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关键岗位,成为此人在官场崛起的重要步骤!

 风过竹笑 2016-08-10

对鸦片战争历史有所了解的人或许都会听说过一位满洲权臣,一位与林则徐正见相左,甚至间接导致另一位朝中大佬自杀的人,

这个人在过去较为脸谱化的史学叙事中被描绘成一个“投降派”,一个面对英国侵略者屈膝投降的人。说句实话,在对外战争中,主张和谈未必就是投降,未必就是卖国,无论是战争,还是谈判,都是政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在整个鸦片战争中,此人也仅仅是主和,而不是主降。朋友,您要知道,大清朝政府关于鸦片战争的档案都是归于《剿抚档》,也就是道光君臣并不认为这是战争。

这个关键岗位,成为此人在官场崛起的重要步骤!

说了半天,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他叫穆彰阿,还曾经是牛人曾国藩的会试主考官,与曾文正公有师生之谊。

穆彰阿并不姓穆,他是满洲人,姓郭尔佳氏,满洲镶蓝旗人字耕珊,又字子朴,号鹤舫,自号长白,又号常轩,生于乾隆四十七年。穆彰阿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官宦之家,祖父郭尔佳托锦。父亲郭尔佳广泰,嘉庆中官至内阁学士、右翼总兵,后来犯了点小事被撤职了。

这个关键岗位,成为此人在官场崛起的重要步骤!

作为满洲人的穆彰阿,其实应该有进入仕途的多种路径。但是,入关多年的满洲人,已经有不少家族彻底汉化或儒化了。穆彰阿自幼就受到了完整系统优质的儒学教育,很早就立下了科举奋斗的志愿。日后有人称他“聪明殊绝,虽燕闲未尝废书,一疑义必求其是,一故实必讨其源,覃精六博而能约。”

穆彰阿是嘉庆九年的举人,嘉庆十年的进士,中举之后,立即再中进士,这是很不容易的!其实,在嘉庆十年,除正常会试外,还有特科即已丑满洲翻译进士科,作为满人,参加翻译科更容易考中进士,而穆彰阿避易就难,直接与汉人一起同场竞技,并脱颖而出,这只能说明他“极为聪明,博览群籍”并非虚言。

这个关键岗位,成为此人在官场崛起的重要步骤!

中了进士之后的穆彰阿进了翰林院,作庶吉士,时年二十四岁,可谓少年得志。当时,一般八旗子弟,向来重骑射,当侍卫,走内廷捷径,而穆彰阿反其道而行,走科举而彰显。就当年会试,所取一百二十余名进士中,满蒙汉八旗子弟仅仅4人,穆彰阿实为凤毛麟角。

科举时代,很讲究师生、同年关系,这些关系是日后官场的重要资源。穆彰阿的座师朱圭、戴衢亨、英和以及庶吉士教习潘世恩都是朝廷重臣。

这个关键岗位,成为此人在官场崛起的重要步骤!

清代科举至乾隆时,门生关系己极为看重,乾隆时己有“门伯、门侄、门兄、门弟”之滥称,这其实是官场朋党的血亲化。师门倚重,对穆彰阿未来仕途发展关系匪浅。朱圭是嘉庆帝老师,教授嘉庆帝诗文近二十年;英和很受嘉庆看中,因为当年他爹拒绝了权臣和珅的提亲。

嘉庆十年,朱圭时为大学士,戴衢亨时为军机大臣,英和时为军机处行走。对穆彰阿仕途影响最大者为英和,英和不但是其乡试座师,而最重要者,在穆彰阿成进士后的几年里,英和为吏部尚书。

嘉庆十三年,翰林院散馆,穆彰阿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之职。日后的几年中,穆彰阿就在多个清要部门辗转,有点类似于今日的文宣政工部门。

这个关键岗位,成为此人在官场崛起的重要步骤!

嘉庆十五年五月,皇帝任命穆彰阿充日讲起居注官。一个月后,也就是嘉庆十五年六月,穆彰阿仕途和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任命来了,嘉庆皇帝命他出任浙江乡试副考官。

科举时代,官场多看重的师生关系并非实际求学中的师生之谊,而是科场上主考官与考生之间的这种所谓师生关系。

这个关键岗位,成为此人在官场崛起的重要步骤!嘉庆帝

主考官或副主考官一般被称为手掌“衡文”大权的人物,按常规,入翰林后,没有八年十年是极难有机会出掌文衡的,因此,这对散馆不足三年、年龄不满三十岁的穆彰阿来说尤为优握。首次出掌文衡的穆彰阿,才华横溢,意气风发。作《庚午典试浙江》诗记其为国取士以报君恩的喜悦心情,其中有两句叫:“此行非为西湖好,愿把贤才答圣朝。”

这个关键岗位,成为此人在官场崛起的重要步骤!

这一次浙江乡试是穆彰阿第一次出任科举主考官的职务 ,日后肯还会更多的“衡文”机会,正是因为建立了以穆彰阿为核心,以科举士子为主体的官场网络体系,他注定会成为大清帝国的一代权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