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悬饮浅析

 ZHENGNS331 2016-08-06



『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139 期



作者 / 万文蓉 谢怡琳



编辑 / 冰无双 ⊙ 校对 / 钱秀华


I导读:悬饮病名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悬饮属于中医学中广义痰饮的范畴,作者认为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在治疗悬饮病以及现代医学之胸腔积液等疾病有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素问·经脉别论篇》中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机体的水液代谢离不开肺的宣肃、脾的运化和肾的温化。当肺之通调涩滞,脾之转输无权,肾之蒸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停留于胸中便形成“悬饮”。阳气衰惫,阳虚不化,阴凝成痰则是痰饮形成的主要原因。


正如《诸病源候论》指出:“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胸府,结而成痰。”故总以阳虚水泛,肺气失宣为其病机关键。因此治疗上,应遵从“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采用温阳宣肺化饮之法。痰饮为阴,遇寒凝聚,得温则化,而温药者,振奋阳气,开达腠理,通调水道,阳气来复则阴翳得开,腠理开泄,饮随汗解,水道通畅,痰随水利。邪之去路,总以温化为旨,湿去则绝其生痰之源,痰饮自除。故选用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为主治之。

小青龙汤系东汉张仲景所创,《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曰:“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第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小青龙汤主之。”第41条曰:“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临证应用必须着眼于“心下有水气”。


方中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行水之效;桂枝既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以利里饮之化,二者共为君药;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治已成之水饮,以上均为佐药;炙甘草调合诸药,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奏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


正如喻嘉言曰:“盖无形之感挟有形之痰互为胶漆,其当胸窟宅,适在太阳经位,惟于麻、桂方中,倍加五昧、半夏以涤饮而收阴,加干姜、细辛以散结而分解,合而用之,令药力适在痰饮绾结之处,攻击片时,则无形之感从肌肤出,有形之痰从水道出,顷刻分解无余。”

而葶苈大枣泻肺汤亦载于《金匮要略》。书中记载有“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也见于痰饮咳嗽篇“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中葶苈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入肺与膀胱经,具有下气行水、泻肺祛痰之功。但葶苈子攻泻力强,容易伤正,因此配以大枣甘温安中而缓,防止正气耗伤,同时有扶正祛邪之意。两药合用可达泻肺行水、下气祛痰而不伤正之功。

现代医学之胸腔积液、胸膜炎等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悬饮范畴,笔者临床运用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此类疾病,疗效较为理想,现择其一案举例如下。


朱某某,女,50岁。2009年6月11日初诊。患者左上背近肩部疼痛半月余,俯仰为甚,伴胸闷气短,偶有咳嗽,咳痰量少,质粘色白,口干思饮,纳可寐安,大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沉细。胸部CT平扫示:左胸部中等量积液。西医诊断:胸膜炎伴胸腔积液。中医诊断:悬饮。证属阳虚水泛,肺失宣降。治当温阳宣肺化饮。方以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药用:葶苈子(包)30g,大枣、青皮、陈皮、茯苓、桂枝、炒白术、白芍、法半夏各10g,麻黄9g,干姜、五味子、炙甘草各6g,细辛3g。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