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永康:教育,其实是打造一个村庄

 书香润心902 2016-07-28
    说到底.教育是给孩子打造一个村庄。

    村庄里的生活,是平淡无奇的。对孩子来说,学习固然有飞流直下的惊喜,有九曲回肠的绵长.但多数时候,是像水一样平淡无味。可是,这样的教育会自然得多:该上学就上学,不必披着星光进校门;该放学就放学.孩子可以“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样的生活也因此会有意思得多:把地扫干净,把操做好.把歌唱好,把字写端正,把书读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通顺.把人做好——回到生活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低端与实在。

    村庄里的生活甚至是“松松垮垮”的。“松松垮垮”自然不是稀稀拉拉,更不是无组织纪律.而是要相信孩子,要敢于“松”下来.让孩子首先有身体的“自由”.有时间“解放”自己的手、脚、嘴、眼等,然后赋予孩子精神的“自由”,让他们有空间去实践.去大胆地做自己,就像钱理群教授在南师大附中就读时那样:“附中最令人怀想的.就是自由。首先是有许多闲暇的时间.让孩子自由地做自己愿做的事.读自己想读的书……翻累了.放下书来,就自己想.风筝断了线似的,思想自由地驰骋……”

    是的.村庄里的每个人都要重视识字、读书、计算、作文,但不要让它们无限地膨胀;要重视作业、练习、考试,但不要让它们肆虐于学校;要重视授受活动.但要让自主的阳光照进来。让合作的声音、探究的手脑闯进来:要走在永远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但要让思想无论笨拙还是聪颖、步子无论笃实还是歪斜.都永远有存在的理由与生长的空间……

    在这样的村庄里,每个孩子每一天都有时间按照自己的愿望做事.就会对学习显得饥饿.就会对幸福显得迫不及待。

     只是.村庄里的每个老师,都得让教学成为一种研究——让每一块土地,都有孩子“学步”的痕迹:让每个十字路口,都有他们面红耳赤的精神的对话:让每一片芳草地,都绽放孩子思维的花朵;让每一个舞台,都有孩子手脚活跃的快乐、口耳解放的声音。

     让我们慢慢地打造这样的一个村庄吧!也许你是一棵身不由己的植物,但是你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你的种子,就让我们慢慢做.从早晨一直做到晚上.等待美好生活的来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