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8-19
面对着接近于零的储蓄利率和永远无法大幅突破3%门槛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现在是时候习以为常了。
没错,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正打算最早明年春天就加息。但即便如此,利率也不会如许多人设想的那样步入“正常化”轨道。
过去近几十年低利率大行其道。退休者、厌恶风险的储蓄者们都在翘首以盼利率上升(但高收益率债券持有者们心态刚好相反),但这一趋势性变化迟迟未发生,短期内似乎也不会出现。
要怪,就怪全球经济挥之不去的脆弱吧!银行仍然不愿放贷给小企业;中国债务危机逐步显露出冰山一角;通货紧缩的危险渐渐逼近欧洲并重返日本。以上种种因素都将抑制住通货膨胀,使得美联储犹疑不决,无法确定在实施近十多年来的首次利率上调后,是否还应该进行更多加息。
管理着2万亿美元资产的债券基金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rp. (简称: Pimco)副首席投资长马瑟(Scott Mather)称,最后确定的利率水平要低很多,和以前出现的周期相比,美联储要用长得多的时间才能确定利率水平,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经济面临太多威胁。
美联储最先会把利率小幅上调0.25个百分点,这一点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这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银行仍会以比0%高不了多少的利率借入短期资金。然而由于经济基本面疲软,轻微的信贷收紧措施都可能抑制经济增长,美联储反过来会因此停止收紧信贷。不难想象第一次加息之后的六个月甚至一年内美联储都不会再有动作。
这与过去政策正常化期间的情形大为不同。在过去,当出现经济复苏迹象后,美联储会展开连续多年反复加息的行动。
从债市的表现来看,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一点。美国就业数据出现改善后,虽然人们开始预计美联储将加息,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依然位于2.4%下方,为14个月低点。Pimco的马瑟认为,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就算升高也不会比3%这一水平高出多少。
但要经济学家们放弃他们旧的正常化模式非常困难。即便存在有关加息将比以往更加缓慢的判断以及对美国前财长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 “长期性经济停滞”理论的含蓄认可,常规的政策正常化进程已被纳入基本情形预期。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简称:FOMC)自己的针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蓝点”(blue dot)预期反映了这一点。6月份FOMC 16名成员的预期中值为,到2015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为1.13%,到2016年底缓慢升至2.5%,之后的长期预期为3.75%。
尽管上述长期预期较3月份4%的预期中值有小幅回落,但“长期增长停滞”理论的追随者目前预期的水平仅为2%或更低,其中包括Pimco。这些追随者表示,长期中性联邦基金利率水平目前大幅下降,因为经济内生的增长能力更加疲弱。中性联邦基金利率水平是经济全产能运行状况下的一种理论平衡状态。
经济严重疲软的迹象随处可见。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较前一度出现零增长。同期日本经济萎缩6.8%(折合成年率)。中国的坏账问题导致国内银行业7月份大幅削减放贷。并且各国的企业家都在担心乌克兰及中东的冲突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
从长远来看,导致经济停滞的一个原因是人口老龄化的拖累。但是也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即银行的放贷意愿明显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而银行贷款是企业扩张的关键推动力量。
汇丰控股(HSBC)董事长范智廉(Douglas Flint)将信贷复苏缓慢归咎于新规给银行造成的沉重负担,他表示,很显然银行员工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做错事将受到的惩罚上,他们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规避风险意识的加重。
RBS Securities固定收益策略师奥唐奈(Bill O'Donnell)表示,监管机构的惩罚效果导致银行对美联储的资金流动性产生了过度依赖。他说,当美联储停止提供流动性时,没人真正知道金融体系在压力下将如何支撑下去。
但是,不应该将一切都归咎于过度监管。银行之前的过度放贷以及造成的损害需要监管机构作出回应。问题在于财政政策决策者未能拿出更有效的刺激措施,而银行的惜贷则加剧了这一经济困境;如果财政决策者可以拿出更有效的刺激措施(例如基建投资项目),经济可能会逐渐摆脱对货币政策的严重依赖。
政客们似乎没有能力纠正这种错误,这意味着美联储依旧是唯一的主导力量。也就是说,超低利率将与我们长期同行。
Michael J. Casey
正阳曰: 一、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中国正在向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过渡、中国加速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在种种条件下,中国的利率会不会很快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即接近0利率? 二、如果中国0利率,包括银行理财产品等很多投资工具的收益也会大幅度降低,那时我们应该如何理财?或者我们现在是否可以提前做些准备? 三、关于美国国债,很多人都非常看好,他们认为美国的经济一定会复苏,而未来的美国国债也会超过3%的门槛,而中国低利率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配置一些美国国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跟我这么讲,我也越来越觉得未来也许美国国债会变得抢手而未必买得到,毕竟发行量有限而需求再扩大。
输入“利率”及“利率2”给您看包括本文的一些相关信息。
输入“通缩”或“通胀”看看相关信息。 输入“银行”查看银行相关的信息。 输入“理财产品”查看相关信息。 关注我的公众号:zhengyang76,我正在努力把我的公众号打造成为整合信息提供信息的平台,致力于挖掘影响我们未来钱袋子的文章和信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多提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