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个精彩病例带你领略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治

 昵称1732913 2016-10-22

  早期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很多早期食管癌可以通过内镜下治疗, 且临床预后良好。

  来源:华亭论镜(ID:htlj2016)

  作者:周慧 宛新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原标题:浅谈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治)

  早期食管癌(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是指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早期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很多早期食管癌可以通过内镜下治疗, 且临床预后良好。白光内镜结合放大窄带成像术( Narrow band imaging,NBI) 下对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 IPCL)进行分型,其价值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中已得到公认。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改变:①白光内镜光镜下黏膜异常(色泽改变、黏膜粗糙、分支血管网消失等);②复方碘染色淡染或不染;③放大-NBI(ME-NBI)可观察到异常的IPCL。

  早期食管癌白光内镜下黏膜改变具体表现为①红区;②糜烂灶;③斑块灶;④结节;⑤黏膜粗糙;⑥局部黏膜上皮增厚,黏膜血管网紊乱、缺失或截断等。

  由于肿瘤细胞糖原颗粒缺乏导致碘染不着色。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食管癌碘染不着色≠肿瘤性病变,病变区域的“粉红色征”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而NBI观察到碘脱染的早癌病变区域呈“银白色征”。

  早期食管癌在放大NBI观察下,病变区可见异常IPCL。IPCL分型有①井上分型;②有马分型;③日本内镜学会AB分型。根据IPCL分型,可预测病变性质、范围和深度,可最终决定治疗方案。

  以下结合我们的六例临床病例,就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治作一浅析。

  病例一

  患者,女性,58岁。

  因“反酸、嗳气1月”入院。否认胸骨后不适及进食后哽咽感。入院胸部CT检查无殊。

  白光内镜:可见距门齿25-29cm见多片浅表糜烂,局部粘膜发白、呈粗糙不平或局部伴凹陷, 黏膜血管网紊乱或缺失。EUS提示:病变处粘膜增厚,见低回声改变,粘膜下层完整。未见周围肿大淋巴结,见下图。


  卢戈氏碘染色:病变区多片不染区,形态不规则,见下图。


  ME-NBI内镜:见多处病灶粘膜血管网异常,分支血管网缺失,局部背景着色阳性,IPCL呈IV-V1型改变为主(注:IV型: 出现扩张、迂曲、管径粗细不均或形态不规则改变中的2种或3种;V型:同时出现扩张、迂曲、管径粗细不均和形态不规则四种改变),局部见V2型改变(注:Ⅴ2型:在Ⅴ1型病变的基础上出现血管延长,原血管袢结构尚完整)。预测病变深度为m1(上皮层)为主,见下图。本文IPCL分型均按井上分型方法。


  2015年9月30日,我们市一南院消化内镜团队就此病人实施了ESD术,见下图。


  完整组织送检,病理:(食道)粘膜表面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水平及垂直切缘均未见病变残留,见下图。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五天后出院。

  病例二

  患者,男性,73岁。因“进食后哽噎感6月,加重1月”入院。胸CT:食管中段管壁稍增厚,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

  白光内镜:食管距门齿25-30cm见一浅表凹陷型病变,周边有颗粒状增生,病变粘膜粗糙、发红,分支血管网消失。提示食管IIc型病变。


  碘染色:病变处粘膜大片脱染,环绕食管约1/3周径。EUS提示:病变区以粘膜层增厚为主,呈低回声改变,部分区域粘膜下层稍增厚,固有肌层完整,局部壁内可见小淋巴结。


  ME--NBI内镜:IPCL为IV、V1型为主,散在少许局灶见V2、V3型改变,预测病变深度为m1为主。


  2016年6月6日,我们内镜团队就此病人实施了ESD术。术中将病变标识后,采用粘膜下注射,发现非抬举征(-)。ESD手术过程顺利。


  切除完整组织送检,20160613病理: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重度异型增生)。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四天后出院。

  病例三

  患者,男性,60岁。因“胸骨后不适2月余”入院。外院胸部CT:食管中段管壁增厚。

  白光内镜:距门齿25cm处食管后壁见片状粘膜浅表凹陷,病灶边缘可见局部隆起,病灶大小约2X1.5cm,提示食管IIc型病变。


  碘染色:见病变区片状粘膜脱染。EUS:食道上段粘膜层增厚,累及部分粘膜下层,粘膜下层尚完整,与固有肌层分界清晰。局部壁内可见小淋巴结。


  ME-NBI内镜:病变明显处分支血管网消失,IPCL呈IV-V1型改变为主,部分区域呈V2型改变。部分区域粘膜表层糜烂,表浅血管显露(绿色框内)。


  2016年6月7日,病人行ESD术,术顺,以下为完整切除标本。


  切除完整标本送检,20160614病理:(食管)粘膜糜烂伴部分区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水平、垂直切缘均未见肿瘤累及。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病例四

  患者,男性,49岁。因“体检发现食管糜烂”入院。

  白光内镜:距门齿23-29cm食管可见大片状浅表型病变,粘膜粗糙,色泽发白或发红,分支血管网消失,占2/3周径。病变区见浅溃疡(见下图白色箭头);与距门齿27cm病变范围内食管前壁见一隆起病变(见下图红色箭头)。碘染色:病变区呈片状不规则脱染。


  EUS:病变食管粘膜层增厚,呈低回声改变,局部累及粘膜下深层,固有肌层及外膜完整,粘膜下层可见壁内小淋巴结。距门齿27cm食管隆起病变处呈低回声改变,连至固有肌层。


  ME-NBI内镜:病灶IPCL分布不均、走形异常,局部IPCL有缺失,以V1-V2型改变为主,预测病变为m1-m2。(注:m2:粘膜固有层)


  因考虑到该例病人病变区存在溃疡性病变,EUS提示粘膜内深层浸润的可能,以及病灶累及部位有向深层生长的平滑肌瘤,所以联系胸外科,实施了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一):食管粘膜被覆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长度:约1.3cm。食管壁急性化脓性炎,食管切缘、胃切缘、贲门小弯侧淋巴结(4枚)及另送第九组淋巴结(1枚)均未见肿瘤。


  术后病理(二):食管平滑肌瘤,肿瘤大小2.8X2.3X1.3cm。


  病例五

  男,48岁,主诉“胸骨后不适2月余”。我院白光内镜提示食管中段IIa型病变。活检病理:(食管)鳞状细胞癌。

  白光内镜:距门齿约30-33cm处食管后壁见一隆起性病变,表面粘膜粗糙,分支血管网消失,部分区域呈结节状隆起。卢戈氏碘染色见病变区脱染。


  ME-NBI内镜:病灶区未见分支血管网,IPCL形态异常,分布不均,走形紊乱,局部有缺失,呈V2-V3型改变。(注:V3型:不规则并伴有血管袢结构的部分破坏)。


  根据内镜下表现,病变光呈结节状隆起,病灶IPCL呈V2-V3型改变,预测病变深于m2的病变,可能累及m3-sm1(注:m3:粘膜肌层,sm1:粘膜下层浅层),故联系胸外科,实施食管癌根治术。

  20160330术后病理:食管原位鳞癌,1.5X1.5cm,侵及粘膜肌层。标本切缘未见肿瘤累及。

  病例六

  患者,男,69岁,主诉“进食时胸骨后不适3月余”。患者于6月28日曾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病变。活检病理提示: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入院后胸部CT无殊。

  白光内镜:距门齿25-28cm处见病变区粘膜发红,表面粗糙,分支血管网消失,病变约占环周面积3/4,与周围正常粘膜分界清晰。卢戈氏碘染色见病变处粘膜脱染。


  ME-NBI内镜:病变处见背景着色,IPCL呈V1-V3型改变,预测病变深度可达m3-sm1。


  2016年7月12日于我内镜中心行食管早癌ESD术,粘膜下注射靛胭脂-甘油果糖溶液,见病灶不完全隆起,非抬举征可疑(+),将病灶周边完整剥离切除,直至固有肌层,切除过程中间病灶部分与固有肌层粘连。


  ESD术切除标本见下图。


  完整切除组织送检,20160719病理: (5X2.5cm,厚0.3cM,灰白组织一块):食管粘膜鳞状细胞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粘膜内癌形成,局部浸润至粘膜下层,病变肉眼范围约4X1.5cm,局灶瘤变鳞状上皮下查见少量腺癌成分,腺癌浸润粘膜肌层,距基底切缘及侧切缘查见腺癌(组织灼伤变形);未查见神经及脉管侵犯。

  由于术后标本评估有距基底切缘及侧切缘查见腺癌,该病人追加了食管癌根治术,20160727病理: (食管一段,长6.5cm, 外径2.6cm):食管:食管切缘及食管壁组织均未见肿瘤,食管局部见炎性肉芽组织,深达肌层,偶见多核巨细胞,贲门左淋巴结(3枚)、贲门右淋巴结(2枚),胃小弯淋巴结(3枚),另送右侧第7组淋巴结(7枚)、第9组淋巴结(1枚),第10组淋巴结(纤维脂肪组织)均未见癌。

  总结以上早期食管癌病例,我们的早癌诊治团队由此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愿与大家分享。

  一、 针对第六例患者,ESD术前外院的病理活检,导致病变处粘膜下的粘连、纤维化,故ESD手术切除过程中病灶部分与固有肌层粘连。ESD切除及止血过程电凝和烧灼使切缘组织灼伤变形,故影响了对切缘情况的判断。由此得出的教训,ESD术前尽可能根据内镜下表现诊断早癌,ESD手术应避免对切缘部位的损害,尽可能保持其完整性。

  二、 如提示有sm (粘膜下层)的浸润,在采用诊断性EMR或ESD,完整切除组织应进行全面病理评估:肿瘤范围、侵犯深度、癌组织的组织学分型、是否累积血管和淋巴管,切缘情况等决定是否追加手术或放化疗。

  三、 超声内镜对区分粘膜内癌(T1m,即T1a)与粘膜下层癌(T1sm,即T1b)时,由于受肿瘤周边的炎症和纤维化等形成的低回声影响,判断食管癌局部侵犯深度的价值受限。

  四、病变光镜下呈中央有结节状隆起,诊断为深于m2的病变,预测浸润深度达3-sm1;如呈硬结节改变,应考虑有sm2的浸润。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