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故乡】老屋

 tnj660630 2016-08-02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一方普通的农家小院,几间简陋的土坯房,组成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小时候家里很贫困,繁重的田间劳动、微薄的经济收入使童年的我过早地品味了生活的艰辛,走出农村、摆脱劳动自然成为我发愤学习的最初目标。
 
多年以后,姐弟几人相继考入大学,步入社会,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安家立业,年迈的父母体弱多病,照顾多有不便,在我的再三动员下,他们也搬进县城,和我们住在一起。只留下那几间陈年老屋连同一些旧家俱,被尘封在故乡的角落,任凭风雨的侵蚀。
 
屋子长期没人住,坏得很快。每年春天,父亲都要催我回家修理门窗、修葺房顶,或清除院内丛生的杂草,为此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每逢阴雨连绵,父亲总要不停地念叨:“不知老家的房屋是否漏雨……”就像挂念一位身患重病的亲人。


“反正我们都不回去住,不如尽早卖掉。”儿子说得很干脆,没有丝毫留恋。他从小在城里长大,老家对于他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那几间老屋更无任何感情。
 
“农村的房宅不比城里,那么大的院子加上房子,也不值几个钱,你们姐弟几个过得都很宽裕,何必惦记那几间旧房呢?”父亲坚决反对。年过古稀的他在老家生活了大半生,那几间旧房就像他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的伴侣,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同意卖的。
 
面对祖孙不同的意见,我颇有些无所适从。儿子的话不无道理,我和妻工作稳定,住房宽敞,不可能回老家住,儿子才上小学,今后花落何处还是个未知数,但无论如何,总不会再回乡务农。与其让老屋在岁月沧桑中自然坍塌,倒不如卖给他人另盖新房。同时我也深深理解父亲的苦衷:那毕竟是祖辈留传下来的基业,毕竟是养育他60多年的故居!俗话说“穷家难舍”,在父亲的心中那不单单是几间旧房,而是一种永生难以割舍的根深蒂固的故土情结。思之再三,卖房的事只好暂时搁置。当然,父亲和我都清楚地知道,老屋最终难逃易主的命运,只不过时间的迟早而已,父亲只是不愿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个事实。

老屋建于七十年代初,与我的年龄不相上下,我正当壮年,它却被无情的岁月压弯了脊梁,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一年一度的修缮只能使它不至于为秋风所破,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日渐苍老的容颜。几年间,老屋的周围都盖起了宽敞气派的新房,萎缩在鳞次栉比的新房中间,更显得它的衰败与凄凉。
 
我家人丁不旺,五世单传,没有可以托付的近亲。农村住房宽裕,也没有人租房或借房居住。无奈之下,只好暂且让老屋闲置,在工作之余经常抽空回去看看,每年父母也总坚持要回老家住几天。每次回家,看到那满目的荒凉破败,看到那满院丛生的杂草,我都感到一种莫名的惆怅与瑟瑟的痛楚。就是这几间饱经沧桑、风烛残年的旧房,曾留下我多少童年的记忆、儿时的梦想!我们可以带着父母远走他乡,却不能像蜗牛一样带走这几间房舍。

尽管屋内已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却还是引起了某些不知名朋友的兴趣,接连几次破门而入,翻箱倒柜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将所有的旧衣服、报纸及沉睡数十年的书籍扔得满地狼藉,一无所获后扬长而去。每一场洗劫,都在我和父亲心中留下隐隐的伤痛——人去屋空总不是长久之计。
 
几年前经人联系,邻家一对年轻夫妇与父母同居一院,因婆媳关系紧张愿意搬出来住,于是便让他们住进老屋。从而暂时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也减少了父亲的一份牵挂。可是不久之前,那对夫妇也盖起了新房,迁入新居,于是老屋又重归寂寞。之后曾有一只老猫光临,将我曾经居住的里屋当作产房,在橱顶上产下五只可爱的小花猫,但也仅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小猫长大之后,再也不知去向。
 
蝉龟脱去外壳的桎梏展翅高飞,将那养育它的躯壳留在枝头,任凭其自生殒灭;购买一件商品,无论其包装多么精美,用后都会将包装盒随手扔掉,或当废品卖掉,而心里不会有一丝惋惜。但对于为我们遮风挡雨数十年,已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老屋,我们却依依不舍。那是一种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那是一枚绿叶对根的浓浓深情。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