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石如篆书解析(五)

 百了无恨 2016-07-25


       第二章  邓石如篆书技法解析
       一、笔法
       讨论篆书的笔法,不同于其后的隶书和楷书等,尚且没有笔画这一概念。篆书字形中主要是线,没有点、横、撇、捺、钩等“零部件”,故而主要从起收、承转、接搭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起收
       篆书起笔多见藏锋,但也要考虑到刻石风化剥蚀等原因,秦汉、魏晋、唐宋等时代的篆书多半刻在石质上,并非最初之面目。目前存世的第一件篆书墨迹乃宋代章友直在阎立本《步辇图》上的题跋,然笔画细弱,结体乖谬,不足以取法。此时篆书处于低潮期。无论是石刻或木刻上的篆书,都经过人为修饰,有一种工艺化的成分在内。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天生具有一种装饰性,因为字形主要是由线组合而成的,适度地加工可以有助于凸显装饰性。但是,如果字形中全是清一色的“圆头”,势必单一刻板,正如米芾所言,“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
       到了邓石如手中,篆书的装饰性、工艺性减弱,张扬了“书写性”。这是邓石如篆书重要的价值所在,刻石转化为墨迹,有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此时,极为重视起收笔的变化,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注重中锋行笔,这是篆书的根本特征,“善藏”而避免尖薄利锐;二是增加了同向笔画的多变性,长短错落;三是在起笔时往往有一些小动作,避免直接露锋入纸,虽然是自然落笔,却有很多变化,避免过于刺目;四是多种落笔入纸方法配合使用,不拘一格,避免过于单调和机械的不足,也使得字形之间多了呼应,灵动多变。
       先看藏锋起笔的字例。如“山”“生”“草”“沃”四字的字形以竖向笔画居多,藏锋而起,笔画粗壮浑圆,饱满有力。但这些字的竖向笔画通常不止一笔,注意到了不同的变化,即使粗细相仿佛,但通过长短不同形成错落变化,重复而不单调,是为大家手笔。

       “矣”“夜”“蛇”“民”“君”“地”六字,露锋起笔,自然入纸,但在入纸时有一个细微的小动作,避免了过于直露的不足。这些字选自邓石如不同时期的作品,说明这是个人长期的习惯——甚至贯穿了其一生。这些小动作不但不会显得画蛇添足,反而使单一细线的篆字多了一种情趣变化,形成丰富的对比。“仅”“色”“抵”三字的起笔都注意到了入纸的变化,而且起笔回环动作特别大,如“仅”字的右侧皆为直线,“单人旁”的行笔营造出起伏变化。“色”字起笔“
”,左侧笔画“
”,收笔“
”,三处形成鼎足之势的呼应,使原本是一个笔画很简单的字形从平淡无奇变得曲折生动。“抵”字“提手旁”中“
”与右侧部首中“
”笔画相呼应,这些都是点睛之笔。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