中,呈III型应对其随访观察,IV—V2型为EMR或ESD治疗的绝对适应症,V3型为相对适应症,Vn型应行外科手术治疗。

  有马分型

  为放大内镜下观察的微细毛细血管分类。


  1型为正常血管,但极少数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也为此种表现。

  2型血管延长、血管径扩张、分叉或螺旋状肿大,血管密度上升,但排列较规则。为炎症黏膜中血管表现,小部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黏膜内癌也呈此种表现。

  3型为乳头内血管的构造被破坏,粗细不同,排列不规则的血管,主要为侵润至m层和m2层的癌的特征性血管。其又分为四个亚型:3a为破坏的线头样的血管,3b是不规则的红色圆圈状血管,3c为3b血管的延长或融合,3d是乳头状隆起中有细的密集的螺旋状血管,像鲑鱼子。

  4型为m2至sm侵润癌的特征性血管,有3种基本形态:多层(ML)、不规则树枝状(IB)、网状(R)。其中,在癌侵犯的区域内,由延长的4型血管围成的缺乏血管的区域为AVA。AVA与癌症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在m2层,可以看到由4型血管围成的200-300um的AVA区域。根据AVA的大小,可将其分为AVAs(直径<0.5mm),提示侵润至m2;AVAm(直径<3mm),提示侵润至m3;AVAl(直径>3mm),提示侵润至sm2-sm3。

  在边缘隆起的平坦型病变中,由延长的不规则血管围成的区域为SSIV。若SSIV内以3型血管为主,即为 ard 3,提示病变侵润至m3-sm1;若SSIV内4型血管为主,则为 ard 4,提示病变侵润至sm2-sm3。

  4型血管中网状血管(R型血管)不形成AVA区域(non-AVA),多出现在无明显肿块形成的低分化癌、浸润形态为INFc的病变和呈细小蜂巢样浸润的特殊组织型癌。常表现为增厚面或SMT样形态,在IIc型病变表面也会出现。

  日本食管学会浅表性食管癌的放大内镜分类(AB分型)


  Type A血管形态没有变化或轻微变化,IPCL没有变化或轻微变化,提示为正常区域。
Type B血管形态高度变化。
B1表现为扩张、蛇行、粗细不同、形状不均一的成攀样异常血管,病变常浸润至m1, m2;
B2血管不再成攀,提示病变浸润至m3,sm1;
B3为高度扩张的不规则血管,提示病变已达sm2。

  由Type B血管围成的无血管或血管增粗的领域为AVA。
AVAs(直径<0.5mm) ≈m2;
AVAm(直径<3 mm)≈m3;
AVAl(直径>3mm)≈sm2-sm3。其中,由B1血管围成的AVA,不管其直径多大,侵润深度均为T1a-m1/m2。

  附:看到不规则细网状血管(reticular)时,多为低分化型、INFc、特殊组织型的食管癌,记为R。

  以上为NBI下食管癌IPCL三类分型,可有效地帮助我们进行疾病良恶性及浸润深度的判断。我们应在白光常规检查的诊断基础上,结合放大及电子染色技术来进行浸润深度的诊断。其中AB分型是以井上分型及有马分型为基础而制作,较为简单实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