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打手的击拿发放(之二)

 玊新 2016-08-05

《撒放秘诀》用擎、引、松、放四个字从劲力的角度概括了打手中的太极拳法,将“引进落空合即出”作了细致的刻画。但是,《撒放密诀》还没有从呼吸的角度来阐明“气”在太极打手中的应用。


  太极拳法要求用意不用力,在意识的统率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从而,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在行功走架时,要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又要气遍身躯不稍滞。这些原则要求,不仅在走架时,就是在打手中,也必须贯彻。李亦畲在《五字诀》中两次谈到“气”的问题,直接将“气”与打手联系起来: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具体地阐明呼吸与开合、收放的关系:“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直接用呼吸来论打手。气和力都是在意的统率下,互相协调,紧密配合的。意到气到,力亦到。因此,动作有虚实、开合,气有呼吸,浮沉,也必须协调配合。

    打手中,呼吸的要求不仅是深缓细长,直送丹田,而且要以对方的动作为自己呼吸的依据。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否则即成为僵滞不得运化。掤劲向上向外,敌进我退,以柔克敌,在气中应为吸浮;捋劲向旁侧以化敌攻,要吸而能沉;挤、按两劲是在化法上的进攻,应以呼为主。但是,呼吸必须根据对方的情况以作变化:吸以掤捋,对方攻势未止,我则吸而有余;对方转入防御,我则又能立即转入呼气,呼以挤按,对方化劲未已,我则能够呼气,又能随时转入吸气;对方化劲已止,我则进而愈长,能够继续呼气。同样,沾黏连随也应与呼吸行气相合,掌握对方呼吸进退,合拍合节,息息相关。沾以应敌,必须与敌呼吸相应,才能不丢不顶,黏以留意缱绻,必须从人呼吸,才能如胶附着;连以因人所动,必须呼吸有余,才能顺遂圆活;随以应对敌情,必须在呼吸中转化,才能制敌无滞。“引进落空”应是吸气,为合为蓄;对方脚跟寓地,失去凭借,我则“合即出”,立即发放,应是呼气,为开为发。这样,无论走架,还是推手,都必须使呼吸行气深缓细长,游刃有余,顺遂通灵。否则,不能俯之则弥深,仰之则弥高,退而愈促,进而愈长,使呼吸跟随对方的进退变化,则必不能完整贯串,从而,在走架中,气势散漫,失去滔滔不绝的江河形象;在打手中,黏走相乖,僵滞不化,成为自己失机失势的条件。

   
从呼吸行气来论述太极打手的有“敷、盖、对、吞”四字秘诀: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于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此四字无形无象,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气言。能直养气而无害,如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敷”是涂抹的意思,轻微接触对方的劲力,即使我呼吸与劲力和对方相沾接,改进而我能顺应,改变其劲力不为其破坏平衡。“盖”是由上而下铺覆于其上的意思,对方劲力作用于我身体的任何部位,我的意识和呼吸就必须集中地覆盖于该处,因其动而运化。“对”是针对的意思,也称为吐;在精神贯注于对方作用处,呼吸和劲力与对方相应合,我则黏走其劲力,对准其落空失着之处,沉气外呼而发放。“吞”是不经嚼而咽,有承受对方劲力,或用身法吸入对方来劲的意思。敌进我退,你进已深,而我吸更长,且退有余地,则对方莫测我之虚实,我却得顺应其劲力,改变其平衡。“四字秘诀”同样也包含有听劲和懂劲的过程,和打手原则完全一致,只不过从气的角度作出概括的论述。

     呼吸在太极拳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而,要求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并将人体看成是气球,称为太极。气球的运转要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旋不缺,右转不陷,周身完整,式式贯串,混然一气。这是太极拳法对行功走架的要求,也是对打手的要求。其实,沾黏连随是柔中寓刚,黏走相生,就是贯串;不丢不顶是轻灵圆活,松稳匀静,必须用意。换句话说,太极拳运动必须在意识的引导之下,使呼吸和动作完整贯串,协调一致。

    在这样一元化的原则指导下,太极打手的发法是不难获得的,而击法和拿法也必然会在推手实践中逐渐熟悉,以致运用自如。因此,我们也无须具体赘述多种击法与拿法的微末细节,而只强调指出;提高太极拳术的造诣,必须“明白原理,练熟身法,善于用意,巧于运气”,并坚持不断地在实践中锻炼学习。

    但是,应该指出,作为锻炼的推手和实战的打手之间还有一个接手问题,即首战序幕的揭开问题,必须恰当处理。实际打手是斗争,绝不会先作搭手,再行出击。相反,尽人皆知!拳法和兵法一样,要求运用声东击西、指南打北、上惊下取一类有虚有实的具体战术,在示弱中包含有进攻,以获取斗争的胜利;至强调“兵不厌诈”,以建立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斗争艺术。对于太极拳术来说,在技击中获取胜利的来源在于听劲和懂劲,只有双方接触,才能开始听劲和懂劲,否则只能猜测对方的劲力虚实与动向,而无真凭实据。正因为如此,太极拳术就更需要慎重处理初战的接手问题,坚决反对鲁莽从事。然而,接手问题实质上在太极拳法中已经解决,其方法仍旧是:尽可能地了解敌情,正确地作出判断并及时地作出反应。“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此外,太极拳法的战术原则是通过沾黏连随,以获得知己知彼;太极拳法的战略原则是通过敌进我退,以进行积极防御。因此,在对方进攻的面前,往往采取先退让一步的办法,来恰当地解决接手问题。退让并非示弱,而是诱敌深入,以利于我掌握敌情,发现漏洞,及时地组织反攻。这样,使初战的接手也建立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

    和解决初战接手问题一样,采用上述战略战术原则,还可以解决经常会遇到的突然袭击的问题。而且,沾黏连随本身就是防止突然袭击的。

    根据这种原则,太极拳法要求,无论对待何种强的对手,都必须“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以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作具体的分析和对待,正确处理复杂多样的矛盾变化。苏洵在《权书 · 心术》中曾经指出:“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所谓形固,就是“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也就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排除一切杂念而集中精神,对待任何艰难困苦,都能做到心不慌,手不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遇弱不懈,逢强越勇,既不骄傲而轻敌,也不自卑而气馁,完全根据客观情况作具体分析,充分利用有利的形势,力争主动地驾驭斗争的发展变化,防患于未然。

    因此,太极拳法并不反对在得机得势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之所长,以获取胜利。许多拳术家由于熟练地掌握某些招法,如野马分鬃、左顾右盼、斜飞式等,善于以己之长,攻入之短,克敌制胜,或者由败转胜。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具体对待;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对敌人之短缺,也是具体对待。不具备客观条件,而强行运用自己之所长,肯定会碰壁;得机得势而不发挥自己的威力,必将坐失时机。

    同样,太极拳法并不反对出奇制胜。奇是手段,胜是目的。不能获致胜利的奇,只能认为是妄动,并不是真正的奇。普通拳式,形式上并无奇特,但能针对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获取胜利,虽属普通平常的招法,却也具有奇的性质。必须牢固地建立起这种认识:敌我双方的斗争,我方胜利的基础在于自己的平衡能在运动中稳固地保持,遇刚则柔化,遇软则坚硬,及时了解情况的虚实变化,恰当而合理地处理对方的攻击,以致虽受大力作用或突然袭击,仍能平衡稳固,及时化走,毫不动摇。对方的失利则在于他自己失去保持平衡的条件,或者过刚而不能圆,或者过柔而失却运化,以致稍受外力打击,立即倾跌移动。因此,胜利与失败的关键在于自己,对方所能收到的明显效果,只不过是在因势利导地了解情况中,发现弱点或错误而集中力量加以攻击而已。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吴式太极拳术的技击,始终把杨禄躔告诉全佑的话“占住中定,往开里打”奉为推手的秘诀与准则。

   最后,我们指出,在学习太极推手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地计较胜负。“胜负乃兵家之常事”,更何况技击是一种体育锻炼,是友谊竞赛。从整个太极拳术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来看,很少有,至不可能有始终保持胜利的拳术家,这和军事上只有英勇明智的统帅而无常胜将军是一样的;相反,许多造诣高深的拳术家都是在失败中得到成长,其中的重要关键在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而不在于一次胜负。胜负都有其原因,或者是技艺不高,实力不足,或者是处理失当。及时地找出其中的原因,对于提高拳术水平,大有裨益。只有胜而骄,败而馁,才是以后大败亏输的重要因素。因为这样必不能认真总结经验,及时汲取教训,从而,也就不能再往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