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拳

 tjboyue 2016-07-26
    每一个习武者,都知道“拳”,然而细一论之,皆谓拳道、拳经、拳理、拳法、拳术、拳功、拳谚、拳诀、拳论等等,然此皆非“拳”也;无极拳、太极拳、两仪拳(形意拳)、三才拳、四象拳、五行拳、六合拳、七星拳、八卦拳、九宫拳等等,亦皆非“拳”也,乃指具体的拳术门派、拳种、套路、招法,以及拳术本门派、拳种的理、法、术、功、等内容。
    然而所求的才是“拳”,这样,我们可以知道“拳”是一个综合性的抽象概念,而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是否能给“拳”下一个具体的定义,我没有这个水平,而由古至今,亦没有发现谁给“拳”下过一个定义,或可能因我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而不知有之,这是实情。
然而经我多年的修炼,体会,又学习中国古文的“小学”,即文字学,可以知道“拳”蕴含着三个主要内容,这也是从古代哲学观点“元气含三”引发而知的。
   “拳”基本上蕴含着三个方面内容:“蜷、权、全”,却又是统一而存在着,而不可分割,但可以分开来认识。
拳术是为了徒手搏击,而历史的形成了“拳术攻防之道”的全部内容,拳术攻防之道是一门综合的,涉及范围广范的,博大精深的独立的理法术功的学问,然而单论“拳”亦只好分三个方面来说明它。
“蜷”,是“拳”中的第一个内容,从自然的宇宙,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动、静”的态势看,就只有“涨与渺”两种现象,而从“拳”术功夫观点看人体,存在舒展的攻和蜷缩的守,从动静势态看,舒展即是涨,蜷缩即是渺。从两仪阴阳学说观点认识,蜷缩乃是舒展的根,也就是说蜷为展的根,修拳术的人之形体如果没有 “蜷缩”的动作为根,就不会生长出舒展的形体攻击动作,故可知,前人将徒手搏击以“拳”命名,首含“蜷”为拳的第一内容是可以清楚地知道了。而综观各门派拳术的拳法,莫不以“蜷”字功夫为首要训练方法即可明之。
在拳法中有“形”的蜷缩方法和运用,亦有“内劲”的蜷缩方法和运用,最终是“劲、形”合一的“蜷”之方法和运用。形体柔弱无骨能“蜷”其形,皆因“抟气”至柔而刚健之故。“抟气”者,即练内功方法中“团聚真气和真气在体内盘旋运行的意思”古代名为“抟气”,即老子曰:“抟气至柔,能如婴儿乎?”即以聚气,行气而外形至柔为功夫,因其真气至柔而刚健故能“蜷”,此即拳家讲的“内劲”,内劲和形体相互为用,或圆或方,运用自如,是为合窍。一旦成为拳势之用,必然具备使之分不可开,击之而不散,此皆“蜷”之功。五行拳认为:“此乃土贯四德,五行团聚之法”。然必“意气君来骨内臣”为主从法则方能知之。
如果说“蜷”为一阴,“展”为一阳,则拳打一阴一阳即指“蜷在先,展在后”。按古兵法说:“防守为主,来攻者为客”亦可佐证拳以“蜷”为第一内容。
然而在练拳过程中,为求“蜷缩”的更好,必然先从“伸、展、开、张”之法中求之,这样就形成了以“伸、展、开、张”的练形、练内劲的方法为开始,最后达到更好地蜷缩屈曲“劲、形”之功夫,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劲、形”的“蜷缩屈曲之防守,伸展开张的攻击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练习攻防功夫中的“颠倒颠”的方法之过程,从拳诀“常收时放是操持,舒少卷多用更奇。一发无收没变计,不如长守在心头。”亦可知“蜷”在“拳”中的位置。亦可以明白拳术攻防之道的“成非所练,得非所求”的基本练功法则。
“权”,是“拳”的第二个内容。权乃“权衡利弊”之权,因为拳有了形体和内劲的蜷缩与舒展的攻防之用,这乃是自身客观物质力量的积蓄、积聚,但如何能运用的更好,必须有“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来“权衡利弊”,才能更好的,合理、合法的运用形体,内劲“蜷缩与舒展的攻防效力”。这就是“权”为“拳 ”的第二个内容的道理,权者,权衡轻重以知势而。即“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重”的权衡之权。
从拳术的修炼过程和运用过程,由始至终的能体现出“权”的无时无处不存在的客观事实。从开始如何修炼拳术就要“权衡”文练法、武练法、横练法、糊涂练法等的理论,方法的利与害,鉴别其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这就是修炼拳术攻防之道的理论、方法,包括门派、拳种的“自我选择权”。这个权的运用至关重要,能决定一个习拳者,能否修炼的功夫有得,直达上乘艺境。然一旦选错,便一步错,百步歪。
从拳术攻防用招的“权变造势”的功夫艺境中,又能体现出“权”的重要性,这时“权”是客观物质的存在,即,内劲松沉的存在于两足踝处,此松沉的内劲虚实变化,造成全身招法攻防的拳势之用;然此松沉的内劲虚实变化,须要人的主观发挥的运用的结果,故此,可以说“权变造势”的攻防作用是自身主客观的内在统一。而在拳术攻防变化中“权”变才能保证自身攻防时的“动变平衡”和攻防招法的运用。然而,物质之“权”和用“权”之权,此二权确实存在着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之别,这与自己的修为紧密相关的,故“权”乃“拳”的第二个内容,这是无可质疑的,亦是“拳”的精华内容。
    “全”,是“拳”的第三个内容,全就是全面、全部、全体、全融的简称。修炼拳术攻防之道要外从天道;内顺随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的性情;理、法、术、功全面精通,身体内外各部位器官要全面练到,全面的运用,即达到“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的全身体皆兵的功夫。内外双修、静动法双修,性命双修,攻防两方面全部研究、修炼,研究“单招操练,连招运用”,及套路中蕴含的一切招法、攻防、进退的法则、规矩、规律,可谓练的全,充分体现出拳术的“最节能,全方位的攻防技术、技巧、功夫”。口谈能明理、论法,晓心得体会;手谈能演示招法攻防之要妙;斗谈能运用神奇巧妙之战法,用必打犯而不伤人,充分地体现出拳术“全体大用”功夫的艺境和求“全胜”的拳术思想。由此可知,修炼拳术攻防之道只有充分体现出“全”的运用,才能艺达上乘。
    然而“全”又有“拳”的全面作用的意思,上述只论了较技的练习和运用中的“全”的方面。“拳”中的“全”,还有修炼拳术健康长寿的重要作用和学拳明理法而能知做人和“小可经纶,大可赞育天地”的价值,因为,只有修炼拳术达到健康长寿作用,防身护身、惩恶扬善的效果,学拳学做人的目的,才是修“拳”之“全 ”。这就是说,练拳从多里捞摸,犹如沙里澄金,才能有济世之良才的大功德的获得。
    然而没有“权衡利弊”的选择作用是不能达到“全”的,然而没有“蜷缩自化”的功夫之修炼,是不知“权”的价值和作用的;没有“全”面的修为,亦不能更好地发挥“蜷和权”的作用的。由此可以知道“拳”中“蜷、权、全”三者相互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乃是“拳”的精华内容,能知此三者之精华,便可知拳了。
如果能从“蜷、权、全”三个内容扩而展之,便可知道“拳”的“理、法、术、功”的练习和运用等方面的较全面而又系统的内容了。这样,在修炼拳术攻防之道中就不会有偏见了,就不会以“点”概“全”了,就不会在修炼时出现偏差了,就不会相信什么绝技了,就不会相信“几天或几个月就能练出无敌的攻防功夫”的天方夜谭了,就不会修炼拳术攻防之道以一法而代万法了,对拳术攻防较技的能力“神其说之了”,运用时就不会恃仗什么了,也就不会执偏而“全面求之”了。谚云:“一个眼的网,永远捕不到鸟”。修炼拳术攻防之道亦是这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