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过宋伟富教授博文:2008-10-01 | 秋访夏峰(NO1.1版) 内心感慨,无以言表。 我作为夏峰先生的十五世孙媳,从十年前进入孙家时,对先生的认识浅薄无知,到现在对先生著作的一知半解,一路走来,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是五味杂陈。 2004年秋,应朋友的盛情之邀,我和我家那位到江苏如皋游玩。 如皋市和辉县一样也是县级市,可整个如皋市除了隋代建筑“定慧寺”,有点名气的也就只剩下一处:水绘园。 “水绘园”是秦淮名妓董小宛和明末如皋才子冒襄的故居。据说这董小宛是秦淮河畔的一位艺妓,生的绝色容貌,还有一手好厨艺,她研制的“董糖”(是用纯白芝麻、白糖粉等为原料生产出的一种糖。糖块骨薄如纸,入口酥软,甜而不腻。)成为现在当地特产。她在世只有28年,实在没留下什么。唯一可以说道的是:冒襄一生著述颇丰。可人们能记住的不是他的博学多才,而是他和董小苑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 在如皋市为数不多的历史建筑中,“水绘园”是如皋市旅游建设中的重点,“水绘园”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旅游“名片”。 同属一个时代的建筑,游过“水绘园”,再看夏峰先生故居,三百多年前那个学风浓厚的“兼山堂”,如今已是椽折栋衰,残垣断壁,近乎坍塌,怎能不令人心酸! 先生的著作,大多是哲学类学术文献,本不是我这样知识浅薄之人所能读懂的。平日里读先生的著作,都是透过现今的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结合先生原文,逐字逐句,细细品读,所以,每有所会,自是欣喜若狂,甘之如饴! 十年间,我们家曾接待过,来自中国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仰慕和推崇夏峰先生思想学说的学者,还有追随傅山先生当年的脚步来到夏峰的《山西晚报》的记者等等,他们无不对先生的生平和著作赞叹不已。 可我也曾听到过孙氏家族里一些让人心凉的话:“孙奇逢留给你的能做什么?......” 他们不会懂得,夏峰先生一生是给孙氏后人,乃至全人类,留下的是多么丰厚的“财富”,河南大学的耿成鹏教授在看过《孙奇逢集》后,感慨批注:“清儒一代师,孙氏百世荣。” 我们这些孙氏后人应该为自己是孙奇逢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关于夏峰先生讲学的草堂,为何起名为:“兼山堂”,我查阅一些资料附上,以供宋教授参阅! 根据夏峰先生《年谱》记载:顺治十三年丙申,(夏峰先生)七十三岁。九月,题夏峰草堂曰兼山堂。(友人问:“卦之变也,乾可变而为坤,坤可变而为乾,六十四卦递相变,以至于无穷,其不变之义安在?”先生曰:“有立于卦之先者,太极是也。二气.五行,相推相荡;天人理欲,互消互长,而太极终古自如。善变者,阴变而为阳,化小人为君子;不善变者,阳变而为阴,化君子为小人。艮背无咎、无妄、可贞,此易之所以教也。以‘兼山’名堂,意正有取于斯。”三无道人联云:两山相兼,土之藏,水之润,风之散,日之暄,气至化行,总是无声无臭;一背自至,趾之功,腓之随,身之安,辅之序,事因时起,依然何虑何思。)
下面是家中珍藏的几通石碑,除了第一通属先生手迹以外,其余三通是民国时期的三位文人,他们仰慕夏峰先生,拜谒先生墓地时留下的。 在先生身后的三百年间,为他老人家著文立碑的何止这三人!可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破坏,先生墓地的石碑仅剩下这三通,为了这仅有的三通石碑不再流失,我的父亲(公公)和我家那位拉着板车,把它们从孙氏祠堂旧址拉回了家。有朝一日,夏峰先生墓地和孙氏祠堂重修,将它们安放其中,供后人世代仰视。
图一:刻有孙奇逢手迹的石碑。这通碑属夏峰先生---孙奇逢手迹,碑面:0.55 X 0.44米。 啸台:长啸山头事最奇,清谈丛里另开基,遗康数语深于易,喜怒不形亦我师。 邵窝:易学渊源另有传,不炉不扇历多年,欲寻安乐今何在,岂向先生问渡船? 游百泉过诸大夫废园:迟我来游三十年,园林台榭半颓然,灵源珠吐仍依旧,假者难真真者全。 --------岁寒老人孙奇逢题
这通碑原来放置在何处已经无处考证,只知道它流落在外,是孙氏后人用两斗小麦换回来的。后经孙氏后人孙中启推荐,被收录在《辉县书法》一书中。
图二:碑文的拓片。 图三:《辉县书法》书中关于碑文的一页。
图四:《辉县书法》一书。书中收录了历代文人墨客,游历辉县时留下的墨迹瑰宝。
-----------------------------------------------------------------------------------------------------
拜谒孙征君墓,上图为石碑,下图为它的拓片。 从碑文“翠柏映庐舍”中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先生的墓地还是翠柏掩映。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却遭毁坏,现在先生的墓地是满目苍凉。 -----------------------------------------------------------------------------------------------------
-----------------------------------------------------------------------------------------------------
上三幅图片为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拜谒夏峰先生陵墓时所立的石碑。碑面1.83 X 0.37米。 下三幅图片为石碑的拓片。 为了便于大家观看,我把碑文分成左右两段分开来拍摄,这样文字部分看起来更清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