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门诊看病的时候,都会遇上很多不爱吃饭的小孩子。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小孩子不爱吃奶,或不爱吃饭,见得太多好像都习以为常了。“不爱吃饭是不是病?时间长了会不会饿坏?会不会产生其他的问题?需不需要干预?……”每天都遇到不同的家长同一些问题。 我相信这个问题肯定还在困扰着更多的家长,所以今天想把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与大家做一下交流,希望对家长们有一定的帮助。 经常有家长抱怨说:这孩子太难养了,每天喂饭都要喂一个多小时,哄也不吃,打骂也不吃,真是气死人了! 饭菜的吸引力不大了,还有替代品,今天饮料,明天巧克力,孩子的生活也算是丰富多彩了,好在现在的人都不差钱。 然而时间一长,问题又出来了,人一天一天地变瘦了,体质也下降了,感冒次数开始增多了。于是只好找医生来处理。 吃是人的本能。孩子生下来马上就会吮奶,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但为什么原本吃奶吃得挺好的孩子,长大了就变得不好了,甚至拒绝进食呢? 这得从我们的社会环境说起。 自从实行独生子政策以来,孩子明显减少,在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已经成为了生活的绝对中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成为了家庭工作的重点。 这一代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有过苦难的生活经历,他们有食物匮乏的年代所带来的创伤和痛苦,所以他们及他们的子女都对食物有着美好的憧憬,希望能利用现有的物质条件充分满足孩子的生活需求,绝不能让他再受委屈了。 然而事与愿违,孩子并不领情,非但不配合,还厌恶进食。这让家长又痛又急。 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孩子生下来,他饿了就会去吃,吃饱了就会去睡,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那时候小孩子睡得多,家长往往没法强迫进食。等到孩子长大了,机会就到了。只要孩子闲着,就要想办法给他吃! 一会儿吃饭,一会儿吃奶,一定要多吃!不吃咋办?骗他!只要有办法能把饭吃下去,什么方法都可以使用。 于是就产生了追着喂饭、连打带骂喂饭、奖励方式喂饭等各种新形势下的“先进”喂饭方式。 然而这些方法或许能解决孩子一次吃饭问题,但长期以往,只能是拔苗助长,后患无穷。 家长不知饥饱地强迫孩子进食,很容易造成食物过量,伤损脾胃。 脾胃功能一经受损,不用说多的食物,连正常的食物也消化不良。 因为不消化,孩子会有饱胀感,出现厌食、拒食等现象,病情进一步发展,还能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久而久之,还有可能出现便秘、睡眠质量下降等。 小儿长期不欲进食,还会引起体重下降,最终可能引起营养不良、体质下降,导致感冒等疾病反复发作。 总而言之,食积是小儿时期的重要疾病之一,它还可能成为其他疾病的病理基础。与其他疾病相比,小儿食积大部分都是家长人为造成的。 也就是说,如果家长清楚这个病是怎么形成的话,它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短时间内出现伤食,下一顿少吃或不吃就可以了,只要减轻胃肠负担,食欲完全是可以恢复的。 但在减食的同时,必须保证水的摄入,如果水摄入不够,可能导致脱水。想知道饮水量够不够,观察孩子的小便量是否正常即可。 如果伤食时间较长,则需要考虑用药物治疗。目前治疗伤食西医没有太好的办法,可以考虑中药治疗。 但是,无论是用节制饮食的办法,还是用药物干预,都需要家长改变喂养的方法。孩子自己是知道饥饱的,请相信他们的判断,不要强迫他们进食,否则新的食积还会产生。 同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让他们自主进食,避免吃不健康的零食,并鼓励孩子加大活动量,让孩子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丛丽,浙江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调理体质。侧重于小儿体质调理,从防治入手,改善体质,减少或减轻疾病复发。 【丛丽大夫个人网站】 可网上咨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