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临诊应对

 liaokiao 2016-08-01

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国际儿科专家总群 | 转自:内分泌空间  图:Sarah

本文编辑:莹莹 | ID:gjekzjpd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作者:顾清 张哲 陈敏 陈颖 梁华 李成江

来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32(06): 510-513.


一、背景介绍


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NDM)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糖尿病,指足月儿产后6个月内出现的高血糖,至少持续2周。根据临床特征的不同,NDM又分为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transi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TNDM)和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permena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PNDM)。TNDM占NDM的45%~57%,在发病3~6个月内高血糖可以自行缓解或消失,但约半数会在青少年期疾病再现[1,2];PNDM则高血糖持续终身。


两类患者发病期间临床表现均酷似1型糖尿病中的1A亚型,通常需要胰岛素治疗,需与1型糖尿病相鉴别。两种类型NDM的临床特点也略有不同:TNDM患者糖尿病出现较早,因病因不同,中位数诊断年龄0~4周[3];中位数缓解年龄13~35周;中位数复发年龄4.7~16岁。而PNDM发病时血糖较TNDM更高,出现血糖增高的时间略晚于TNDM,中位数诊断年龄6周,不会自发缓解。宫内发育迟缓在TNDM中更为常见,74%患儿出生时有低体重,而PNDM仅有36%。


二、病例介绍


患儿女性,4个半月,因'发现血糖增高4个半月'来本院就诊。足月剖宫产儿,出生体重1 500 g,身长40 cm,Apgar评分10分,否认窒息抢救史。出生后第2天常规晨测血糖13.4 mmol/L,转当地儿童医院就诊,重测血糖17.3 mmol/L,同步C肽0.27 ng/ml,胰岛素1.0 μIU/ml,血酮体阴性,当时无发热等应激情况,体格检查除精神较软,四肢肌张力略高,原始反射减弱之外无其他异常发现。当地住院期间先予胰岛素静脉点滴,剂量0.06~0.1 U·kg-1·h-1,后改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波动大(2.1~10.1 mmol/L)。患者出生后3天行ABCC8、KCNJ11、GCK、INS基因筛查,提示:ABCC8基因第12外显子杂合错义突变(c.1678G>A,p.Val560Met),该位点为罕见的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148629),曾被报道为可疑2型糖尿病致病位点,故建议患儿改口服降糖药[4]。患儿于6周龄时逐渐停用胰岛素,改格列本脲片1/16片(药物溶于水后,取1/16份)每日2次口服,血糖较为稳定,此后未出现过酮症酸中毒,测HbA1C6.1%,于4月龄时停用降糖药,目前血糖波动于3.8~6.7 mmol/L,为进一步检查来院就诊。患儿出生以来食欲可,二便无殊。生长发育如正常婴儿。无糖尿病家族史,无其他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体重6.6 kg,身高63 cm,未见颜面畸形,运动发育良好,会抬头翻身,会伸手抓物,会追视追听,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辅助检查:随机血糖6.85 mmol/L,同步C肽2.78 ng/ml,胰岛素44.5 μIU/ml,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阴性。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正常范围。


三、临床诊断


该病例临床特点如下:(1)患儿发病年龄小,出生1天就发现血糖增高;(2)血糖增高持续时间长,超过2周;(3)发病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差,胰岛素、C肽水平均较低,GADA阴性;(4)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有效;(5)糖尿病能自发缓解,胰岛β细胞功能可以自行恢复;(6)无糖尿病家族史。综上,并排除感染等应激、持续输入葡萄糖、脂肪乳、激素等所致的高血糖,符合NDM定义。本病例患儿发病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差,胰岛素、C肽水平均较低,临床表现类似1型糖尿病,但GADA阴性,ABCC8基因第12外显子杂合错义突变,口服磺脲类药物能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可自行缓解,故排除1型糖尿病,确诊TNDM。


此类患者需与1型糖尿病相鉴别,后者是因自身免疫性胰岛炎症致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临床起病急、常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终身需依赖胰岛素治疗;常有多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易感基因阳性;且免疫性疾病的进展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发病年龄通常会超过6个月。而NDM患者大部分在6个月内发病,除叉头盒P3基因突变的患者外,自身抗体均阴性,HLA易感基因阴性。


四、分子病因


TNDM可以是家族遗传性疾病也可以是散发病例。但家系内突变携带者常常外显不全,尤其是上代较为多见,其机制尚不明确[5]。另外在一些胚系突变的病例,因为外周血不能检测到突变基因而常被误认为是散发性的患者[5]。根据分子病因,TNDM分为3型:1型TNDM,即染色体6q24印迹异常所致的TNDM,占70%;2型由ABCC8基因突变所致,3型由KCNJ11基因突变所致,后两者合称为KATP通道基因相关性TNDM,共占25%。还有少部分由INS、HNF-1β等基因异常所致,极少部分原因不明确。


1.6q24印迹异常及其相关特异性临床表现:


1型TND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TNDM中100%家族性患者与70%散发病例与染色体6q24区母方印迹异常有关。一般情况下,该区域呈母方印迹,即受精卵分裂发育后的个体细胞内该区域只有来自父方染色体的基因能表达,并依赖父方单拷贝基因的表达产物维系正常的生理功能。但由于父方单亲二体病、父方DNA非平衡性重复以及母方基因甲基化缺陷导致染色体6q24印迹区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致TNDM发生[6]。目前已经确认的两个印迹基因分别是与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有关的锌指蛋白基因(zinc finger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ZAC)和葡萄胎相关印迹转录物基因(hydatidiform mole associated and imprinted transcript, HYMAI)。ZAC基因印迹解除以致过度表达可能在胰腺发育的关键时刻影响β细胞分化及功能,另外作为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eptide, PACAP)1型受体的转录调节子,ZAC在调控胰岛素分泌中有重要作用。而HYMAI基因的功能尚不明确。过度表达人类ZAC和HYMAI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能够复制染色体6q24异常所致的TNDM[7]。


1型TNDM患者的糖尿病出现较其他类型TNDM更早[6],常在出生后数日内发病,患儿可有低胰岛素血症、酮症,需要胰岛素治疗。通常在1年内出现糖尿病完全缓解,中位数缓解年龄是3个月,缓解期生长发育正常,偶有应激性高血糖。50%~60%患者会复发,复发的平均年龄16岁,复发年龄与缓解年龄呈负相关。如新生儿期没有能够及时诊断糖尿病,这些患者可以因为复发而被误诊为青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宫内发育迟缓及异常在1型TNDM也较常见,80%患儿出生时有低体重。1型TNDM还可伴有其他先天性发育异常:44%和21%患儿分别有巨舌症和脐疝。18%患儿有面部畸形,9%患儿有肾脏发育的异常(如双重肾、肾盂积水、肾盏扩张和膀胱输尿管反流),9%患儿有心脏异常(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征、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8%患儿伴有指弯曲、多指畸形、短指畸形,4%患儿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在父方单亲二体病以及母方基因甲基化缺陷所致的TNDM中更为常见。假如患儿在染色体6q24之外的其他基因组DNA印迹区也存在低甲基化,这种多印迹区低甲基化(hypomethylation of multiple imprinted loci, HIL)者的临床表现会比较广泛,出现前述先天性畸形的概率会较单纯染色体6q24低甲基化患者高出近3倍。ZFP57基因突变能解释59%的HIL[8]。


2.KATP通道相关基因突变及其相关特异性临床表现:


编码KATP通道的基因突变虽然在PNDM中更常见,但也是TNDM的重要病因之一。KATP通道是β细胞电生理活动的启动者,与胰岛素分泌密切相关。该通道由2种亚单位构成:调节亚单位即ABCC8基因编码的磺脲类受体1(sulfonylurea receptor 1, SUR1)和内向整流亚单位即KCNJ11基因编码的kir6.2。位于中间的4个kir6.2形成KATP通道的中间孔道,包绕外周的4个SUR1蛋白形成调节亚单位。静息状态下,钾离子通道开放,β细胞超极化,使电压依赖性的钙离子通道关闭。血糖增高时,随着ATP/ADP比例增高,关闭钾离子通道,β细胞膜去极化,使电压依赖性的钙离子通道开放,胰岛素持续分泌。ABCC8、KCNJ11基因激活性突变使钾离子通道不能关闭,导致β细胞处于休息状态,高血糖诱导胰岛素分泌减少,产生糖尿病,两者所致的TNDM分别占TNDM的46.4%和42.9%[3]。相较于KCNJ11基因突变,ABCC8基因突变更倾向于发生TNDM。


相较于1型TNDM,KATP通道基因相关性TNDM出生时的体重更低,但糖尿病诊断年龄以及缓解年龄较晚(4周和35周),复发的年龄较早(4.7岁)。ABCC8基因突变引起的2型TNDM中很少合并神经肌肉发育异常和癫痫,20%的KATP通道基因相关性TNDM可以合并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见于3型TNDM,这可能与SUR1和SUR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差异有关。


该病例基因检测结果为:ABCC8基因第12外显子杂合错义突变。ABCC8基因突变的患者都有共同的临床特征[9]:存在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精氨酸刺激的胰岛素分泌保持正常;胰岛素分泌的异常甚至在TNDM的缓解期依然存在;磺脲类药物可以改善ABCC8基因突变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由于突变基因的位点、突变性质以及调节基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ABCC8基因突变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如糖耐量异常、显性糖尿病,可以是TNDM[10],也可以是PNDM[11,12]。ABCC8基因突变引起的糖尿病可以在新生儿期发病,也可以出现于年轻人或成人[9],后者可能是NDM漏诊所致。因为ABCC8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甚至同一个家系的突变患者临床表现都不相同。因此在确诊ABCC8基因突变的TNDM患者的家族成员中进行该基因的筛查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本病例中,对患儿父母均进行了相关基因的测定,未发现阳性结果。


基因筛查在不同类型TNDM的鉴别诊断中也不可或缺。因为不同类型的TNDM临床表现常有交集,仅依靠临床表现往往无法很好区分,利用基因芯片进行早期筛查已成为趋势。早期基因诊断不仅能明确分型,还有利于精确地制定治疗方案,同时能预测复发以及伴发疾病的进展。明确基因诊断同时有助于患者家系进行遗传咨询。随着对NDM的认识逐渐深入,开展基因筛查的时间越来越早[13],目前也已经有专门针对6q24基因印迹筛查的基因卡片应用于临床[14]。通过外显子捕获测序技术,本病例检测了包括TNDM候选基因ZFP57、ZAC/PLAGL1、HYMAI、ABCC8、KCNJ11、HNF1B、INS;PNDM候选基因KCNJ11、 ABCC8、 HNF1B、 GCK、 INS、 PTF1A、 PDX1、 GLIS3、 RFX6、 SLC19A2、 GATA6、IER3IP1、PAX6、 NEUROD1、 NEUROG3、SLC2A2、EIF2AK3、FOXP3、WFS1。发现ABCC8基因第12外显子杂合错义变异(c.1678G>A,p.Val560Met),该位点中国人群少见等位基因频率为1%,可能与NDM的发病相关。


五、卷首病例治疗及预后


本例患儿于6周龄时逐渐停用胰岛素,改格列本脲片口服,血糖较为稳定,4个月时停用降糖药,血糖监测平稳,胰岛功能恢复正常。从该病例的诊疗经验来看,对于产后6个月内出现高血糖的患儿,需紧密结合其临床表现、胰岛功能、自身抗体等,将NDM与1型糖尿病相鉴别,尤其是早期基因检测的应用可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明确疾病分型,辨别出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的个体,有利于精确地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同时能预测复发以及疾病进展。该病例基因检测结果为:ABCC8基因第12外显子杂合错义突变。该患儿目前糖尿病自行缓解,但毕竟TNDM复发的概率可达50%,故建议其长期随访,每年监测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基因检测的预测功能。而对于患儿的父母,如果有二胎的计划,胚系细胞的基因筛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六、讨论


既往1型TNDM一般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但近来研究表明,磺脲类药物能改善这类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虽然有时不能完全停用胰岛素,但单用或者与其他药物合用能控制好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15]。KATP通道基因相关性NDM则几乎都对磺脲类药物有效,90% KCNJ11基因突变所致的NDM和85% ABCC8基因突变所致的NDM可从胰岛素注射成功转换为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16,17,18]。其中以格列苯脲的报道最多,剂量从0.1 mg/kg每日2次起始,根据血糖逐渐调整,最大剂量可以达2.5 mg·kg-1·d-1[19]。但TNDM患者平均使用的剂量偏小0.15~0.59 mg·kg-1·d-1[15],这可能是因为改口服药时部分患者的糖尿病已开始进入缓解期。除格列苯脲外,也有其他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的报道如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


相对于胰岛素,口服磺脲类药物的治疗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而且可以改善神经肌肉症状。但并不是每次磺脲类转换都能成功,磺脲类药物转换失败的主要原因有:(1)某些类型的基因突变如KCNJ11基因的Q52R、I296L,可以改变Kir6.2通道开放的动力学,使KATP通道稳定开放,导致磺脲类无效[20];(2)转换年龄太晚,病程较长,疾病进展到晚期,内源性胰岛素偏低,已经处于糖尿病再发阶段[21];(3)伴有神经肌肉损害等严重临床表型的患者,往往磺脲类药物无效。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期间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与低血糖虽然少见,但仍应关注。


对TNDM诊治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治疗更多的患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