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阅读与探究 2016-08-04

  50年代,斯金纳完成了程序教学的一系列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使用机器装置来提高学生在算术、阅读、拼写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希望机器能做某些胜过普通教师所做的事情。这样可以便教师腾出时间,从事那些他能做得更好的工作。这种机器的早期形式是呈现一些数字组合来教加法的装置。儿童在加法器的键盘上打上自己的答案。如果答案正确,则机器运转并呈现下一个问题。下-个问题的呈现也就成了正确答案的强化信号,这与教师对学生做对的算术题给予肯定的回答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对学生的正确学习效果必须给予及时的强化,以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学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及时地强化。教学机器可以提供给学生进行个体化学习,并及时得到强化。

  斯金纳的教学装置被称为"教学机器"或"自我教学装置",而作为教学基础的材料被称为程序。斯金纳为教学机器编制的程序是"直线性程序"。该程序将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内容单元,依次呈现给学生,供他们学习。每个单元学完后,呈现-些测验题,测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做对测验题,教学机器就主动呈现下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如果测验中学生出现错误,则要返回到先前学过的内容,重新进行学习。

  利用教学机器所进行的教学称为"程序教学"。当然利用这种思想所进行的教学也可称为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师要编写一系列刺激(问题)->反应(答案)框面,这些框面由易到难地小步子地呈现教学内容。

  (2)要求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即要求他们对每个框面所呈现的内容(问题)作出积极的反应。

  (3)给学生的每个反应(答案)提供即时的反馈(指出正确答案)。

  (4)尽量安排好问题,使学生能经常作出正确的反应并得到及时强化。

  (5)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完成整个教学程序。

  (6)给勤奋和学习效果好的学生提供大量支持性强化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