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欢迎进入木木的PD世界

 纹刀每雯665 2016-08-06

昨晚,写到十二点,发了个朋友圈。


早上有朋友评论说,不要絮叨。

想了五分钟,好吧。前面的话我删掉,但是正文的风格我改不了,摊手ing。


作为木木的第一篇公众号文章,今天讲讲我心中的PD(正面管教 Positive Discipline)。


一、PD的态度


平等、尊重、接纳、合作、信任和授权


PD的态度很多,这六个是最基础最核心的。这些看起来很官方的词语,其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那就是,如果每个家长对孩子能像对同事朋友爱人那样平等、尊重、接纳、合作信任和授权,这个PD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憋说这些虚的,说具体的!

好,请问,

你会因为朋友不听你的话就让她罚站么!——那怎么可能?那为什么孩子没有听从你的指挥就要站墙角呢(不平等)

你会随手拿起老婆新买的包包送给别人分享么!——开什么玩笑!那为什么你会不经同意就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或食物拿给别人分享?还给不愿意的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不尊重)

闺蜜失恋,我们陪着一起哭成狗有没有!——那必须的!那为什么不能理解哭起来没完没了的小孩儿也有他的一肚子委屈呢(不接纳)

你会因为资历问题而拒绝与年轻同事合作共事么?——不会啊,谁没年轻过!孩子是“太”年轻了点,但请不要剥夺他与父母、朋友之间合作的可能(不合作)

你会因为担心老公刷不干净碗,就不让他进厨房么?——呃,这个真的会啊!那么恭喜你,可以同时尝试对老公和孩子放手啦!(不授权)

但是,我想遍了同事、朋友、下属、夫妻,居然没找到关于“信任”的有说服力的类比!怪不得给予信任孩子那么难。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你这是牵强附会,孩子能大人比么?我的孩子小,不懂事,我有责任和义务管他,朋友同事我管得着么!So,这就提出了孩子会被区别对待的原因——关系与界限。

首先,虽然来自于父母,但孩子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尽管他们年龄小,各种经验少技能差,但他们是社会人有平等独立的人格,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为能力,并需要具备将来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的能力。从这个层面来讲,他们与我们的朋友并没有区别。

其次,正因为他们还小,需要我们的养育和引导,才更应该通过适宜的方式让他们能具有以下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试想,如果孩子在一个缺乏平等、尊重、接纳、合作、信任和授权氛围中成长,他可能获得“我能行”、“我有价值“、”我有力量“、”我能自律自控“、”我能沟通合作“、”我有担当“和”我能判断“的感知力和能力么?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理解态度很容易,关键是如何将态度落到实处呢?


二、PD的核心


不惩罚,不骄纵,和善与坚定并行。


(一)不惩罚?No!

1、不严厉批评、不让他尝点苦头,关键时刻不揍两下,他能乖乖听话么?

2、我也不想凶她啊,可是好好讲道理根本不听啊!


好,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的童年。挨揍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一边哭一边想,真是太感谢我爸了,要不是他揍我我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呢!使劲打!要不我记不住!还有被罚站关小黑屋的时候,站在黑暗里,会仔细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么

也许你也感觉到了,强硬的惩罚只能让我们暂时赢了孩子(用外力迫使孩子暂停行为),却无法赢得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并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二)不娇纵?No!

1、我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爸妈整天干活,很少跟我说话,也不关注我的需求。我觉得他们根本不爱我。所以,我一定会给予孩子所有的关爱,只要条件允许我会满足他所有的需求。

2、我从小就特别有主意,经常因为不听话被批评和罚站。所以,我有了孩子之后就散养,给他充分的自由让他随心所欲的成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放弃了传统教育方式,选择了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给予他们爱与自由。但是,对“自由”的界限不清和对“管教”的刻意避免可能又让他们走向了另一极端—“娇纵”。

举例,有妈妈说,孩子特别爱哭,不满足要求就躺地上。虽然每次都会提前约定,可到时候就耍赖,说话不算数,一点办法都没有。


现在,让我们体验一下孩子的感受。”我真的好喜欢那个汽车模型!可是,妈妈不给我买,她说我们已经约定过这周不再买玩具了。我也知道我答应妈妈了,可是我真的太喜欢这个了!也许,我在地上再躺一会,妈妈就能明白我有多想要这个了!哈哈,果然妈妈看我哭的厉害就给我买了!还是妈妈最疼我!

现在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孩子总爱哭闹,为什么约定会失效。如果约定只是说说而已,对于孩子的行为没有任何约束力,谁会遵守?反正只要哭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那么,惩罚太硬,娇纵太软,家长到底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自己的路?


(三)和善与坚定并行


和善与坚定并行基础是尊重。

和善是尊重孩子,坚定是尊重自己、尊重规则、尊重环境、尊重他人。


让我们把目光再转向那个哭闹的孩子身上。一个和善而坚定的妈妈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做些什么?首先,尝试体会一下孩子的感受:他本来就特别喜欢车模,何况这个真的很酷,不买他可能真的很伤心。然后,尽量求得孩子的拥抱,一边轻轻拍他,一边诚恳地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汽车模型,因为它非常好看,所以你特别希望把它带回家。但是妈妈不同意,所以你觉得特别伤心特别委屈,是不是?" 如果真诚地与孩子共情,孩子就会觉得被理解被认同,负面情绪可能会有所缓解。以上采取的拥抱和共情都是和善(尊重孩子)。但是如果情绪好转的孩子仍然提出买车的要求怎么办?请记得,我们接纳和理解的是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而不是孩子的“不当行为”,所以下面请坚定(尊重自己和规则)。“因为我们已经约定过一周只能买一次玩具,而你这周的配额又用完了,所以现在我们不能带它回家。”如果他继续哭闹怎么办?通常被娇纵惯了的孩子会一直试探妈妈的底线。在情绪平和的基础上继续坚定,让他们知道虽然妈妈没有发脾气,但是再闹也不会有结果。然后可以给他们有限的选择以转移注意力。“虽然现在不能买,但是我们下周我们就可以来买啊,你是希望星期一就来呢,还是星期二再来呢?”(最好趁势抱起,一边说一边离开现场)“哦,星期一就来啊,那是上午来呢还是下午来呢。。。”


不知道这个小例子能不能让大家对“和善而坚定”有了一点感受?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请务必在真的需要坚定时才使用“和善而坚定”。因为家长个性不同,能接纳孩子行为的底线也有所不同。例如,虽然我对儿子穿运动鞋踩水不是很介意,但是我又想试试“和善而坚定”这个方法。其结果是,因为我本身的不介意导致我无法做到坚定,孩子试探并突破了我不坚定的防线,赢得了胜利。这种胜利也有可能会鼓励他以后不断去试探家长的底线。


三、PD的方法


态度与方法,缺一不可!

没有方法,再完美的态度也会因无法落实而形同虚设。

没有态度,再好用的方法也会因不够走心而失去效果。

我之所以愿意做一名PD的实践者和推广者,就是因为PD的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性强而且效果明显。

所有的PD方法都被整理编成了一套52张的PD工具卡,方便实用!不会哪里看哪里,So easy!!



此处应有分割线。。。


前几天,我的老师跟我说,不要贪多,别总想着把所有知识一股脑塞给别人。我觉得她说的对,所以,坚持看到这里的盆友,谢谢你们!在对两位慈祥老奶奶(简·尼尔森(Jane Nelsen)和琳·洛特(Lynn Lott),PD的创始人)表示衷心的敬佩与感谢之后,我们就要说再见了!


真诚的希望,请一定留下你们的感受和意见,这对我很重要。

欢迎把你家发生的运用PD方法解决问题、改善关系的小故事发给我。每次我会选出一篇放在文章里与所有的盆友一起分享。


最后,再次欢迎你们,和木木一起进入和善而不骄纵、坚定而不强硬、温暖又充满力量的PD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